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系投资、内部控制与大股东资金占用+李菊娣.doc
21页关系投资、内部控制与大股东资金占用 1李菊娣(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30002)摘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关系信任”和“ 关系投资”的国家,内部控制在缓解代理冲突方面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大股东资金占用作为代理冲突的替代 变量,基于关系治理和规则治理的视角,实证检验 关系投资、内部控制及其交互作用 对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与供应商/ 客户的关系投资有助于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加入内部控制治理因素后,这种抑制作用会因关系投资角色不同发生变化,即供 应商关系投资与内部控制存在替代效应,而客户关系投资 与内部控制存在互补效应关键词:关系投资;内部控制;大股东资金占用一、引言近年来,关系投资在经济社会尤其是转型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研究结果表明,关系投资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价值具有重要作用(Dyer et al.,2003;Khanna and Thomas,2009;Kong,2011) [1-3],而且对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以及会计信息都会有重要的影响(Fee et al .,2006 ; Kale et al,2007;Yao,2009) [4-6]。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关系投资是投资者进行监督的一种机制和模式,能降低代理成本和减轻搭便车问题,与其他治理机制存在互补或替代的关系(Ayres and Cramton,1994)[7],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探讨,缺乏实证的经验证据在转型国家中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成为公司代理中的主要问题(LLSV,2000;Johnson et al, 2000)[8-9]公司大股东依靠自己的控制权优势会通过资金占用、关联方交易、资产购销、担保等“隧道”方式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Johnson et al, 2000)[9]特别在我国,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更是大量存在(李增泉等,2005;姜国华和岳衡,2005) [10-11]目前的研究文献主要从内生于特定制度环境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性质及结构视角,关注大股东资金占用等掏空行为对中小股东利益间接地或者直接地影响(李增泉等,200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2220)、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630235)作者简介: 李菊娣(1991-),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王鹏和周黎安,2006) [12-13],却没有涉及该行为是否影响了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比如企业供应商、客户的利益。
可能的原因在于受股东价值最大化理念的束缚,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侧重于研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维护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较少涉及该行为是否影响了企业供应商、客户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问题事实上,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大大降低企业的履约能力,不仅中小股东的利益会遭受损失,也会给企业供应商、客户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严重的影响,并且大股东一般是通过操纵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虚假信息来达到侵占的目的(杨德明等,2009) [14]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供应商/ 客户往往会通过投入一定的专用资产,以稳固双方的契约关系,进而降低一方违约或突然撤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作为一种基于关系契约而形成的关系治理机制,或者说是来自于企业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关系投资能否抑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资金占用,缓解代理冲突、从而保护供应商/客户等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试图提供这方面的直接经验证据在企业与其主要的供应商/顾客之间建立关系投资时,为了降低因企业履约动机与履约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增强主要供应商/客户对未来的长期交易关系的稳定预期,企业必须提供“可置信承诺”所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供“可置信承诺”成为缔结并稳定契约关系之关键所在。
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Ashbaugh-Skaife et al., 2008) [15],降低信息风险(Beneish et al., 2008) [16],影响股东价值(Ogneva et al., 2007[17]),降低债务融资成本(Dan Dhaliwal et al., 2011) [18]等然而,对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是否在企业与包括供应商/ 客户在内的利益相关主体的契约关系中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什么作用的文献却鲜有涉及,并且已有的众多基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研究成果也未必适用于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本文也试图提供这方面的直接经验证据由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在取得低交易成本收益的同时弥补契约不完备的补充机制和控制机制(刘明辉等,2002) [19],存在的前提之一是不同的缔约主体之间首先存在了解和信任,并且需要维持这种信任而会计作为维系人类社会信任的低成本工具,已经成为取得和维持信任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因为在企业与交易伙伴的交易过程中,无论是正常的购销关系,还是利用商业信用进行替代性融资,交易伙伴都有对企业稳健、可靠会计信息的需求(Chen et al., 2009; Hui et al.,2012) [20-21],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助于降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从而在交易合约中更容易获得交易成本较低的商业信用模式(徐虹等,2013) [22]。
而且作为一种规则契约,内部控制也是企业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具有保障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降低代理成本,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的作用(杨德明等,2009 [14])因此,在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缓解代理冲突中,内部控制规则治理对关系投资这种关系契约或企业外部治理机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能是一个更具有价值的研究视角本文的研究研究意义在于:(1)提供了供应商/客户关系投资作为一种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在缓解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冲突方面作用的经验证据,从降低代理成本角度丰富了关系投资的正面效应文献;(2)进一步加深了对关系契约与规则契约之间替代/互补效应的认识本文研究发现,在大股东资金占用水平方面,内部控制规则治理不可能完全取代供应商/客户关系治理,二者即存在一定替代性,同时也存在一定互补性本文其余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的提出;第三部分研究设计;第四部分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最后是研究结论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企业是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结合(Nexus of Contract),如何在公司治理框架之内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利害,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受侵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股东依靠自己的控制权优势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Johnson et al., 2000)[9],是导致包括供应商/客户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受损的原因之一。
因此为了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降低代理成本强调的不仅仅是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机制,而是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的共同治理由于大股东(多为控股股东)往往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并会使得信息严重不对称,不仅有动机也有能力粉饰甚至虚构财务报表、披露虚假信息以掩盖实际的利益侵占行为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就越强烈,攫取控制权的私人收益越大而关系投资是一种建立在正式契约基础之上的计算性的信任机制(刘仁军,2006) [23],可以看作是一种基于信任而建立起来的非正式外部治理机制,有利于企业主要供应商/客户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关系投资需要以会计信息作为治理基础(Chen et al.,2009) [20]财务报告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导机制, 一方面能使交易双方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对未来的预测,做出相应决策( Williamson,1985) [24] ,另一方面能更有效地实施自我约束机制,满足长期契约治理(关系投资)的需要( Williamson,1985) [24]为了降低交易中的风险,随着供应商/客户关系投资的增多,会促使企业选择更为严格、稳健的会计政策(Chen et al., 2009)[20]。
Yao(2009) [6]也发现随着供应商/客户关系投资的增多,会随之增加对企业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求,企业会更多的聘请代表高审计质量的“四大”来进行审计,并且愿意支付更多的审计溢价而选择四大概率越高的公司所发生的资金占用行为就越少(王鹏和周黎安,2006) [13]同时,在面对主要供应商/ 客户的监督时,为了避免自己的利益侵占行为被发现,大股东也有动机操纵公司盈余信息,隐瞒公司真实的业绩,而且企业的盈余管理还会诱使其供应商/客户进行更多的关系专用性投资( Raman et al,2008) [25]当企业与主要供应商/ 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时,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隐性契约,可以使企业借助私下的途径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这些依靠关系进行交易的各方通过长期合作也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供稳定的心理预期,减少交易风险,节省交易成本(Kong ,2011) [3]但是,当大股东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掩盖其资金占用行为而获得关系投资被发现时,将会向市场中其他的外部投资者传达企业不可信的坏消息,这不但会减少已有供应商/客户的关系投资,也会使企业失去与其他投资者进行交易的机会因此为了避免因违约而带来的损失以及免受声誉的惩罚,在一个双边交易关系中,只要交易双方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并且从中获益,就有努力维持良好双边关系的动机,并会将义务的履行视为交易伙伴间遵从相互利益的结果(Dwyer et al,1987) [26]。
Dyer and chu (2003) [27]研究也发现,关系投资能使双方不会为了短期的利益而选择机会主义行为,并且由于长期合作关系而形成的信任增加了双方共享信息的意愿,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最小化了供应商/客户的监督成本和控制成本,从而发挥其对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抑制作用可见,关系专用性投资作为链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可置信承诺,传递了企业具备履行长期交易的能力、并保证企业不会通过大股东资金占用等机会主义行为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当一项专用性投资已经发生、准租金已经产生的时候,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实际了(Klein et al.,1978) [28]同时,企业的先行专用性投资行为具有引导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的功能,当利益相关者观察到企业的专用性投资行为之后,利益相关者就会与企业缔结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契约,从而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过程中逐步相互套牢,以免彼此遭受对方大股东资金占用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威胁通过契约的缔结与履行,合作所产生的收益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形成激励专用性投资的合理分配机制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H1:限定其他条件下,随着企业与供应商 /客户关系投资比例的增加,大股东资金占用会显著的减少。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规则契约,或者企业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起到保障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降低代理成本,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的作用(杨德明等,2009 [14])那么在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中,内部控制对关系投资这种关系契约或企业外部治理机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进一步要分析的问题在股权高度集中且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新兴市场上,大股东侵占行为是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的重要原因(Clasessen et al.,2002) [29]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有效激励不足,要缓解代理成本、治理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从而有效协同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内在的制度安排,其建立、健全以及有效执行有利于激励、制约和监督控股股东及管理层的生产经营行为,从而可以降低代理成本而且由于内部控制内生性地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Ashbaugh-Skaife et al., 2008) [15],因此在降低代理成本的同时,内部控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