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课堂小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docx
8页2023年课堂小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课堂小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榆次二中 王瑞梅 课堂教学活动是按一定程序、步骤和方法进行的如何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程序,是广大教师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都非常注重课题的引入,以激发学让的兴趣;注重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重视这些环节无疑是必要的,但对巩固知识的环节,即课堂教学中的小结重视不够,甚至忽视这一关键的、必要的步骤本文拟就课堂小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小结是教学程序中的必要环节 尽管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所谓“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但它总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如何安排教学程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我国古代教育家就非常重视教学的程序和步骤,孔子提出“学、思、习、行”四个步骤;荀子提出“闻、见、知、行”四个阶段,并强调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也按认知规律把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即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
我认为,课堂小结是指上述过程中的巩固和运用知识的阶段课堂小结的含义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把通过感知、理解教材而获得的新知识、学科的基本概念,经过联系、归类、整理、综合、概括等,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加以巩固,牢固地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往往要通过小结这个教学环节来检测和反馈否则课堂教学的结构是不完整的因此,课堂小结是教学程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生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教学步骤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程序整体 二、课堂小结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整合过程和结果 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活动尤其重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来看,它是由众多基本史实组成的知识整体或系统,并且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课堂小结教学环节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整理归纳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从历史学科教学特征来看,有三个基本特征,都体现了课堂小结的教与学的要求第一,时间、空间概念;第二,叙述历史的能力;第三,阐明因果关系历史教学中时空概念是活的、结构性的、整体性的,是着眼于社会变迁的历史线索因此,时空概念不是靠简单的机械的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
要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通过不断地联系、整理,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学生还要学生叙述历史没有叙述就没有历史中学历史教育是以认识和叙述历史事实为特征的教育,但叙述历史不是将史实进行简单罗列,而阐明历史史实间的因果关系即内在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果关系的分析应渗透在具体的历史叙述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史论结合”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或学生或师生共同努力,通过小结得出总结性的结论这尤其体现在重要的历史概念或知识体系的教学中,如关于“安史之乱”,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机械地掌握其时间、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而应在分析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过程、影响和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形成关于安史之乱的完整的概念: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节度使专权,造成内轻外重局面安禄山、史思明乘机发动叛乱,从755-763年持续了8年,对唐朝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唐朝由中央集权走向地方割据;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场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权力之争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样,通过分析和小结,死的时间被赋予了活生生的事实;历史的叙述,被赋予了理性的思考;总结性的陈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和概括、综合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上述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实际上是强调要发展学生总结历史有能力,这正是通过课堂小结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课堂小结的内涵所在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历史规律蕴含于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之中课堂小结这个教学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揭示知识内在联系,发现和总结历史规律的重要环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小结和整合,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逐渐丰满起来,从而逐步升华学生的思维这是其它教学步骤所不能替代的,更是教学实践中不可忽视的,应该引起每位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否则,学生将失去发展能力的大好机会,所学知识也只能是零碎的、片断的,而不是完整的、规律的;是肤浅的、表象的,而不是深刻的、理性的,是机械地接受现成结论,而不是灵活主动地探讨和思考的自主学习 三、课堂小结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历史思维,就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思考的过程就历史教学而言,历史思维能力就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能以史鉴今,回答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所在,也是素质教育对历史学科的根本要求。
就课堂教学步骤而言,课堂小结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环节和必由之路其功能和方法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小结使学生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形成知识的概念和知识的结构,从总体上驾驶所学知识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进行科学的、准确的、完整的阐释和叙述第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挥知识迁移能力,解决问题,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换言之,课堂小结的功能主要是教师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自我发现通过课堂中的探究---小结---探究的不断循环往复,学生由对历史的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关于维也纳体系,可以从“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体系下的矛盾冲突”,“1848年革命“三方面总结其知识结构体系,突出维也纳体系形成、动摇及瓦解这一基本线索的内在联系,并把握其阶段特征,认识维也纳体系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对欧洲封建势力的扫荡而瓦解的历史必然性这样,学生既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且思维得到了经常不断地训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推理等能力就逐步具备,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了学习,在小结中巩固了知识,升华了思维。
四、课堂小结在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程序尽管有相对稳定的基本步骤,是“守恒”的,但由于它受到众多不同因素,如教学内容、时间及学生认知规律等因素的制给与影响,因而又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因此,课堂小结作为教学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也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那么应如何运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和实施第一,时间选择的恰当性课堂教学活动受单位时间的严格限制,在课的进行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所划分的教学步骤也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小结所需的时间应在课前准备中精心计算好,并要根据课堂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时机的选择上,当课时内容中的概念、问题分析结束,需要综合时,就应及时小结因此,小结可以安排在课的结尾,也可在课中的恰当时候第二,方式和方法上的灵活性由于小结是教师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的过程,并且,历史认识过程又是通过“提供认识”的方式完成的因此,小结也应该是师生双方通过灵活的方式共同完成使教师的“提供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认识”可以是师生问答,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性陈述,或者是练习的方式在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应该坚决摒弃由教师“越俎代庖”,一包到底的传统做法。
第三,内容上的适应性历史学科内容是由基本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课堂小结的内容一方面应该是让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基础上,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历史概念,即概念性总结;另一方面,应该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历史线索,体现课时内容的主体,升华学生的思维,即结构性总结因此,这里所说的“小结”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课时“结尾”,而且包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知识整合过程整合过程中,应做到突出重点,总结规律,把握特征,画龙点睛第四,思维上的启迪性课堂小结不仅要疏理知识,而且小结中也要开拓学生视野、激活思维、启迪智慧教师在重要问题的小结或课时的结尾中,注意留下悬念,诱发兴趣,鼓励创造,收到言尽意远、曲尽绕梁的效果 综上所述,从课堂结构上来说,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从认知规律来看,课堂小结是对知识的加工、处理、整合的过程,是学生从感知到理性思考和认识的升华,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上是完全必要、不可或缺的 课堂小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 课堂小结在教学中的作用[版] 课后小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在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和实践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 阅读教学课堂小结的目的和作用 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浅谈历史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