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关于写作的诗句.docx

26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63988792
  • 上传时间:2022-03-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21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苏轼关于写作的诗句 篇一:苏东坡写文章的诗句 苏东坡写文章的诗句 《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特别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少年游》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幽香未吐,且糠秕吹扬四处成双君独只,空多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 箸,无复似张良 《西江月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郊祀庆成诗》 帝出乘昌运,天心予太平 文章三代继,制作七年成 大祀乾坤合,刚辰日月明 泰坛朝埽地,魄宝夜垂精 仰御圆苍盖,环观海岳城 北流吞朔易,西极落搀抢 升燎灵光答,回銮瑞雾迎 需云遍枯槁,解雨达勾萌 可颂非天德,因箴亦下情 民言知有酌,帝谓本无声 富国由崇俭,祈年在好生。

      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 化国安新政,孤臣返旧耕 还将清庙什,留与野人赓 《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猛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cóng 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jī 眼前勃谿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qímáo 余杭别驾无功勋,画堂五丈容旂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chuí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弱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次韵叶致远见赠》 欲求五亩寄樵苏,所至迟留似贾胡 信命不须歌去汝,逢人未免叹犹吾 人皆劝我杯中物,我独怜君屋上乌 一技文章何足道,要言摩诘是文殊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 窈眇文章宜和寡,峥嵘肝肺亦交难 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忽见秋风吹落水,遥知霜叶满长安 诗成送与刘夫子,莫遣孙郎帐下看 《薄薄酒二首》 薄薄酒,饮两钟; 粗粗布,著两重; 美恶虽异醉暖同,丑妻恶妾寿乃公 隐居求志义之从,本不计较东华尘土北窗风 百年虽长要有终,富死未必输生穷 但恐珠玉留君容,千载不朽遭樊崇 文章自足欺盲聋,谁使一朝富贵面发红 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一来空 《光禄庵二首》 文章恨不见文园,礼乐方将访石泉 何事庵中着光禄,枉教闲处笔如椽 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苏潜圣挽词》 妙龄驰誉百夫雄,晚节忘却大隐中 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 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 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 《王文玉挽词》 才名谁似广文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玄晏一生都卧病,子云三世不迁官 幽兰空觉香风在,宿草何曾泪叶干 犹喜诸郎有曹志,文章还复富波澜 《元佑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於东堂》 尺一东来唤我归,衰年已迫故山期。

      文章曹植今堪笑,却卷波澜入小诗 《宿州次韵刘泾》 我欲归休瑟渐希,舞雩何日著春衣 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 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 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 (泾之兄汴亦有文,死矣 篇二:苏轼作文素材 苏轼 名家对苏轼的评价: 苏辙:在为其兄苏轼所写的墓志铭中称苏轼“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 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那么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优良,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 陆游: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那么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那么大历十子之流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宏伟之人格,而有高尚宏伟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人间词话》 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宏伟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挚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缺乏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聪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刘石:苏东坡一生历经坎坷,辛苦备尝,有《自题金山画像》自嘲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这“四不变”,使他的人格熠熠生辉 赵翼: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大之隐,无难显之情 苏轼三起三落 一起:步入仕途l057年苏东坡22岁时加入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年入选进士388人,苏东坡名列其次,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他的“高考”限时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来收人《古文观止》,使他名震京师、脱颖而出考中进±后,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品级不高,从八品,扎扎实实干了将近3年。

      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国家图书馆)在那里读了好多书神宗熙宁四年(1071),下派到杭州做通判,做了2年零9个月然后到密州任太守(1074),当时38岁,属于“年轻干部”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可以看出,苏东坡步人仕途后,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 一落:大难临头l079年,由于“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03天乌台就是御史台为什么叫乌台?唐朝时御史台内有几棵大柏树,乌鸦在上面筑巢,所以把御史台叫乌台一向沿用下来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所以叫“乌台诗案”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李定和舒亶等人千方百计迫使宋神宗给他定罪政敌一心置他于死地,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重臣、不杀士大夫宋神宗又更加珍爱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衷的手段贬到哪里去呢?黄州黄州当时是下等州困苦落后长江自北向南折向东绕城而过,巴河自北向南注入长江,长江和巴河一起把黄州围得像一l21井,苏东坡说:“黄州真在井底”,相信是有感而发的但苏东坡终究人才难得,宋神宗也不想太亏待他好在黄州离开封不远,根本生活还有保障,就把他贬到这里来了。

      二起:东山再起l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l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l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决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那么,反对全盘否决因与太后和司 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1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从苏东坡频繁的上下左右调动,反映了朝廷当时极端冲突的心态太后对苏东坡极为赏识,梦想他作为与新党制衡的政治气力;另一方面又恨铁不成钢,对苏东坡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三落:一贬再贬l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哲宗的心灵已经有些扭曲,太后摄政时,他根本上是个局外人,大事小事与他无关,他很郁闷,刚一亲政,就变本加厉地举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祜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边海角现在海南岛经济兴隆,古代却是极其落后、没有开化的蛮荒之地。

      贬谪至此,就再无处可贬了 诗词风格 乌台诗案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 的理由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当时朝中政敌章惇、蔡确等人借此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行讥讽朝廷之实,妄自尊大,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苦求对他加以严办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的赋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沒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扶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讥讽皇帝没才能指导、监视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方法,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项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來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讥讽遏止人民卖盐总之,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理应处死刑。

      于是朝廷便将苏轼撤职逮捕下狱,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审讯此时,沈括还出来告密,说苏轼诗作有讥讽朝政之意,章惇等人便以苏轼的诗作为证据(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两句诗被人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看到了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概括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那么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那么“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讥讽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慌张与愤怒,全已消散,代之而展现的,那么是一种光芒和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那么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启发,在黄州惠州儋州等地过上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