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专题:《幼儿教育心理学》要点总结.doc
16页注:本部分内容上课时基本都已经划到,复习时可按平时划的层次进行,第二章学习理论可结合此文件后面的附表复习第一章 绪论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三.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四. 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五.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七.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八.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九.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一) 萌芽期1700s-1940s/1950s1. 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2. 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3. 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二) 初创期 1960s-1980s (选)★1. 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2. 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3. 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三)发展期 1980s-现在第二章 学习理论(详细见后面表格)一、 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二、 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第三章 幼儿学习心理概述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二. 学习: 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三.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四.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五. 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六. 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七.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八.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孕妇的饮食与营养九. 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填)2. 经典条件作用3. 操作条件作用① 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为重点② 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作为重点③ 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4.模仿 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十. 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十一.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1. 观察模仿学习2. 操作学习 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学习的作用:(简)①.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②. 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③. 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④. 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3. 语言理解的学习4. 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 交往中的学习①. 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②. 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③. 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④. 交往能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6.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十二. 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 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好奇 好问 好探究 好模仿 2. 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 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形内隐学习是在偶然的、意想不到的条件下,尤其是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情况下产生的,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无目的、自动化的加工活动,具有随意性,学习活动能自发进行,无需耗费心神4. 经验学习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 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 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 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第四章 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一. 韦纳受到海德尔的影响,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提出了情境归因、性格归因 二. 韦纳提出了三维度归因论:因素来源 稳定性 可控制性控制点位置稳定性程度与可控制性稳定性不稳定性可控的不可控的可控的不可控的内部的/能力努力身心状况外部的/任务难度/运气三. “迁移”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第五章 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学习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一. 幼儿学习中的差异:学习类型差异——邓恩夫妇 二. 适宜性教学——年龄适宜、个别差异适宜(填)第六章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一. 幼儿社会性: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变化的历程二. 社会能力的构成★(填、选):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三. 社会能力的价值(简)1. 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2. 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感情、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3. 社会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四. 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简)1. 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①. 幼儿的人格、个性特征是影响其社会交往主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②. 观点采择能力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特别是亲社会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观点采择:幼儿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③. 社会信息加工机能是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重要认知因素2. 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3. 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4. 文化差异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五. 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1. 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2. 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简)①. 教师应知道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②. 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③. 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④. 教师还要给予分组配对的指导六. 社会测量法——同伴关系测量的重要手段1. 同伴提名法2. 同伴行为描述法3. 同伴等级评定法七. 同伴关系的五种类型1. 受欢迎者 2.被拒绝者 3.被忽略者 4.有争议者 5.一般者八. 科尔伯格是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建立者,建立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道德水平 2.习俗道德水平 3.后习俗道德水平九.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简)1. 情感支持性原则①. 建立接纳与关心的情感联系②. 积积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激发2. 行为实践原则3. 榜样作用原则①. 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②. 教师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幼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赠大4. 一致性原则①. 教师自身态度的一致性②. 幼儿园园内教师间的一致性③. 家园一致性5. 随机教育原则十. 幼儿社会行为的评定1. 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 2.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第七章 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一. 吉尔福特,1950年,《创造性》提出创造力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二. 幼儿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三. 1869年,高尔顿,《遗传与天才》四. 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简)1. 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创造性的重要前提2. 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阻止自己的“材料”3. 幼儿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4. 幼儿的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五. 幼儿创造性学习: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填)六. 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简)1. 创造性学习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2. 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3. 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4. 幼儿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七. 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八. 创造性测量工具1. 创造性思维测量 2.创造性人格测量九. 制约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因素1. 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学习2. 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思维3. 过于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探索十. 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简)1.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是内部动力2. 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3. 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①. 展开联想,培养发散思维的流畅性②. 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③. 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4.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5. 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创造力第八章 幼儿的语言学习与教学一.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二. 幼儿语言学习理论(一) 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填、选)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强化2. 乔姆斯基先天论假设人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了“语言获得装置”3. 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4. 维果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二) 读写萌发理论(三) 全语言教学理论(简):强调语言是“完整”的,不可简单的割裂成语音、字词和句子等片段1. 全语言教学观(整体语言教学)2. 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理论3. 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者4. 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5. 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三. 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简)1. 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2. 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3. 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4. 倾听、积极反馈5. 鼓励尝试使用语言6. 肯定期待四. 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中的角色(简)1. 经验明朗化2. 灵活运用教学策略3. 榜样示范者4. 自我提升、协同教学5. 寻求专业的协助五. 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内外因素1. 内在因素——正常发育的大脑2. 外在因素——良好的语言环境第九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一. 幼儿园班级管理:教师鼓励幼儿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活动,即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种方法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的诸方面因素二.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三. 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简)1. 全面关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