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诗的空灵之美.pdf
1页王维诗 的美感 ,用一个词来 概 括 , 就是 “ 空 灵 ” “ 空灵 ” 的 文化 内涵 , 是禅 宗 的 “ 悟 ” 禅宗主张在普通 的 、 日常的 、 富有生命 的感性 现象 中特别是 在大 自然 的景象中 .去领悟那永 恒 的宇宙本体 这就是禅宗的悟 一旦有 了这 种领悟和体验 ,就会 得到一种喜悦 这种禅悟和禅悦 , 表现在诗歌 中 .形成一种特殊 的 美 . 就是 空 灵 《 五 灯 会 元 》 记 载 了天 柱 崇 惠 禅 师 和 门 徒 的 对 话 门徒问 : “ 如何 是禅人当下境界? ” 禅 师 回答 : “ 万 占 长 空 , 一 朝风 月 这 .麓 静 夜 听 书 分 的瞬 间感 受 空 山不 见人 ” , 这 是 “ 空” 这时传来了人声 , 有人声 而不 见 人 ,似有 还 无 ,更 显 出 “ 空” 只有落 E l 余晖 , 照在苔藓之 上 但这个景色也是暂时的, 它将 消失 在 永 恒 的空 寂 之 中 第二首《 辛夷坞 》 :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 户寂 无人 . 纷 纷 开且 落 这 一 首 写 一 个 无 人 的 境 界 , 存 空 寂 的 山 中 .只 有 猩 红 色 的 木 兰 花在 自开 自落 。
木 兰 花 是 “ 色 ” , 是 “ 有 ” . 而 整个 环 境 是 “ 空 ” , 是 宙本体的体验这就是“ 空灵” 在唐代诗人 中.创造 出 “ 空 灵 ” 的诗 歌 的不 仅是 王 维 常 建 、 韦应物 、柳宗元等 人的一些 为人 传 诵 的 诗 句 也 属 于“ 空 灵 ” 的 范 畴如常建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 : 清晨入古寺, 初 E l 照高林 曲径 通 幽 处 . 禅 房 花木 深 山 光悦 鸟 性 , 潭 影 空人 心 万赖 此 都 寂 . 但 余钟 磬 音 在 初 日 映 照 之 下 , 古 寺 、 曲 径 、 花 木 、 山 光 、 飞 鸟 、 深 潭 . 还 有 时时传来 的钟磬声 . 一切都 那么 王维诗的空灵之姜 是很 有 名 的两 句 话 万 占长空 ” , 象 征着 天地 的悠悠 . 这是无 限. 是 永恒 一朝风月” , 则显出宇宙 的 生 机 , 大 化 的 流 行 , 这 是 当 下 , 是 瞬 问禅宗就是 要人们从现实世 界 当下 的生 机去 悟那 宇 宙 的 无 限 和永恒 因为只有通 过“ 一朝风 月 ” 才 能 悟 到 “ 万 古 长 空 ” 。
反 过 来 , 只有领悟到“ 万 占长空” . 才能 真 正 珍 惜 和 享 受“ 一 朝 风 月 ” 的 美 这就是禅宗 的“ 悟 ” 禅宗的 “ 悟” 就是一种瞬 间永恒 的形而上 的体验 、 王维 的诗 , 最充 分 地 体 现 了 禅 宗 这 种“ 悟” 的意蕴 下 面我 们看 王 维的几首诗 , 这些诗 都非常有名 第一首 《 鹿柴》 : 空 山不 见人 . 但 闻人 语 响 返景入深林, 复 照青苔上 这 一 首 写 的 是 空 山密林 中傍晚 时 “ 尤 ” 第一首《 鸟呜涧 》 : 人 闲桂花落 夜静春 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 中 这 一 首 也 是 写 一 个 静 夜 L L l 空 的境 界 桂 花 飘 落 , 着地 无 声 这 个 世 界实 在 太 静 了 . 月 亮 出来 . 竟 然使 山中的鸟 儿受惊 ,发 出呜 叫 声 王维 的这几 首诗 .都呈现 出 一个色 彩 明 丽 而 又 幽 深 清 远 的意 象世界 , 而在这个意象世界 中. 又 传达 了诗人 对于无限和永恒的宇 清净 、 明媚 , 生机盎 然 .同时 又 是 那 么 静谧 、 幽深 , 最后心 与 境都 归于 空 寂 。
这 是 一个 在 瞬 间感 受 永恒 的美 的世 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而 宇宙 是无限的 人们往往想要追求无 限和永恒 , 但那是不 可能实现的 所 以 引 来 了古 今 多 少 悲 叹 禅 宗 启示人们 一种新的觉悟 ,就是超 越 有 限 和 无 限 、瞬 间 和 永 恒 的对 立 , 把 永 恒 引 到 当 F、 瞬 间 要 人 们从 当下 、 瞬间去体验永恒 王维诗 给人的美感就是这种 “ 空灵 ” 的美感 空灵 ” 的美感就 是使 人们在 “ 万古 长空 ” 的氛 围中 欣赏 、 体验跟前“ 一朝风月” 之美 . 名词解释 【 丁宠家庭 】 不要孩 子, 把宠物当孩子养的家庭 从 眼前的花开花落 . 体验 到宇宙的永恒 永 恒 就 在 当下 这 时 人 们 的 心境 不 再 是 焦 灼 . 也 不 再 是 忧 伤 , 而是平静 、 恬淡 有一种解脱感和自由 感 . “ 行 到 水 穷 处 . 坐 看云起时” , 了悟生命 的意 义. 获得一 种形 而 上的 愉 悦萄 凌云荐 自《 中国 文化读本》 5 9 生 活 小哲 理 人 生大 智慧 理 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