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江苏小学教师招聘2019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网友整理版】.docx
14页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江苏小学教师招聘2019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网友整理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江苏小学教师招聘2019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网友整理版】1: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 )现象单项选择题A、定势B、功能固着C、迁移D、酝酿效应 2:在Excel中图表的大多数图表项( )单项选择题A、可被移动或调整大小B、不能被移动或调整大小C、固定不动D、可被移动、但不能调整大小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 )多项选择题A、已有的知识经验B、个体的智力水平C、问题的特征D、个体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E、定势与功能固着 4: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 )单项选择题A、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熟练、操作整合B、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C、操作模仿、操作定向、操作整合、操作熟练D、操作定向、操作整合、操作模仿、操作熟练 5:农业有着艺术永远无法比拟的实践性湖北农民在节庆的巫文化中,按照自己的需要造就了各种神灵,向它们许愿,祈求它们保佑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这种节庆活动,意外地促成了农业生产经验的发展,比如“春社”中放在社神前的“社种”,竟使农民能利用温室观察稻种出芽的情况;“嫁毛娘”的过程中,燃烧的火把消灭了大量飞蛾。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巫文化对农业与艺术的不同影响B、巫文化怎样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推动历史进步的是人力而非神力D、湖北的农民创造了哪些节庆形式 6: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 )两种单项选择题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模仿学习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单项选择题A、冒然 纯厚朴实 行若狗彘B、起乞 震古烁今 繁文褥节C、枯躁 如雷灌耳 霍然开朗D、呕气 头昏脑胀 以警效尤 8: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单项选择题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赫尔巴特 9: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单项选择题A、桑代克B、加里培林C、加涅D、巴甫洛夫 10:给青年人看的川剧,首先要在选用角色上下工夫现在能买到的川剧光碟大都是老艺术家的非常珍贵的代表作,其演技和艺术水准无疑是一流的老观众看,他们熟悉这些演员,而这些艺术家也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青年演员看,老艺术家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老艺术家的音像资料可作为他们的教材大学生要看.自然应该考虑到他们是新生代观众,而且是我们正在努力培养的青年观众。
他们对川剧音乐、表演、服装、演员等自然不可能像老观众那么熟悉和理解,特别是才子佳人戏的演员这段话主要强调( )单项选择题A、川剧有多种观众群体B、如何培养青年观众的建议C、川剧要在选用角色上下工夫D、川剧在不同人群应有不同的要求 11: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单项选择题A、 认知策略B、 学习策略C、 认知方式D、 认知技能 1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是( )单项选择题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现代教育 13: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单项选择题A、身正为范B、为人师表C、爱岗敬业D、教书育人 14: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A、加涅B、桑代克C、布鲁纳D、布卢姆 15:教育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判断题对错 16: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 )单项选择题A、缺少学习技能B、过度焦虑C、注意力缺陷D、对学习不感兴趣 17: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属于联结学习理论。
)判断题对错 18:全身松弛法由( )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单项选择题A、乌申斯基B、波斯纳C、卡普杰列夫D、安德森E、雅各布松 19:授权性规则的表述词是( )多项选择题A、应当B、不得C、有权D、可以E、必须 20:根据材料回答{TSE}题: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做正面回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TS}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改的哪些理念?( )[不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A、探究性学习B、建构学习知识的过程C、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D、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21: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多项选择题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的物质基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22: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单项选择题A、《宪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教师法》D、《教育法》 23: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判断题对错 24: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称之为( )单项选择题A、指导性教学B、合作教学C、个别化教学D、情景教学 25: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单项选择题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 26: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 27: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单项选择题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里斯D、雅各布松 28: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单项选择题A、维纳B、斯金纳C、班杜拉D、布鲁纳 29: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是英国公布的 )判断题对错 30:多元性评价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都应是多元的 )判断题对错 31: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的是( )单项选择题A、华生B、加涅C、罗杰斯D、奥苏伯尔 32: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多项选择题A、细微型操作技能B、闭合型操作技能C、连续型操作技能D、开放型操作技能E、徒手型操作技能 3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单项选择题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34:户籍在某市的灵灵已满六周岁,要在本地上小学了,她应该选择( )单项选择题A、户籍所在地的任意学校考试入学B、家庭住址所在地的任意学校入学C、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近入学D、家庭住址所在地的学校考试入学 35:“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 )单项选择题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C、学生的名誉权D、学生的隐私权 36:教育者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 )单项选择题A、教育万能论B、儿童中心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 37: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的时期单项选择题A、并不重要B、非常重要C、没有效果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 38:“举一反三”与“触类旁通”体现的是( )单项选择题A、创造性B、学习动机C、学习迁移D、学会学习 39:愉快教学法是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首先倡导的 )判断题对错 40: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判断题对错 41:想象的特点有( )多项选择题A、超前性B、形象性C、流行性D、独特性E、新颖性 4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单项选择题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做好 4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就是“慎独” )判断题对错 44: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A、实验法B、实习法C、讨论法D、讲授法 45:“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 )单项选择题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提出的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 4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单项选择题A、实践活动B、认识活动C、课外活动D、兴趣活动 47:实验室实验法具有较高的 单项选择题A、 区分度B、 信度C、 内部效度D、 外部效度 48:建立学生档案的基本步骤是( )单项选择题A、整理—收集—鉴定—保管B、保管—收集—鉴定—整理C、收集—鉴定—整理—保管D、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9:学生座位的安排不会影响课堂教学和学习 ( )判断题对错 50: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多项选择题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资本主义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E、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1: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 )。
单项选择题A、私学B、公学C、国学D、乡学 52: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单项选择题A、孔子B、昆体良C、杜威D、夸美纽斯 53:掌握了加、减法的学生,容易学好乘法运算,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判断题对错 54: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A、裴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 55: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多项选择题A、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B、教材的呈现C、课堂练习 D、吸引学生的注意力E、教学策略的运用 56: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多项选择题A、具有依附性B、缺乏原则性C、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D、自我为中心 57:现代学生观坚持( )单项选择题A、以人为本B、以教材为本C、以课堂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