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求参数值时要注意.doc
4页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求参数值时要注意“陷阱”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有几个地方作了规定,一是二次项系数不能0,二是当方程有解时,判别式0;但在我们求一元二次方程中参数的值时,有些同学不注意这些规定,同时,在不解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参数时,当解出来后也不考察这些规定,如何克服这些问题,防止掉进“陷阱”,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讲课时要让学生注意知识产生的原因1、在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讲解时,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bx+c=0(a、b、c均为常数)中,就明确要求二次项系数a(因为当二次项系数为0时,它就不为一元二次方程),也就是要求学生以后只要遇到一元二次方程,就一定考察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2、在讲解“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在推导两根和、两根之积时,要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推导,这个很关键,如果课堂上疏忽这一点,学生在以后用这个知识点时不会引起注意;在课堂上可以这样设置:(1)让学生自己根据求根公式推导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ax2+bx+c=0(a0)的两根为 = =+ =+=- ==(2)老师写出一个方程-2x-3=0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求出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一是用刚才推导的结果求。
∵ b=-2 c=-3∴+ =-=2 ==-3二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出两根,再求出方程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解得 1=-1 2=3 ∴ + =-1+3=2 =-13=-3可见,无论哪种方法其结果都相同,但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单,从而总结在遇到两根和、两根积的问题时,不用求解方程就可求得,即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 =-,=(老师可以再写两道题让学生感受和熟记公式)当学生在高兴时,再写出-2x+3=0让其求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由于学生感受到用+ =-,=方便,所以很快得出+ =2 =3 老师让学生解出方程的根检验,这时学生发现方程-2x+3=0没有实根,此时老师抓住时机强调:“根与系数的关系”+ =-,=是在方程有根(即判别式0)的情况下推导的,所以不能乱用,也就是说在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程要有实根二、在讲例题时强化例1: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k-1)-2x+k2-1=0的一个根为0,则k的值为多少?解:根据根的意义,把x=0代入方程得 k2-1=0 ∴k=1(在这里一些学生又不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认为k有两个值)∵k-10 即k1 ∴k=-1例2: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kx+2k=0的两根平方和为5,求k的值?解: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 =-=k ==2k ∵ x12+ x22=5 ∴x12+ x22=(+ )2-2=5 ∴k2-22 k=5 解得 k 1=-1 k 2=5(很多学生认为做到这里就算解完了,其实我们前面讲了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前提是方程有实根(即判别式0),所以,还应把k值代入判别式验证)。
∵=2-4= k2-8 k当k1=-1时,k2-8 k=90当k2=5时,k2-8 k=-150,方程无实根∴k 2=5应舍去,即k的值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