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厦门市康桥学院2021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1页福建省厦门市康桥学院2021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3.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发展的A.缓慢发展阶段 B.加速阶段 C.成熟阶段 D.转型阶段4.符合该阶段发展特点的是A.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B.开始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C.普遍出现城市中心空洞化现象 D.城乡差距消失参考答案:B B2. 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图8为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27~28题图827.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 B.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C.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28.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 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参考答案:27.C 28.D3. 伦敦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晚20点12分开幕,跟北京奥运会一样,伦敦没有选择整点开幕,而是顺应年份让时间当中暗含“2012”,以纪念这个不同寻常的时刻。
据此回答21~22题 21.我国观众收看开幕式打开电视机的时间应在( )A.27日20点12分 B.28日20点12分 C.27日4点12分 D.28日4点12分22.开幕式开始的时刻,27日占全球的范围( )A.等于一半 B.大于一半 C.小于一半 D.全部参考答案:21.D 22.B28.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 )A. 赤道附近 B. 南北回归线之间 C. 南北极圈以内 D.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C对赤道附近昼夜变化最小,A错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变化幅度较小,B、D错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幅度5. 下面的气流状况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气旋的图是: ( ) A B C D参考答案:B6. 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 ⑥①② B. ⑤③⑥ C. ③②④ D. ①④⑤参考答案:B图中博物馆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最有可能为博物馆的是⑤。
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等级低,服务范围小所以依次是⑤③⑥ ,B对⑥、③、①的服务范围小,不可能是博物馆,A、C、D错7. 据美国今日宇宙网站报道,科学家预计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1~2题1.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次活动高峰出现在2025年 B.黑子发生在光球层C.以太阳风为主要标志 D.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不大2.这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 B.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全球降水异常增多 D.我国北方出现极昼现象参考答案:1.B 2.B8. 甲图为广西桂林客斯特地貌示意图,乙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化作用 B. 流水溶蚀作用 C. 海浪侵蚀作用 D. 冰川侵蚀作用14. 喀斯特地区岩石主要属于乙图中的A. a B. b C. c D. d参考答案:13. B 14. C【分析】本题组以广西桂林喀斯特地貌为背景,考查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13题详解】喀斯特地貌是指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因此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故B项正确14题详解】读图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岩浆;b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c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d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图中2、5为外力作用,1为变质作用,3是岩浆活动、冷却凝固,4、6、7是重熔再生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岩石是外力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属沉积岩故C项正确9. 古登堡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参考答案:B10. 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 ( )①冬至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 ②夏至日,南极圈内是极昼;③12月22日北极圈内是极夜; ④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C11. 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是( )A.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2.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组织 B.环境恶化C.经济差异 D.投亲靠友参考答案:1.D 2.C 12. 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3. 城市等级的划分通常是用( )A. 城市用地规模 B. 城市经济规模C. 城市化水平 D. 城市人口规模参考答案:D14. 下图是“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 山间低地 B. 山谷地带 C. 盆地中部 D. 山前冲积扇21.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 网状分布 B. “之”字型分布 C. 线状分布 D. 环状分布参考答案:20. D 21. D试题分析:20. 读图,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山前冲积扇,D对。
A、B错该地是干旱区,盆地中部水源缺乏,不适宜生存,C错21.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环状分布,沿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绿洲分布,D对B、C错这里人口城镇稀少,交通线路没有形成网状分布,A错15. 物质组成排列中合理的是A. 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B. 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C.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D. 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岩石则是由不同的矿物成分组成的,地壳主要是由不同类型的岩石构成,所以C正确16.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特点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降水丰富,夏季潮湿等交通运输便利:五大湖以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使得这里的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着很大的竞争优势高度发达的工业: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读郑州市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4. 与2000年相比,2012年郑州市A.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B. 蔬菜播种面积减少C. 粮食作物单产增加 D. 粮食作物单产减少15. 2001年后,郑州市粮食产量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 耕地面积的增加 B. 技术水平的提升C. 劳动力投入增加 D. 交通布局的优化16. 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郑州市A. 蔬菜市场扩大 B. 粮食市场萎缩 C. 农业科技进步 D. 粮食价格上涨参考答案:14. C 15. B 16. A14. 读图2012年比2000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故AB错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增加说明单产增加,故C对,D错,所以该题选C。
15. 由上题可知,郑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增加,是因为单产增加,单产的增加可能是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如培育优良的品种、使用优质的肥料等,故A错误,B正确;劳动力增加和交通运输布局的优化对单产提高没有影响,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B16. 由图可得郑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减小,蔬菜播种面积增加,是因为郑州人口密集,蔬菜市场需求量大导致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故A正确;郑州市为省会城市,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粮食市场不会萎缩,故B错误;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对农业类型没有影响,故C错误;粮食价格上涨,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17. 读右图(图中的直线表示经线,数字是经度),回答27~28题27.对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位于西经度,属于西十二区B.乙位于东十二区,属于西经度C.甲属于西十二区,位于东经度D.甲位于东十二区,在乙点的西方28.原则上由甲地到乙地应该A.日期不变,区时加1小时 B.日期加1天,区时不变 C.日期减1天,区时不变 D.日期不变,区时减1小时参考答案:27.D 28.C18. 假设某地方发生地震,地面剧烈震动。
此时在湖面上乘船的游客会感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纵波,上下颠簸 D.横波,左右摇晃参考答案:C19. 图7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关于洋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D.30°N附近海域为西风漂流2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顺洋流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