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淹溺中暑电击伤.ppt
61页淹溺 中暑 电击伤1淹 溺2定 义n淹溺(drowning),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水和水中污泥、杂草等堵塞呼吸道或因反射性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通气障碍而窒息3淹 溺 水大量进入血液循环中可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伤,假设急救不及时,可造成呼吸和心搏骤停而死亡不慎跌入粪坑、污水池和化学物贮槽时,还可引起皮肤和粘膜损伤以及全身中毒 4淹 溺发生溺水后,因惊慌、恐惧或骤然寒冷等强烈刺激,人体本能地屏气,以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不久,因缺氧不能继续屏气,水随着吸气而大量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了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性酸中毒 5淹溺常见情况n缺乏游泳能力意外落水n游泳过程中意外n在浅水区跳水 头撞硬物 发生颅脑外伤而致淹溺n潜水意外n入水前饮酒过量或使用过量的镇静药物n游泳时某些疾病急性发作而导致淹溺6淹溺分类n干性淹溺: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 无水吸人,约占淹溺者的10%n湿性淹溺:喉部肌肉松弛吸人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 和肺泡发生窒息水大量进入呼吸道数秒钟后 神志丧失,发生呼吸停止和心室纤颤。
约占淹 溺者的90%7淹溺分类淹溺时水的成分及水温不同,引起的损害也有所不同:§淡水淹溺§海水淹溺§冷水淹溺8淡水淹溺n吸人呼吸道的水属低渗,迅速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肺泡壁上皮细胞受到损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起肺泡塌陷,进一步阻碍气体交换,造成全身严重缺氧淡水进入血液循环,稀释血液,引起低钠、低氯及低蛋白血症红细胞在低渗血浆中破坏而发生血管内溶血,引起高钾血症甚至心搏骤停9海水淹溺n海水淹溺:海水含3.5%氯化钠、大量钙盐和镁盐海水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学性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海水损伤后,大量蛋白质及水分向肺泡腔和肺泡间质渗出,引起肺水肿高钙血症可引起心动过缓和各种传导阻滞,甚至心搏骤停;高镁血症可抑制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功能,使横纹肌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10冷水淹溺n在冷水中,体温迅速降低,体内中心温度下降至30~34℃时,可使神志丧失,加重误吸窒息,还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然而,人体沉溺在冷水中,由于潜水反射使得心跳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这样可使更多的动脉血供应心脏和大脑;同时低温时组织氧耗减少,延长了溺水者的可能生存时间,因此即使沉溺长达1小时,也应积极抢救。
11临床表现n一般表现:面部青紫肿胀、眼结膜充血、四肢厥冷等n其他系统表现Ø 呼吸系统:急性肺水肿表现Ø 循环系统:心力衰竭等Ø 神经系统:烦躁不安或昏迷等Ø 消化系统:上腹饱胀,胃内充满水Ø 泌尿系统:尿液混浊呈桔红色,出现少尿、Ø 运动系统:少数病人合并骨折或其他外伤12实验室检查n淡水淹溺,出现低钠、低氧血症,溶血时可发生高钾血症,尿中游离血红蛋白阳性n海水淹溺,血钠、血氯轻度增高,并可伴血钙、血镁增高13实验室检查n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可合并代谢性酸中毒n肺部X线片显示肺门阴影扩大和加深,肺间质纹理增粗,肺野中有大小不等的絮状渗出物或炎症改变,或有两肺弥漫性肺水肿的表现14救护原那么n迅速将病人救离出水n立即恢复有效通气n施予心肺复苏术n根据病情对症处理15现场急救n畅通呼吸道:立即清除淹溺者口、鼻中的杂草、污泥,保持呼吸道通畅随后将患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也可将淹溺者面朝下扛在抢救者肩上,上下抖动而排水但不可因倒水时间过长而延误心肺复苏16 膝顶法膝顶法 肩顶法肩顶法 抱腹法抱腹法 本卷须知:动作迅速、保持淹溺者本卷须知:动作迅速、保持淹溺者头胸部下垂头胸部下垂17现场急救 心肺复苏: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即尽快予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有条件时及时予心脏电击除颤,并尽早行气管插管,吸人高浓度氧在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应停止心肺复苏 18急诊室抢救1. 继续心肺复苏 入院初重点在心肺监护,通过气管插管、高浓度供氧及辅助呼吸等一系列措施来维持适当的动脉血气和酸碱平衡间断正压呼吸或呼吸末正压呼吸,以使肺不张肺泡再扩张,改善供氧和气体交换积极处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和急性肺水肿 19急诊室抢救2. 防治脑水肿 及时选用脱水剂、利尿剂,激素早期应用对防治肺水肿、脑水肿等亦有益处,有条件可行高压氧治疗20急诊室抢救3.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淡水淹溺时适当限制液体摄入,可积极补2%~3%氯化钠溶液;海水淹溺时不宜过分限制液体补充,可予补5%葡萄糖液必要时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溶血明显时宜适量输血以增加血液携氧能力21急诊室抢救4. 其他并发症处理 及时防治肺部感染,体温过低者及时采用体外或体内复温措施,合并颅外伤及四肢伤者亦应及时处理,尤其要提高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出现的警惕性22中 暑23定义n中暑(heat illness)是指高温环境中发生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电解质丢失过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损伤性疾病,分为热痉挛(heat cramp)、热衰竭(heat exhaustion)、热(日)射病(heat stroke 或 sunstroke)三种类型。
24病病 因因n高温气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温辐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也易中暑凡可致机体热负荷增加或散热机能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诱发中暑主要有:①产热增加 ;②热适应差; ③散热障 25发 病 机 制n1.1.体温调节;在通常室温15~25℃下,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60%),其次为蒸发(25%)和对流(12%),少量为传导(3%)n2.正常男子基础代谢40千卡/m2/ h,1小时可升高1.1 ℃26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n(1)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对神经系统具抑制作用,初期使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映不敏捷,肌肉工作能力低下,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待体温增高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控,出现谵妄、狂躁,最后深度昏迷 27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n(2)心血管系统 ;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影响散热28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3)呼吸系统: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且Pa02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9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n(4)水、电解质代谢 :出汗是高温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出汗量的最高生理限度约6L,汗中氯化钠含量约为0.3%~0.5%,大量出汗常导致水和钠丢失,使人体失水和失钠 30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5)泌尿系统 :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浓缩,出现蛋白尿及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31前驱症状n高温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尚能坚持正常工作、生活32典型症状 中暑是一统称,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三种类型,即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一般以单一形式出现,亦可一种以上症状群同时伴存或顺序发展,很难截然分开,只不过是哪一种类型较突出而已 33(1)热痉挛:主要表现有严重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故称热痉挛肌痉挛以经常活动的四肢及腹部等肌肉为多见v热痉挛常发生于炎热季节刚开始尚未热适应前v多见于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出汗的年轻人 34发 病 机 制n(1)热痉挛:过度出汗,水、盐过量损失,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转移入细胞内,肌肉细胞过度稀释发生水肿,肌球蛋白溶解度减小,使肌肉产生疼痛性痉挛。
35(2)热衰竭: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未能热适应者,起病较急,先有眩晕、头痛、突然昏倒,平卧并离开高温场所即清醒患者面色苍白,皮肤冷汗,脉弱或缓,血压偏低但脉压正常36发 病 机 制(2)热衰竭: 以上原因,均使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致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机体为了促进散热,心输出量大大增加,使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加重,导致心血管功能不全或周围循环衰竭;致脑部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 37( (3)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前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晕、头痛、恶心、出汗减少v继而体温迅速增高达41℃以上,出现嗜睡、淡忘和昏迷v皮肤干热,无汗,呈现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出现紫绀38发 病 机 制n热射病 :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源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以达到热平衡,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内温度升高体温达42oC以上可使蛋白质变性,超过50oC数分钟细胞即死亡 39v脉搏加快,脉压增宽,休克时血压下降v可有心律失常v呼吸快而浅,后期呈潮式呼吸v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v瞳孔缩小、后期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40 头部未戴帽或无遮阳的情况下,头部直接受太阳辐射,患者初感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继而头痛剧烈、呕吐、淡忘、昏迷,头部温度常较体温高,此称日射病,属热射病的特殊类型 41治 疗n1.现场初步治疗 : 出现中暑前驱症状时,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处安静休息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即可恢复42热痉挛和热衰竭的治疗:基本相似ü及时将病人抬到阴凉处或空调供冷的房间平卧休息,解松或脱去衣服;ü降温时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到凉爽舒适为宜ü口服凉盐水及其它清凉饮料43ü有循环衰竭者由静脉补给生理盐水并加葡萄糖液或氯化钾液ü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那么会疼痛加剧ü除了尽快补充钠、氯离子的缺失外,尚需注意适当补充其它电解质如钙、镁等ü热射病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故更需积极抢救 44降温治疗〔1〕环境降温:抢救现场必须通风阴凉,应及时将患者搬人室温<20 oC的空调间内或在室内放置冰块、井水等 45〔2〕体表降温 :用井水、自来水或温水浸透的毛巾擦拭全身,不断磨擦四肢及躯干皮肤以保持皮肤血管扩张而促进散热,同时配合电扇吹风头部、颈两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可置冰袋。
病人如有寒颤那么必须以药物控制,防止产热增加及乳酸堆积循环功能无明显障碍者还可做冷水浴,即将患者浸入冷水中,保持头部露出水面 46〔3〕体内中心降温 :可用4~10oC5%葡萄糖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或用4~10oC10%葡萄糖盐水1000ml灌肠,也可采用胃管内灌注冷生理盐水降温 47〔4〕药物降温:氯丙嗪可能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外周血管,肌肉松弛及降低新陈代谢等作用纳洛酮有明显降温、促醒、升压等效果 48 无论应用何种降温方法,只要待体温降至38oC (肛温)左右即可考虑终止降温,但又不让体温再度回升降温时,血压应维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并密切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出现49对症治疗n①维持呼吸功能 ; ②维持循环功能 ; ③防治脑水肿 ; ④防治肾脏损害 ; ⑤防治肝功能损害 ; ⑥防治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 ⑦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⑧加强护理 50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n防止重症中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要目标是切断过高热引起的恶性循环,必须尽早降低中心体温,降低代谢,较早治疗各种严重并发症,包括休克、颅压升高、循环及呼吸衰竭,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
51 中暑病死率在20%~70%之间,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死亡者中80%在50岁以上,但亦有一定数量的年青人,尤其是剧烈运动者、孕产妇有些中暑患者可遗留有轻度神经功能紊乱,严重肌肉损伤者可持续数周肌无力,重症热射病患者往往留有永久性脑损伤 52 触触 电电53触电的概述触电的概述n定义:指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机体损伤及功能障碍n救护原那么n 严格按抢救规程处理,迅速将病人脱离电源,分秒必争,尽快进行有效的抢救54局部症状局部症状1.低压电引起的烧伤,伤面小,与健康皮肤分界清楚,焦黄或灰白色,无痛干燥2.高压电引起的烧伤,面积大,伤口深,伤口多呈干性创面55全身症状全身症状1.轻型:表现为精神紧张、面色苍 白、表情滞呆、呼吸心跳增快2. 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56全身症状全身症状2.重型:表现为神志清楚病人,有恐惧、惊慌、心悸和呼吸频率快;昏迷病人那么出现肌肉抽搐、血压下降、呼吸由浅快转为不规那么以至停止,心律紊乱,很快导致心脏停搏3. 体格检查:呼吸改变、心脏听诊异常57急救护理急救护理n现场救护n医院内救护n护理要点58现场救护现场救护1.迅速脱离电源2.〔1〕关闭电掣3.〔2〕挑开电线4.〔3〕切断电线5.〔4〕拉开触电者6.轻型触电:就地观察和休息7.重型触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59医院内救护医院内救护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2.维持有效循环3.去除心室颤动4.脑水肿的防治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6.创面处理60护理要点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2.注意病人的神志变化3.保持呼吸道通畅4.注意病人有无其他合并伤存在5.准确记录尿量6.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7.降温处理的护理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