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乐派经典歌曲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docx
3页民族乐派经典歌曲民族乐派之《1812序曲》 课题 教 具录音机、钢琴教学目标学习作品《1812序曲》,同时了解铜管类乐器名称及音色特点关键难点在欣赏作品《1812序曲》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和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了解序曲的概念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序曲的概念----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取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xx年序曲》等 2、创作背景:18xx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临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最终根本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他全部被歼灭。
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造成全军覆没的小说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18xx年序曲》,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乐曲结构为奏鸣式一开始是序奏,弦乐奏出缓慢、庄重的第一专题 旋律来自一首宗教歌曲《众赞歌》这一专题肃穆虔诚,像是表现俄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乞求上帝的保佑和对和平的向往接着音乐逐步加紧,乐器逐步加入,音量增强,号角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沉重的低音乐器发出了庄重的号召,随之奏出了骑兵进行曲这是序曲的第二专题,象征着响应号召的俄国军民奋起抗敌的英勇形象 进入呈进部后,乐曲变得富于戏剧性乐曲为降e小调,结构为三部曲式快如旋风的主部专题,描绘出剧烈、残酷的战斗场面主部专题在展开中出现了《马赛曲》的曲调片段,它的重复展现用以作为拿破仑军队侵入俄国国境的表征《马赛曲》经过改变引申及和主部音乐原因的交织发展,描写拿破仑军队的凶残、步步迫近,俄军抗敌的艰苦、剧烈 副部专题抒情优美,含有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了俄军战士对故乡、对祖国和和平生活的深厚感情。
副部的另一专题含有舞曲的特点,由俄罗斯民歌《在大门旁》演变而来的,表现了大家在战争中乐观幽默的性格 展开部中主部专题和《马赛曲》音调的此起彼伏,交错出现,描绘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再现部略有改变,主部的战争气氛愈加剧烈副部的两个专题再现后,代表拿破仑军队的《马赛曲》专题愈加气焰嚣张,但已变为强弩之末,已失去其耀武扬威的性格而表现俄罗斯人民的两个专题却一再得到了强调,表现了反侵略战争的节节胜利,拿破仑军队最终在饥寒交迫的惨境下溃败乐曲尾声展现象征凯旋的高潮序曲专题《众赞歌》在喧闹的钟声和礼炮的伴随下形成辉煌的颂歌音乐再现了第一专题,速度转为活泼的快板,此时引用了帝俄时期国歌的前半部专题,像是凯旋的将士接收检阅,乐曲在万众欢腾的节日气氛中结束 三、总结同学们,音乐能够表示多种多样的情绪和气息,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18xx年序曲》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它表示了怎样的情感?同学们是不是能够体会到作品所表示的情绪?音乐家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请同学们在课后思索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