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学常识总结5000字.docx
17页高中语文第四册文学常识总结5000字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学常识总结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xx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2.莫泊桑(1850~1893)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又译作《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我们的心》,短篇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西蒙的爸爸》、《两个朋友》长篇代表作:《漂亮朋友》、《一生》3.高晓声,19xx年生于江苏武进一耕读之家,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名重当代,被视为是农村题材反思、改革小说的代表人物,分别获1979.19xx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4.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西方四大吝啬鬼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不还我钱,就割你肉!”;法国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为了省钱,我宁愿吃马饲料!”;俄国——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为了拾一些钉子,我累弯了腰!”;法国巴尔扎克《欧也尼·葛朗台》中的葛朗台,“看到金子,占有金子,看住金子中国著名的吝啬鬼形象是严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即使是灯芯,能省一根是一根”5.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一般认为他写就了八十回,后四十回多认为高鹗所续,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叫《石头记》,以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成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后世研究《红楼梦》,被视作一种专门学问,叫“红学”。
6.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明代的四大长篇伟构——《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俗称“明代四大奇书”7.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基础上,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写成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前人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来说明它的语言特点8.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警世通言》是“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之一话本原指“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后有些底本经过“说书人”不断丰富,再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短篇小说即“话本小说”,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拟话本”小说。
三言”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例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中有些篇是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两拍”作者分别是冯梦龙、凌蒙初,都是明朝作家,“两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9.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丰富的潜台词 ;第四,易懂,上口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年代分为现代剧、历史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10.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笔名,北京人,满族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作《茶馆》《龙须沟》等19xx年,老舍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作品是北京城市的标志,有浓郁的京味11.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所创作的四大悲剧为《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12.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剧作家,物理学家代表作有《一只马蜂》《压迫》等13.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戏曲(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 (<<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14.“元曲”,一般包括杂剧(可演和唱)和散曲(只唱)。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如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白朴的<<天净沙?秋>>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正宫】属于宫调,【端正好】等属于曲牌在内容上,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牌名称和曲词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的名称白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杂剧以唱为主,故把道白称为“宾”科又叫科范,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把盏科”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15.王实甫,名德信,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了张生和崔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的斗争16.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明代戏曲作家,所居玉茗堂《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55出流传下来的有传奇“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又称<<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17.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现在山东省曲阜市)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代表作为《桃花扇>>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因为洪升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是北方山东曲阜人,他们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18.李密,名虔,字令伯(224—2xx年),西晋文学家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表,又称“奏议”,是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实情的文章19.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20.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2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22.庄子(约前3xx年—前2xx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一说是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南华真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是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