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主题教学 修订.pdf
18页单元主题教学 (一) 单元教学法是由比利时儿童教育家德可乐利最早提出并实施的所 谓单元是指成为一个组织体系的教学计划 , 包括目标、活动、 取材, 而至实践 , 巩固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 而且可以应用于生活中 , 无论知 识和技巧都结合在一起 ,加强科目的连贯性和学习意义 早在 20 世 纪 30 年代, 美国教育家克里斯汀英格兰就主张在智力落后儿童特 殊班级教学中使用单元教学为此, 她还专门设计了五个单元: 健康、 工具学科的使用知识、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社区生活、闲暇时间 的使用我国的香港、 台湾以及其他省市的弱智学校也进行了这种单 元教学 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生活能力, 使其走向自主 大 陆自开展弱智教育以来 ,一直沿袭普教的传统教学模式, 选用的教材 也是普校的教材 , 只是 在教学要求上降低要求 , 在进度上放宽教学时 间, 目的是通过教学能帮助那些轻度弱智儿童在学习上跟上同年龄 的其他儿童在此基础上 ,还增设一些劳动等技能的课程, 以提高这些 学生的生活能力以后虽然有了全国统编的弱智教材, 但随着轻度学 生的随班就读 ,辅读学校招生的对象越来越多的是中重度弱智、 自闭 症等特殊儿童。
由于在生理心理上的严重缺陷, 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 很大, 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相当困难, 老师也大多显得无能为力传统 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这些学生的学习教学对象的变化对教材、 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 ,它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在这种 形势下 , 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重点放到了教材、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 革上, 单元主题教学即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 它是指在一个阶段内 以一个主题为中心 ,各个学科都围绕这个中心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 标、教学组织 ? 1? 7? 1? 7 式 一、单元主题教学所遵循的原则 我校在设计单元主题教学时,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与我校实际情况, 注意遵循各以下几项原则: (一) 系统性原则以前的教学 , 各学科相对独立 , 每一学科都有其系 统性单元主题教学要把这些相对独立的科目整合在一起 , 就必须要 有一个统一的单元内容 ,而构成这个内容之间的 序也应该有其系统 性 在确定单元主题的 序时, 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各年级纵向之间的 联系, 还应考虑到横向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 即要求纵横的方方面面都 要围绕单元主题而展开从单元主题内容的纵向考虑, 每年级的单元 主题不仅要有一定的联系, 而且要按照认知规律由浅入深 , 循序渐进 , 同时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
于是我们根据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 练纲要中 生活适应 部分, 把各年级段的要求细化重新组合, 再汇 总? 1? 7? 1? 7? 1? 7 一至九年级的单元主题 序, 使各年级训练 的内容虽有联系 , 但具体要求各不相同然后编写了以生活板块内容 为主线的中度弱智单元主题教材 (生活、实用语文、实用 数学)这套教材的构建是建立在奥苏伯尔提出的课程组织应遵循 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原则的基础上例:纲要中 家庭生活 中对 家 人 的要求 ,低年级是 认识一家人的称呼和名字、 知道家庭人数 、 尊敬长辈 , 听从教导 , 对家人有礼貌 ; 中年级是 知道自己与家人 的关系 、 了解家人的职业和工作单位、爱护 兄弟姐妹 , 懂谦让 等等重新组合后在单元主题中的反映是: 一年级上 我爱我的家 ( 认 识爸 爸妈妈 , 了解一家有三人口 ); 一年级下 尊敬长辈 ( 认识爷爷奶 奶, 外公外婆 ); 三年级上 居 室( 认识家庭环境 ); 三年级下 我和我 家( 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 -- 收拾碗筷 ); 四年级上 我的一家 ( 知道 自己与家人的关系称呼 ); 五年级有 和睦的一家 。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 的内 容可以看出 , 它们都是围绕着 家庭生活 这一内容 , 但在具体内 容上是由浅入深不断扩展的,又 是循序渐进的 , 体现了单元主题内容 上的系统性原则从单元主题的横向考虑 , 各学科既要围绕主题 , 但 又不能脱离本学科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例如: 体育课练习 沿直线跑 , 结合单元主题内容 衣服, 以及以前学过的 辨别男女 , 教师在 游戏中设计了到商店选衣服,通过 练习沿直线跑 , 每个学生跑到 商 店, 然后在 男装部 或 女装部 挑选出适合自己穿的 衣服, 再跑 回家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既练习了跑的技能, 复 习了汉字 , 又巩固了 生活课中学习的 上衣、裤子 ( 长、短裤 )、男、女 等生 ? 1? 7? 1? 7? 1? 7 知识 ( 二) 可行性原则单元主题内容确定后 , 还要受到可行性条件的限 制 可行性主要是指学生的可接受性由于弱智儿童的主要心理缺 陷是-- 不善于进行概括 ,他们 的大脑无法进行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活 动所以他们对于那些远离生活环境, 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掌握 对学生们来说 ,我们单元主题的内容都选自生活, 与生活密切相关 , 增 加了学生对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生活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体验 与联系。
另一方面 ,教材内容坚持知识、认知对象的反复出现 ,使之 反复记忆 , 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 因此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接受对 教师们来说 , 我们编写了教师指导用书 , 书中的各单元对各科教师 的教学都有指导性的建议, 让任课教师了解编写意图 , 熟悉单元主题 的具体要求 , 然后自己可以根据教师指导用书制定出教学目标 , 使? 1? 7? 1? 7? 1? 7 设计出既不脱离主题 , 又有教学特色的教案 这样就使单元主题教学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 ( 三) 全面发展的原则单元主题内容确定后 , 在编写教材与教师用 书时, 要注意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因为这些学生自身的各种障碍往 往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所以在具体设计教学方式时要考虑到对他 们的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 , 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 保证单元主题内容 的完成例如: 一年级第一单元 我们的身体 , 在知识方面要求认识 一些简单的汉字 (语文) 、能区 分有、无(数学的数前概念 ); 在生活 上的要求是 : 认识自己的身体 , 知道人体有头、身体、手、足四个部 分组成 , 了解五官及其作用等 ; 在感知觉上 , 建议教师进行感知训练 , 用鼻子闻闻香味, 用舌尝尝味道 ,用耳朵听听声音 , 用皮肤感知冷暖、 痛痒; 在其他活动课上 , 可以画手、印手印 , 唱唱歌曲 小手拍拍 总 之, 通过各科围绕单元主题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这些残疾儿 童的多种感官 ,切实对他们的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 并开发了他们的 潜在能力。
二、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 效果和标准 , 是教学的目的、要求在每一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化,是教 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一)个别化原则弱智儿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再加上自闭 症孩子独特的表现 ,班级的学生各有各的特点, 他们可能在行为表 现、言语发展、心智活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方面各 有不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 既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共同性, 又 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备课中就是用分组目标来落实 , 这其实 也反映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 通过努力能达到 要求, 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 二年级的实用语文 套衫 第 一课, 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 1) 认读词语 : 套衫、穿, 能把卡片上的 词语套衫 与实物套衫配对 2) 学习部首 大( 大字头 ) 的笔画笔 顺 A 组: 独立在练习本上书写 大字 B 组: 在老师口头提示下 , 能用蜡笔在空心卡片中书空大 C 组: 在老师下 , 用蜡笔在空 心卡片中书写 大 3) 学习句子 我会穿套衫 , 并学习用 谁会干 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A 组:学习用 谁会干什么 说一句话 B 组: 在老师口头或动作提示下学习用我会干什么 说一句话 C 组: 边做 动作边跟老师用 我会干什么 说一句话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 间的个别差异 ,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了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学习要 求, 分层次、分步骤 , 逐步推进对学习能力实在差的学生,还有老师 辅助的要求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都有不同程度 的练习机会 ,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必须叙述明确 , 决不能含糊笼统、模棱两 可其次教学目标应具体, 这样教师才能确切领会其要求 ,才能采取 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其实现, 才能采取可靠的方法检验其现状, 从而确 定教 学成效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杰指出: 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应 具有三要素 : 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 , 学生 能够做什么 (或说什么 ), 二 是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 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例如: 一年级老师在上 实用语文 手的卫生 中洗手的第二课时 , 制定 的教学目标是: A 组:1. 能正确认读词语 洗手, 理解词义 2. 学 会写手字, 掌握字型和笔顺 3 . 学习用 谁在干 ? 1? 7? 1? 7 么 的句型说一句话。
B 组:1. 会跟读词语 洗手, 理解词义 2. 能描红 或指描生字 手 3. 能跟说或在帮助下练习说一句话 C 组:1. 能 在帮助下读出生字 手, 理解字义 2. 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在 分组要求中 , 具体准确地描述了不同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在本课中 应达到的目标在 读 的要求上 :A 组能正确认读词语 ;B 组会跟读 词语;C 组能在帮助下读出生字在 写 的要求上 : A 组学会写 ;B 组 能描红或指描生字 ;C 组能听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自闭症的孩子 ) 在说 的要求上 :A 组学习能用句型说一句话;B 组能跟说或在帮助 下练习说一句话 ; 而 C 组中的同学只要求发单音教学目标明确而 且又易评估 ( 三)全面性原则制定教学目标时 , 应力求其范围或层次的全面性 就范围而言 , 除了顾及认知领域的目标外, 亦应考虑技能和情感领域 的目标 , 以及审美目标就每一领域而言 , 目标的制定亦应尽量包容各 个 层次的目标例如: 三年级老师上实用数学 人民币整元的使 用(一) 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 (1)认知目标 : A 组: 在认识了 1 元、2 元、5 元的基础上 ,学会用这些钱买 10 元以内整元的东西 , 不找零。
B 组: 在老师的帮助下 , 学会用 1 元、2 元、5 元买 10 元以内整元的 东西, 不找零 C 组: 认识了 1 元、2 元、5 元, 并在老师的帮助下 用单张钱币买一样东西 (2) 操作目标 : A、B 组: 通过模拟买东西使 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买小的日用品 C 组: 能在老师的要求下 拿出相应的钱币 (3) 情感目标 : 通过本课的学习 , 使学生知道 , 人民 币是国家的象征 , 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 :老师 除了认知目标 以外, 还有操作目标、情 ? 1? 7? 1? 7? 1? 7 目标, 注重了弱智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弹性原则在落实教学目标时 , 我们也注意到 , 教师的教学方式与 学生实际能力的发挥以及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都关系到目标的落实 , 所以我们也允许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弹性, 即在一定情况下教师及时调 整目标要求 , 在教学评估时能做到实事求是 三、单元主题教学的形式 (一) 环境熏陶法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其展开有赖于一 定的教学环境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 ,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地 选择或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激发主体的求知欲 , 调动积极的情感 , 从 而 主动掌握知识技能、 发展职能互动的过程。
所以, 注重教学环境对 教学过程的影响 , 充分发挥它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 是我们在实施 单 元主题教学 的一种形式 弱智学生感觉知觉之间联系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