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统村落的旅游提升策略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糯黑村为例.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39487429
  • 上传时间:2022-0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2.5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统村落的旅游提升策略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糯黑村为例                    摘要通过一些现状对石林大糯黑村旅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糯黑村旅游业应审时度势,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以及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个下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克服困难,同时拉动经济的增长糯黑村于2014年开始开发旅游业,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糯黑村是彝族聚居村,民族文化浓郁似通过对该村现有的民居建筑、自然景观、文化资源的保护,深入挖掘和包装,开发彝族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体验、户外运动、度假休闲、彝族特色餐饮品尝、民族工艺品和观光果园开发等内容,建设民族文化浓郁、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旅游景区然而,由于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差,底子薄,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加快传统村落的旅游提升策略对糯黑村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糯黑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糯黑村旅游业进行了浅析,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关键词:石林;糯黑村;喀斯特地貌;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引言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人类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条件的见证,承载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史。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部分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在市场经济中逐渐丧失了自身文化价值,村庄脉络,建筑结构,文化风俗等都在超现代化的如今逐步消失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为了此类事情的发生,本文以糯黑村为例,具体阐述在的开发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1调研背景2014年9月,石林县圭山镇糯黑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昆明全市有7个村被评为传统村落,糯黑村是石林县唯一被命名的一个村落糯黑村自14年开始发展旅游业,但是纵观近年来的旅游业发展趋势呈现着逐渐衰弱的情况,传统村落发展旅游业的周期寿命为什么会逐年下降,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本次的调查1.1 调研目的进行石林县糯黑村的调查走访,切身感受糯黑村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到一些游客对旅游业现状的反馈并给出了一些对糯黑村旅游业发展的改进意见1.2 基本情况糯黑村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地处于圭山镇的西边,距镇政府所在地有4公里,到村道路大多柏油路,交通十分方便,距县城有32公里全村有农户296户,1056人,彝族人口占99%平均海拔1987米,国土面积39.8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86%。

      糯黑”在彝语中意为“猴子戏水的水塘”顾名思义,糯黑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彝族(撒尼人)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居民住房特色突出,大部分为天然石材简单堆砌而成,村貌古朴,为滇中独一无二的“石头古寨”东边相邻本镇海邑村委会,南边相邻长湖镇宜政村委会,西边相邻长湖镇雨胜村委会,北边相邻邻本镇额冲衣村委会辖大、小糯黑2个村民小组1.3 糯黑村旅游业现状在2014年度,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万人次,服务业收入40万元左右直到现在还在经营的农家乐主要还有5家,可以同时接待100人住宿和提供300人同时就餐,有的客房已经提供独立卫生间和无线网络旅游旺季是3月一10月,主要是采风的艺术家、周边县市的利用周末时间带家人来体验农家生活的自驾游游客,以及利用暑假时间来写生的学生般农家乐主人还会照常下地干活,有客人来就招待客,人;但也有客源比较稳定的农家乐主人已经不以农事为主,而是专心经营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现在的糯黑村水泥路通到村口,村内道路畅通,村内的池塘和水井得到修缮,并在村人口处修建了兼有商铺的停车场,并从村边杜鹃山脚开辟了通向山顶的徒步道,可以一览糯黑村全貌2 调查实施2.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糯黑村的居民。

      2.2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面对面采访形式及网上搜索相关信息2.3调查内容通过本次调查,希望能找到遏制糯黑村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所在,找到提升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和方向,进一步改善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助农”,使糯黑村能蓬勃不息的繁荣发展3、调研发现 糯黑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是滇中独一无二的石头寨糯黑村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粹的撒尼文化,都会说彝话,遵守彝族古老的风俗习惯糯黑村始建于清朝嘉庆21年(公元1816年),曾是泸西通往省城昆明的马帮古驿道在军阀混战时期,为保安宁,当地村民筑起石墙保护村子,开寨门4道,设炮楼5座村寨中心位置还有一间石屋,云南省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张报纸《路南报》就在这里诞生的,这间石屋也是当年边纵部队驻扎在糯黑村时的临时新闻单位在糯黑村口密枝林入口处池塘前,本有两块勒碑立于左右两边,用彝汉文分别记述了村寨的历史,但在“文革”中遭到毁灭走遍整个村落,才发现糯黑村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这里的每栋房子,每个院落、每条道路、每个台阶、无一不是用石头砌成的,墙壁是石头堆砌的,屋顶是石板铺盖的,地面也是石头铺成的整个村落依山就势,设计巧妙有的石板房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并且石板房只存在于糯黑村,独一无二,极具代表性。

      除了石板特色,糯黑村还三面环山,村中古树成林,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几棵高过屋顶的百年老树,细密的枝叶伸展在石板房的上面,既美观又遮阳糯黑村风景优美,村口有一个清澈的水塘,被称为“猴子塘”,糯黑在彝语里面是“猿猴戏水的水塘”的意思在采访中居民也表示,近年来,糯黑村在生态环境保护、非遗文化传承、古建筑维护、旅游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先后被授予民族团结示范村、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云南省卫生村、国家级生态村、云南省特色旅游村、云南省文化传承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调查中也了解到,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糯黑村一直在着力打造独属于自身发展的模式:传统村落+旅游在采访过程中也时常遇到一些游人,有写生的,有调研的,有慕名而来的等等,从中也充分体现出了糯黑村在传统村落保护领域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4、调研结果糯黑村在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过程中,充分的发现了自身独有的特色——石文化,然后结合当下乃至未来都不会没落的旅游产业,打造了“糯黑村文化+旅游”的新模式,依托政府的财政支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有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村民合理有效的利用文化的传承来延续形成文化产业链,将古村落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村民能富裕,村庄能发展的和谐建设。

      5. 结语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对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详实的调查与分析,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不能背离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相关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并加以实施监督,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地进行 6、参考文献[1] 高曾伟, 高晖. 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2,(03)[2] 张玉改, 兰贵秋.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刍议[J]. 商业时代, 2003,(24)[3] 高曾伟, 王志民. 论乡村旅游资源[J]. 镇江高专学报, 2001,(01)[4] 金学良, 陈常优.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录)[J]. 人文地理, 1992,(03)[5] 曾天雄, 马昌群. 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