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肥西三河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7093168
  • 上传时间:2021-07-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8.7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徽肥西三河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 一 景区概况(一)地理区位三河水利风景区地处江淮大地、巢湖之滨、省城合肥西南,隶属三河镇管辖,位于安徽省四大旅游板块中的环巢湖旅游圈内,合肥至黄山、九华山的黄金旅游线上,交通便捷景区面积22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6.58平方千米,依托杭埠河、丰乐河、小南河及其圩田水系建设而成,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风景区依托于环巢湖大堤、杭埠河大堤、丰乐河大堤、小南河、护城河等水利工程,充分展现古镇文化以及水生态文化特色经过历年不间断的规划建设,景区逐步形成了古镇文化体验区、湿地保护区、环巢湖观光区等多个景观片区,深受中外游客青睐,已然成为环巢湖旅游休闲示范区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三河镇位于肥西县东南部,面积72平方千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合肥、六安两市的结合部,也是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两市交界处,东濒巢湖,距合肥40千米,距巢湖7千米,离合九铁路舒城站7千米,距合界高速公路舒城三河入口处3千米,位于合肥到黄山、九华山的黄金旅游线上,交通便捷三河镇拥有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等十八项国字号荣誉称号。

      二)资源生态1.地形地貌从地质地貌演化角度来看,三河所在之地原是古巢湖中的高洲,古街区原为古巢湖的西岸,地面高程相对比较高,后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逐渐形成为陆地镇区处在典型的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西高东低2.气象水文三河镇位于江淮之间,地处中纬度地带,全年气候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日照2015小时,年平均气温14.8℃~16.6℃,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升,年平均无霜期为234天,平均湿度70%三河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穿其间而得名这三条河构成了三河镇非常丰富的水文资源同时三河镇地下水水量充沛,水质较好,可以作为饮用水这些水流组成镇区水网,为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3.河流水系景区河流水系主要为小南河、丰乐河镇区段和杭埠河镇区至巢湖段、杭埠河故道汊河等水系,水体流通情况良好,水资源丰富,观赏性强其中,杭埠河、丰乐河系长江水系巢湖的重要支流,在三河镇汇合而后注入巢湖,是巢湖入湖水量最大的河流,约占入湖总水量的60%左右三)历史文化三河距今已有2550多年的历史,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地。

      有“装不完的三河”“皖中商品走廊”之美誉三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上名人辈出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一战击败清军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至今仍留有当时的大本营、古城墙、古炮台等遗迹李鸿章家粮仓、杨振宁客居地等保存完好;还有宋太祖寄宿地“二龙街”、庐剧“小辞店”等传说三河文化底蕴浓郁,以各种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形成了旅游的一大看点三河是庐剧的发源地,庐剧第一剧目《小辞店》就取材于三河二龙街上发生的故事三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民间仍自发举行闹龙灯、跑旱船、跳河蚌舞、赶庙会等活动,端午节时,人们做粽子、玩龙船;中秋节玩火把;婚丧嫁娶,抬花轿、闹花船;前有姓氏后有郡的民俗灯笼仍高挂在每户人家的门楼之上,保存着淳厚的民风二 发展历程三河因水而兴,1949年后,三河借水运便捷优势,大力发展轻工业、酿酒、商贸等产业,经济快速腾飞改革开放后,三河借机转型,重点发展商贸业和第三产业1991年7月,三河遭受百年一遇的华东大水,23分钟全镇淹没;1991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录制三河灾后恢复重建的影像,春节期间在全国播放。

      1999年,三河开展小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同时确立了“旅游兴镇”战略2001年,经批准,三河镇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隶属三河镇政府管理,三河古镇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同年,三河镇开始编制旅游规划2003年,聘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阮仪三教授主持修编了《三河镇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了《三河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多年来,三河在坚持规划引领、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完成了小南河、杭埠河、丰乐河及内圩水系水循环体系建设,小南河沿岸截污管网铺设,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5000吨工程建设完成合铜路、英王路、老中街、三杭路、南街茶楼等路段的立面改造工程,延伸开展了背街小巷整治行动完善了中心古镇建设,改造了杨振宁旧居、刘同兴隆庄、鹤庐、古娱坊、桃花岛等一批精品景点;完成董寅初生平事迹展览馆、孙立人故居、望月阁、大夫第、仙姑楼、万年禅寺、宗贤根雕艺术馆等景点建设工程;建设了以弘扬抗洪精神为主题的石雕、人民的丰碑、军民坝、水文化展示馆等一批水文化景观完善了景区标识标牌、大型旅游停车场、多功能游客中心、高标准公厕等各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了灯饰、浮雕、背景音乐工程,提升了三河旅游的休闲文化品位。

      以防洪保安为目标,结合旅游、交通要素,实施环巢湖旅游大道、六舒三杭埠河景观道路建设;完成三河丰乐河大堤除险加固和环巢湖大堤填塘固基工程;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建设小南河南、北闸;对景区内巢湖、杭埠河故道进行清淤、绿化和游步道、观景台建设充分利用万亩荷塘和广阔的巢湖水面的天然资源、生态资源,发展三河的古镇文化游、乡村游、生态游,打造三汊河生态湿地景观带,紧密结合环巢湖大旅游经济圈,延伸三河旅游链条为建设独具特色的三河水利风景区文化,景区利用春节、中秋、端午、国庆等传统节日,先后举办了民间文化艺术节、庐剧文化艺术节、水文化节(端午龙舟竞赛)、美食文化节,丰富扩展了景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成立了三河古镇餐饮协会,挖掘三河十大舍不得中的饮食文化,整理了以“太平庆功宴”“淮军宴”“杨家菜”“刘家菜”“董家菜”“孙家菜”为代表的三河土菜食谱,制订了标准和技术规程,规范了餐饮市场;成立了庐剧艺术团、民俗艺术团、民乐队等10多家业余文艺团体;举办了庐剧研讨会,收集了古碑石、古楹联、民歌民谣,申报了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了剪纸、刺绣、油纸伞、折扇、手工秤等文化类旅游商品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中国旅游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大容量、多层面、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活动。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景区旅游设施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2007年,三河镇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10年获得“国家卫生镇”称号;2012年,荣获“中国美食文化古镇”称号;2013年,荣获“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称号;2015年,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荣誉称号,同年12月,三河湿地公园成功获批试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资格;2017年,三河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三 建设成效三河水利风景区以培育生态、优化环境、保护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强调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一)生态效益景区自建设以来,有效发挥了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等作用,成为巢湖的重要生态屏障,以期更好地保护与修复巢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景区内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相结合,形成完整生态体系,宜林宜草区域绿化覆盖率达96%景区濒临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有小南河、杭埠河、丰乐河穿流景区,为景区提供水源,水量充沛,水循环良好景区内拥有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三河湿地公园,地理位置独特,丘陵、沟塘密布、河流纵横交错,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湿地保护给三河水资源的天然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综合管理提供保障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在维护水资源的水质与水量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社会效益景区共有12个精品景点,包含名人故居、文化艺术展览、特色工艺展示、水文化展示等,独特的八古奇观水上摇橹和画舫,能够满足游客的游乐需求;三河水利风景区距合肥高铁南站30千米,开通了三河—合肥、三河—万佛湖的旅游专线;开通了三河—肥西县城、三河—舒城、三河—庐江的公交车,15分钟一班,非常便捷距京台高速三河和严店出口处仅5千米,沿途有清晰的交通引导标识引导游客顺利到达景区景区的建成进一步挖掘了三河及环巢湖的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弘扬了水生态文明,留住了城市记忆,提升了城市品位,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景区管理服务,为广大市民游客创造了一个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好去处,不断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三)经济效益景区的建成促进了旅游消费和旅游业发展,加快了自然生态、文化遗存、人文景观等旅游要素集聚,提升了环巢湖旅游的品牌效应,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河镇2016年财政收入完成6650万元,其中国税收入完成2500万元,地税收入完成4150万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5亿元。

      2012~2016年,三河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2.5亿元增加到18.5元,年均增长9.6%;全镇规上工业产值由21.8亿元增加到34.5亿元,年均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500元增加到28537元,年均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150元增长到15601元,年均增长16%,高于合肥市平均水平5年内30多家企业先后来景区进行投资,淮军水营、三河荷花博览园两个大型旅游服务类项目正在积极推进2016年三河水利风景区接待游客380.6万人次,门票收入787.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四 经验启示(一)发展经验1.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严格水资源管理体系三河水利风景区总体布局为“一心一带三区”,即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滨水景观游憩带、古镇文化体验区、养生休闲度假区、湿地休闲与农事体验区景区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水生态文明为引领,科学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利风景区资源,确保水工程安全、水环境维护良好、水资源保护到位充分利用三河水利风景区的水资源环境和古镇文化,以防洪排涝的圩区河湖水系工程、优美的湿地风光、底蕴深厚的古镇文化和圩田文化等资源为载体,以水资源保护、生态休闲和水文化传播为核心,力求结合风景区现有的优势资源,将“水文化”作为贯穿整个景区的主题与特色,呈现“滨湖圩区的水系风貌、平原湿地的田园风光、原味古镇的文化风情”。

      完善风景区游憩体系、旅游服务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进三河古镇景区建设,着力将三河水利风景区打造成集水利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传承、休闲度假、游览观光、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全国著名的自然河湖型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全国著名的圩区水生态休闲度假展示地、水利工程展示与科普教育基地和古镇文化旅游示范区,在整体上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景区在成立伊始,就坚持保护优先,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以规划为引领,确保资源和景观的可持续利用2004年完成三河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并报市规委会批准执行,目前正在进行总规的修编2015年完成三河湿地公园规划的编制,2017年初,完成湿地公园的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和审批工作2016年启动三河镇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2016年,根据景区的发展要求,三河水利风景区委托池州学院生态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精心编制了《安徽省肥西三河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并于当年3月通过了县政府批复在开发建设时,景区以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为主导,结合旅游休闲功能,精心规划建设景区的每个建设项目,保证景区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写好水安全保障文章水,是三河镇之魂;水景,是三河水乡的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