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对福柯语言观的一种新修辞学解读.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8271632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对福柯语言观的一种新修辞学解读    王懋康(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研究院,上海 200083)Summary:20世纪修辞学转向使新修辞学成为一种强大的理论分析武器,并赋予很多传统问题以新解答本文将尝试从新修辞学的角度解读福柯的语言观,探讨福柯的语言哲学与新修辞符号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期发掘福柯的语言哲学与西方修辞学的认同与融合Keys:知识/权力;主体;建构;符号;新修辞学B712.5:A:1673-2596(2012)09-0178-03一、引言福柯的语言观在西方哲学界享有较大的辐射圈他的作品围绕着主体展开,思索着与其有关的一切人类的终极问题:知识,权力,语言,思维,真理,政治,自由,伦理等等他的兴趣点和研究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哲学领域其中,他的话语理论和权力理论最富争议,影响力也最大他对于语言的看法可以说是标新立异,体现了福柯理论一贯的另类风格对于语言,福柯的观点总是充满了神秘的逻辑,让人难以捉摸对于福柯的解读,东西方学界做过很多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对福柯的兴趣及对其思想的研究依然火热,并吸引了更多新思想,引发了更多新碰撞发端于20世纪的语言学中修辞学转向的新修辞学的诞生与发展给了现今的许多研究以启发,赋予很多传统问题以新的思考和解答。

      本文将尝试从新修辞学的角度,研究福柯作品的主题,探讨知识权力与主体的建构,并进一步发掘这种建构中作为知识与权力载体的语言是如何被理解和发挥作用的,而这一分析又是如何通过修辞行为运作的笔者希望在这一过程能够获得对这一领域的新观点,并能够加深对语言与修辞关系的理解,进而探讨福柯语言哲学与西方修辞学的认同与融合二、知识、权力与主体的关系在福柯的三部作品《疯癫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惩罚》中,他讲述的大都是文艺复兴到18、19世纪的现代时期的历史《疯癫与文明》讲述的是疯癫(病人)的历史,《词与物》说的是人文科学的历史,而《规训与惩罚》讲的则是惩罚与监狱的历史福柯在同一个历史维度内展开对这三个不相关的主题的研究,使得现代人们日渐清晰的主体形象慢慢浮现《词与物》关注的是知识对主体的建构,《规训与惩罚》和《疯癫与文明》则是权力对主体的建构福柯研究的主题始终是主体,即主体的形成与建构,存在的模式,以及它们又是如何操作的福柯的作品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总的探究,即现代人是如何被建构成型的对于福柯而言,权力与知识只有在锻造主体的意义上才能被理解权力与知识不可分割,知识被权力生产出来,随即知识又产生权力功能,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权力。

      知识与权力构成管理和控制的两位一体,对主体进行建构[1]譬如,“在《疯癫与文明》中,知识和权力合而为一对疯癫进行捕获、锻造和生产:权力制造出关于疯癫的知识,这种知识进一步地巩固了对疯癫病人的约束[2]而《词与物》则是讨论人是如何进入到知识的视野中,并成为知识的主体和客体,从而产生了新的人文科学,以促进主体的自我认识与进化三、语言在建构主体中的作用在这种捕获、锻造和生产的过程中,语言的作用居功至伟福柯开始关注语言始于《疯癫与文明》问世后的10年里西方文化的“符号”引起了福柯的兴趣,语言成为他最为着迷的东西他认为,语言无处不在,它“笼罩着我们,领着我们在黑暗中前进”这一时期,语言问题成为他关注的焦点他发展了海德格尔关于“语言乃存在之家,人以语言为家”的思想,这一思想把人的历史文化归结为语言,强调了语言对人的制约,把人在历史文化中的处境概括成“你以为自己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从而颠覆了人与语言关系的传统看法如他所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和语言的世界,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不存在什么真实事物,存在的只是语言,我们谈论的是语言,我们在语言中谈论[3]所以,要更好地诠释知识与权力如何塑造主体,就要了解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表达的可能性。

      在他评论格里耶的文章中指出,“格里耶的重要性在于提出语言的结构和表达[4]在格里耶的“君临一切而又有魅力的语言中”中,人们发现了“语言的迷宫”走出迷宫成为建构主体的关键一步福柯用“外界思想”评论布朗肖的文章,这是他自身思想的体现在他看来,根本性的思维必然会发现自己处于界外这首先就意味着承认语言占着主宰地位由于人处于一个语言世界,因此,人的现实基础是“我说”而不是“我思”从“我说”向“我思”的转移,反映了人的现实及知识型从界内向界外的转移,即人对现实的突围因此,主体对于知识以及权力约束的突围也因突破语言的迷宫而得以实现,作为主体的人也得以自我体现及修正在《通往无限的语言》一文中,福柯讨论了文学语言的问题他认为语言不再是作为一种再现的工具出现,相反,它是一种无限的自我重复,是一种没完没了的镜子般的反射游戏语言的这种无限重复能够抵制死亡文中,套用布朗肖的话,“写作是为了永生”,福柯认为,“言语也是为了永生”而我们的语言恰恰有这种能力,能在时间和恰当的空间中抓住有意义的瞬间文中,福柯将抵制死亡作为语言的对象,来源和动机他认为,在言谈中,死亡,无尽的斗争,语言的自我表述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上的亲近。

      在福柯的这篇作品中,文学的语言是讨论的主要论题,但是文学语言并不是福柯这篇文章里唯一肯定的话语形式,文中说明了“语言并非自发明写作之后才假装寻求自身的无限,也非某一天因了对死亡的恐惧才决定设想出一幅可见的永恒的符号之躯”福柯引用《荷马史诗》的渊源验证了这种说法他认为《荷马史诗》中的语言的最初形式——吟游诗——在理解文学语言形成前的语言形式中起到了雏形的作用,而吟游诗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言语语体,因为所谓的吟游诗最初皆是吟游诗人的唱词或演讲词,是一种公共话语的形式,而这种公共话语一直以来属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四、修辞、语言与主体的建构福柯对于传统修辞学有过明确的定位,他认为古典修辞学不是阐释语言的法则和形式,而是建立两种言语的关系:第一种是哑然的,不可译的,完全自我显示的和绝对的;第二种是喋喋不休的,但只能是按照规则来表达第一种语言我们可以认为这第一种语言接近人的思维,或者是知识/权力的雏形而第二种则是现在意义上语言是一种对于第一种语言的体验,是语言自我的表达与描述,语言本身就具有目的性在今天,语言符号的运用愈加无限地接近于其源泉这种语言不仅讲述打破禁忌,而且讲述或然性的界限福柯这个时候认为,语言丧失了具有双重联系的修辞学基础,而表达本身也变成了“对疯癫与死亡的直接揭示”。

      语言不再是表达体验的纯粹工具,而变成了目的本身,符号现在负载着“言语的思想”罗伯特·L·斯科特在他的《认识修辞论》一文中指出,如果修辞的唯一目的是用于传递真理,它在人类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同时,真理是在自我感觉的情况下不断地创造出来的,人类活动中不存在当然真理,因此,不应把修辞当作是对真理施加影响,而是创造真理认识修辞观认为知识是通过相互作用由社会构筑的,人类的知识是在某一特定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尽管并不是“创造知识”的所有方面都是修辞的,但所有知识创造单位均有修辞的一面[5]语言的历史在18世纪末经历了一次根本性变化,语言获得了生命,变成一种“客观事实”这种新型的语言获得了一系列的补偿,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现代人文科学的建立和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的“符号”诞生在符号使用中,语言第一次使自己得以体现,而符号的使用者发现自己受制于语言的陌生逻辑福柯认为,“语言的‘自主性’和‘本体权力’表明,文学性的符号运用是对西方文化强加给生命和非理性的界限的超越[6]通过语言的这种冒犯,使人们认识到知识和权力世界里渗透了主体自身的干预而“符号”在新修辞学中指的是“有意义的语言”,是人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使用的一连串语言的外在方式。

      主体对现实的冲突与解决以及主体对符号的创造和运用是新修辞学研究的两大主题这里的新修辞学指的是上世纪30年代在欧洲大陆及美国产生并在60年代盛行,从古典修辞学发展而来的并弥补了传统修辞学的不足的哲学思潮赫伯特·西蒙思教授将它定义为“对可利用的明智地处理社会问题的话语手段的寻求”在社会问题在双方或多方发生冲突并存在一种试图通过合作来解决冲突的需要的情况下,“新修辞学家”会试图寻求那种解决冲突的话语模式能把握冲突的要害并带来长期的解决办法此外,新修辞学家理查兹指出修辞“是对误解及其纠正的研究”,是对词语的作用方式进行的系统的、详细的研究[7]修辞大师肯尼斯·伯克将修辞学规定为用语言符号手段诱发合作的学问[8]在价值修辞学家韦佛眼中,修辞学研究是对真理及其巧妙的表述的探索[9]尽管各家对于修辞学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修辞学无疑成为人们思考与解决现实中人与世界关系的思想路径语言是具有修辞性的,而修辞的语言运作归根结底是符号的运用福柯不仅“关注主体自身,还存在着大量的关注他人的现象这不仅指个体改变自我,还指个体在他人的帮助下来改变自我”[10]传统修辞学主要研究演说和辞格,而新修辞学关注的是几乎是所有人类的象征行为。

      关于修辞学的研究范围,比泽尔认为:“20世纪的修辞理论……把修辞领域扩大到包括每一个语言使用的情况现代修辞学泰斗伯克认为,修辞学除了关注口语和书面语,还要关注艺术领域而艺术是交际的一种形式,因为这种形式是为了引起某种反应,是有符号意义的行为非语言因素不是修辞,但却体现修辞语言符号从本质来说就是任意性的,意义与符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此,理查兹在《意义之意义》中指出,我们可以用语言形式表达意义以达到劝说的目的,也可以用非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个意义从而达到相同的劝说目的[11]这重申了语言本身的修辞性即使是不适用任何符号,其实也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放弃使用符号本身也体现了一种选择态度语言修辞性在语言的对话性理论那里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修辞性的一个关键概念是针对“他者”的意向性或对话性对话不仅包括面对面的交谈、相隔遥远的两地人之间的书面交流、人对群体或社会的跨越时空的交流,甚至还包括自言自语,因为自言自语是人脑中两个部分之间的交流修辞学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客体建构的产物,是通过社团或共同体成员之间论辩而达成的共识既然修辞代表一个阶层、一个团体所共同认可的态度,又通过修辞符号被有意识地运用,那么它不可避免地会体现这一阶层和团体的利益并受其认识观、价值观的支配和控制,并反向影响修辞自身的认知和操作。

      修辞本身就是权力对于主体的反作用及体现在此意义上,人们通过修辞来管窥内心世界和外界思想,认知自我并突破现实的重围,重构主体自身并干预知识和权力的定位和传承在修辞思辨中,主体的自我得到了体现并进化,而修辞活动的载体——语言本身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修辞将语言中有限的符号,赋予了无限的可生长的意义给了主体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也给自我突破知识和权力的枷锁创造了条件符号是有限的,但是意义是无限的新修辞正是这种力量,使得一切不可言说的、一切沉默的没有生命的都有了意义,是语言本身与世界裂隙的粘合剂五、结语语言通过修辞来发挥作用,语言本身是具有修辞性的,而修辞本身是具有认知性的;修辞创造了知识,形成了权力,反过来又影响着主体的思维和认知福柯的语言哲学勾勒给我们的主体进化史的全景式的图景,正如其《词与物》的副标题“人文科学的考古学”一样,主体进化发展以及突破自身所设的重围的历史,一方面是福柯另类思想挑战传统压制的尝试,另一方面其实是一部人类透过修辞性语言自我认识、反思、误解与纠正,运用修辞符号串起的一部主体进化史Reference:〔1〕米歇尔·福柯,汪民安.福柯读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布莱恩·雷诺,韩泰伦.福柯十讲[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3〕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4〕马文·克拉达格尔德·登博夫斯基[M].福柯的迷宫.商务印书馆,2005.〔5〕温科学.英语新修辞观[J[.修辞学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