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8课六一居士传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doc
16页第8课 六一居士传目的定位 1.掌握“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和虚词“以”“之”的用法,理解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2.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体现的方式以及文章构造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背景探寻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任蔡州,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赵宋王朝,应当得到休息的机会了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作者的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因此作者在文中便多次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之情2.文学常识自传:作者为自己写的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滁山( ) ②颍水( ) ③嗜金石( )④涿鹿( ) ⑤珪( ) ⑥佚( )答案 ①Chú ②Yǐnɡ ③shì ④Zhuō ⑤ɡuī ⑥yì2.通假字①聊以志吾之乐尔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累于此者既佚矣 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耳” 罢了 ②“逸” 安逸3.一词多义①以②之答案 ①把,介词/凭、用,介词/用,介词 ②的,构造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代“我”,第一人称代词4.词类活用①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②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③累于彼者已劳矣: 答案 ①使动用法,使……劳累。
②名词用作动词,生病③形容词用作动词,被连累5.文言句式①六一,何谓也: 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③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④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⑤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⑥此吾之因此志也: 答案 ①宾语前置句,应为“六一,谓何也”②“……也”,判断句③状语后置句,“于五物”应在“得意”前④状语后置句,“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奏”前⑤定语后置句,应为“吾累者之世事”⑥“……也”,判断句6.翻译下列句子①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译文: ②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译文: ③吾其何择哉!译文: 答案 ①虽然在洞庭湖旷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局限性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服②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因素是世事给我的连累太多了③我将选择哪方面呢!7.文学文化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________,又号________,北宋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史学家作品有:政论文《________》《________》《与高司谏书》等,状物写景及记事的散文《________》《泷冈阡表》等,赋《________》。
答案 醉翁 六一居士 政治 文学 朋党论 五代史伶官传序 醉翁亭记 秋声赋一、词句梳理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②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③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④吾之乐可胜道哉: ⑤聊以志吾之乐尔: ⑥子欲逃名者乎: ⑦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⑧赐其骸骨: 答案 ①贬官降职③疾:迅速⑥逃避名声⑦历来就有的志向⑧皇帝批准其告老还乡二、疑难突破2.“世事之累”体现了什么呢?答案 “轩裳珪组劳吾心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表白世事令她烦忧,但愿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3.居士以官场为累,“五物”亦是外物,为什么她不觉得累?答案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官场世务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令人十分紧张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服,尚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害4.第三段中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答案 本段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本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要隐退的三条理由:A.“老而休”,是必然规律B.“讫无称C.“贪过度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5.结合第二段,作者规定“退休”的真正因素是什么?答案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一、文白对读二、文本深读善于谋篇的作家,都注重文章的结尾举凡一篇的胜义,全文的主旨,精辟的议论,乃至警策的语言,往往安排在结尾处,使人读完全文,或留下深刻的印象,或产生无穷的感慨,或引起联翩的浮想所谓掩卷沉思,低回击节,起坐彷徨,种种艺术效果的获得,虽不能说完全系于一结,那精警的一结却起了重要的作用像这篇文章,以“六一”命篇,中心意旨却并不在体现作者晚年徜徉琴棋书酒之间的至乐,而在于表白亟于辞官归老的心情;结尾“三宜去”,才是一篇的归趣前面写“六一”之乐,只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这种“乐”,只有在辞官归老后才干变为现实预想“六一”之乐,旨在求得“三宜去”之早日得到理解和实现;把“三宜去”安排在结尾处,才干感动人心,引起同情,求得宋神宗及其执政者“恻然哀之”因此,文章的题目虽然是“传”,其实不是一篇记叙性的传文,而是一篇借议论以抒情的散文1.构造图解六一居士传向往归老2.中心主旨欧阳修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改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抱负中“六一”之乐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应当归老的分析,体现了自己为官场世务所累的苦闷和对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3.写作特色隐寓的哲理。
这篇文章除了感情诚挚动人之外,还深寓人生哲理当作者对“客”阐明改名“六一居士”的含义后,“客”指出她企图“逃名”,并引用《庄子·渔父》篇中的话,讥诮她这样做是“畏影而走乎日中”,必将“疾走大喘渴死”,而名终不可逃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在青年时代,无不想捷高科,得名位,汲汲于事功一旦有了高科名位,才发现名位与劳苦忧患俱来,名愈高忧劳愈甚,居位愈久愈不能自拔,真所谓春蚕作茧,徒以自缚欧阳修在北宋中期享大名数十年,深谙个中消长盈虚之理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客”所引《庄子·渔父》篇那段话,尚有两句没有直接说出来,这就是“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人要逃避自己的影子,最简朴的措施是从阳光下站到阴处来;人要是怕见自己的脚印,只要停下来不走,那脚印自然会消失这里的“处阴”“处静”,隐喻息影林泉,挣脱物累世虑;对于欧阳修来说,便是辞官归田这话虽从客人引述道家之言中隐约其辞地泄露出来,其实是欧阳修对人生哲理的苏醒体认这段客主问答,是十分含蓄的悟道之言,妙在引而不发,言而未尽,特别引人寻绎,耐人咀嚼一、基本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全相似的一项是( )A.滁州 雏形 刍议 踟蹰B.颍水新颖影音应届C.轩裳宣纸喧闹煊赫D.轶事造诣安逸肄业答案 B解析 “应届”的“应”读yīnɡ,其她读yǐnɡ。
2.下列字形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愉悦 恻然 置之度外B.逻缉荣禄无限感概C.逃避宦海自食其言D.悠闲迂缓依阿取容答案 B解析 缉—辑,概—慨3.下列句子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式相似的一项是( )A.六一,何谓也B.此吾之因此志也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D.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答案 C解析 C项与例句同,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置句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B.累于此者既佚矣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D.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答案 D解析 活用词语:A项“劳”,B项“累”,C项“病”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似的一项是( )A.B.C.D.答案 B解析 B项这样A项表并列/表转折C项并且/将近D项“……的因素”/“用来……的”6.下列句子的翻译不精确的一项是(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译文:六一居士刚刚搬家滁州时,曾自称醉翁B.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译文:受五物“连累”,既安逸又可幸免祸害我将选择哪方面呢!C.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译文:我曾经掌权于当世,但至今也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去职的第二点理由。
D.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译文:我背负这三个应当去职的理由,虽然没有五物,我也应当去职,这又有什么可说的呢!答案 A解析 六一居士刚刚被贬滁州时,曾自称醉翁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毕7~9题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出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因此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否则。
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局限性较也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屡易其号 易:变化B.吾之乐可胜道哉胜:承受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一日:一旦,终有一天D.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或许可以答案 B解析 胜:尽8.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她三项的一项是( )A.是为五一尔,奈何?B.是岂不为六一乎?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D.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答案 C解析 C项表被动A、B、D三项为动词,是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译文: (2)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译文: 答案 (1)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多次改换名号2)为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害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10~14题泷冈阡表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来宾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局限性,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觉得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否则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