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岳麓版必修2 (经典实用).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精****科
  • 文档编号:178568316
  • 上传时间:2021-04-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习目标] 1.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商业的发展1.商周时期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3.隋唐时期: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1)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2)表现: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4.宋元时期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5.明清时期(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3)白银在流通中的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1[课中思考题],思考: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提示】 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的现象。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给商业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某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二、城市的繁荣1.自周秦迄唐代(1)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城市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2)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2.宋代(1)商业发展: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还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2)城市职能: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新型城市的崛起(1)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2)明清时期,除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2[课中思考题],想一想,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不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三、“重农抑商”1.产生的原因(1)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

      2)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2.发展历程(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2)汉初: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如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4)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①表现: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只许一口通商②影响: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3[课中思考题],思考: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提示】 有一定合理性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在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从商周到明清,商人经历了从官商到私商再到商帮的变化2.城市布局从最初的坊、市分开到后来坊、市界限被打破,从严格限制“市”的启闭时间到取消时间限制,城市的功能和格局出现了重大调整。

      3.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古代的经济政策发展到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作为古代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后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特点[史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史料解读] 以句号分层,第一个句子主要阐释“市”有空间的限定,第二个句子主要阐释“市”有时间限制1)根据史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提示】 “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史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中国古代史》[史料解读] 注意“处处”,体现了打破空间限制;“晚间”体现了打破时间限制2)根据史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特点(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打破时间限制3)从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兴起了大量的中小工商业市镇4)从生产关系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从生活、观念看: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和影响[史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史料解读] 抓住“耕织、末利、收孥”等关键词进行分析1)简述史料一所反映的思想及其影响提示】 思想:重农抑商影响: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史料二]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 ——[汉代]晁错[史料解读] 抓住“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倍息”等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抑制“贾人”,晁错提出了什么具体举措?其理由是什么?【提示】 举措:歧视商人,对商人课以重税理由:商人不如农民辛苦,但获利甚多,不利于农业发展;商人势力壮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和影响(1)表现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④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2)影响①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到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为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些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晓市、夜市;城郊和乡村的草市等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但其束缚在后来先后被冲破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分别是在(  ) 【导学号:05812035】A.汉朝、唐朝     B.唐朝、宋朝C.明朝、清朝 D.明朝、春秋战国时期D [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故选D项]2.“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该地(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交通便利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D.商业繁荣D [该县需要的米要从其他地方买进,粮食收获的季节商人就会载米前来,“舳舻相衔”,可见该地商业繁荣,故D项正确。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  ) 【导学号:05812036】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最能证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A项错误;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项错误]4.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D.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D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不包括”,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不属于宋代,故选D项;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排除A项;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且“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故排除B项;宋代,政府对市场由直接管理改为间接管理,故排除C项]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5812037】材料一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隋书令狐熙传》材料二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三 太祖乾德三年(965 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令要辑加稿》材料四 (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梦粱录》(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2)材料三和材料四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3)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汉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二是注意古代商业活动的阶段性特征[答案] (1)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2)打破时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打破商业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