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尾草种子萌发及繁殖技术研究.docx
6页狼尾草种子萌发及繁殖技术研究 李志军摘 要:对狼尾草的萌发特性及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狼尾草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5℃,浸种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关键词:狼尾草;萌发;繁殖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大多具有美丽的花序和修长的叶片,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抗病虫害能力强,是理想的观赏地被材料,但它们大部分还处于野生状态,只有上海、北京等地有栽培,目前尚未见对它们进行系统研究的报道因此,对野生的狼尾草做初步的研究,加速其引种驯化和新品种选育,对促进禾本科植物的广泛应用,扩大园林绿化树种和丰富园林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2005年11月,在崂山采收成熟的狼尾草种子,置于实验室通风干燥处保存2006年4~5月,选取籽粒饱满的种子进行试验1.2试验方法1.2.1小穗与颖果外部形态观察采集野生狼尾草成熟的小穗去杂,室内自然干燥观察、描述小穗与颖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脉络及附属物1.2.2千粒重的测定采用百粒法进行,用四分法从供试种子中取样,随机数取8个100粒,分别称重后,按8次重复的平均数计算千粒重(保留3位小数)1.2.3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将狼尾草种子置于发芽床上,转入光照培养箱中,设15℃、20℃、25℃、30℃、35℃ 5个温度梯度进行发芽试验。
1.2.4繁殖技术研究采用穴盘播种的方法进行直播播种前放入适量的培养土,将洞穴平分,分别放入用水浸泡过和未用水浸泡过的狼尾草种子作为对比,播后再覆适量的培养土,浇透水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区别记录出苗数和株高出苗天数是从播种日到第1株苗破土日之间的天数齐苗天数是指从出苗之日到连续3天不再出苗之间的天数种子出苗后,每7天测定1次苗高,采用样线调查法中的“Z”型调查法,顺序抽样 10 株,重复 3次,动态观测它们的生长量2 结果与分析2.1小穗与颖果外部形态小穗披针形,无柄或有短柄,单生或2~3枚簇生,每簇有刚毛,成熟时与小穗同时脱落每小穗含1~2朵小花,第1朵小花雄性或中性,第2朵小花两性,颖不等长,第一颖质薄微小,第二颖短于小穗,第一外稃先端尖或有芒状尖头,有内稃,第二外稃与第一外稃等长或稍短,厚革质,边缘包卷同质内稃2.2千粒重的测定狼尾草种子千粒重为1.163g,为小粒种子2.3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由表1可见,在这7个温度水平下,狼尾草种子的发芽势都达到45%以上,25~30℃最高,达到58%;20℃最低,只有46%,和其他温度差异显著;15℃的发芽势较25~30℃、30℃的发芽势差异显著;25℃、25~30℃、30℃下的发芽率较20℃以下温度差异显著,尤以25℃最佳,达到98%;15℃发芽率最低,效果最差。
发芽指数以25℃最佳,达到22.92;15℃最低,为18.3,较20℃以上温度差异显著同时由图1可以看出,种子的根长和苗长在25~30℃时也达到了最大值可见,最适合狼尾草种子萌发的温度是25℃2.4繁殖技术研究2.4.1种子萌发时间由图2可以看出,狼尾草的3个种样均在播种后第3天开始发芽,但是用水浸泡过的种子发芽高峰出现在播种后第4天,累积发芽率达到56%,第5天后发芽率增加变缓慢,第7天累积发芽率达到最高值92%,以后停止增加,保持稳定而未用水浸泡的狼尾草种子整体累积发芽率低于用水浸泡的种子虽然也是在播种后第3天开始萌发,但是比较迟缓,发芽最高峰出现在播后第5天,累积发芽率为60%,第6天后增长变缓慢,到第8天累积发芽率达到最大值84%,以后都保持稳定,不再有变化由此,可看出,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泡预处理对种子的萌发具有影响2.4.2播种苗生长规律研究主要对狼尾草播种苗前4周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分析,每7天记录1次株高,每次选择植株取平均值,结果如下:第3周后出现生长小高峰3 讨论温度强烈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适宜的温度能促进种子萌发本试验中,狼尾草的最适萌发温度是25℃,发芽率达到98%。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将狼尾草种子置于25℃下进行催芽播种,可大大缩短其成苗时间通过对狼尾草播种技术的研究发现,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适当的浸泡能促进萌发狼尾草在生长到3~4周时,达到一个生长的高峰期收稿:2009-01-05)参考文献:[1]陶莉.浅谈观赏草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2006,4(3)[2]高鹤,刘建秀.南京地区观赏草的种类观赏价值及其造景配置.草原与草坪,2005,(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