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1768****007
  • 文档编号:237251013
  • 上传时间:2022-01-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6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 孔子之所以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等这些都与小时候勤奋读书紧密相连,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下面为大家细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六年级,欢迎查阅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1 话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 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驾驭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驾驭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 就这样,孔子始终在弹奏同一首曲子有一天,孔子在弹奏中突然心有所悟,他站起来远眺着远方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这个人 皮肤乌黑,身材修长,胸怀开阔,志向高远,除了周文王还会是谁呢!” 师襄子听后立刻站起来,一边向孔子行礼一边说道:“你真是圣人啊,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

      从这个“孔子学琴”的故事可以看出:1.孔子学琴不是浅尝辄止,而是端正心态,精益求精2.孔子弹琴时心愿专一,人与曲合,从而豁然贯穿,心有所得3.孔子是通过学琴这种日常活动来砥砺意志,熬炼心性,是从事上练起而这些恰恰就是儒家修身的特点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2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或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肯定特别难过和难受不行,我肯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终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哥哥验完他的最终一个字,听着他那匀称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其次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兴奋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3 这个典故出自《荀子·宥坐》,原文为:“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39;孔子顾为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注》:“宥与右同言人君可置于坐右以为戒也 译文:孔子到鲁桓公的庙参观,望见有一个欹器,设计得非常奇妙,就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皿?”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是置于座右以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警器,空了就倾斜,不空不满就端正,满了就翻倒。

      孔子接着回头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灌水进去试试看吧!” 于是,学生舀水往里面灌果真,空了就倾斜,满了就翻倒,唯有不空不满时器皿就端正孔子很有感慨地说:“唉!哪里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 古人将欹器放在座位右边为替戒之物所谓“座右铭”,就是放在座右来使自己警觉的铭文(格言等)欹器”并不叫人无所作为,因为空了就会倾斜;但更提示人不要自满,因为,灌满水之后就翻倒,所谓“满招损,谦受益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4 无违,即不违反“礼”怎么样才叫不违反礼呢? 孟懿子在鲁国权势很大,根本不把鲁国王没有放在眼里,在祭祀时常常有越礼的行为身为大夫,有庭院多处,孔子54岁时,是鲁国大司寇,就要把他家多建的庭院给拆掉,但因其权势大,没有实行得了他家祭祀经常演奏帝王、诸侯才能演奏的歌曲,曾使孔子很生气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鲁昭公联合郈氏、臧氏囚季平子,叔孙氏家臣救季氏孟懿子见势不好,倒戈一击,三家合伙把昭公赶到齐国,从今昭公客居齐国、晋国长达七年之久,最终客死异乡这么长时间,鲁国国内始终处在没有国君的状态下。

      其间,孟懿子还率兵攻打过昭公在齐国的干预下,鲁昭公几次有机会回到国内,都被季氏用卑劣的手段所阻挡昭公的灵柩运回鲁国后,季氏甚至不让葬在鲁国国君的寝陵里面直到若干年之后,孔子担当鲁国的大司寇,昭公的寝陵才得以迁葬整个事务,孟懿子都负有不行推御的责任由此看来,孟懿子可谓不忠矣,他又有什么资格问“孝”?! 在春秋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对于以三家为代表的卿大夫的违礼现象特别不满另外,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临终时曾感叹:“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希望两个儿子向礼学大家孔子学习孟懿子作为权臣,他问孝时,已经溢出了“孝”之家庭范畴,而成了“忠”之国家范畴,因为,有国才有家孔子在这里的回答亦忠亦孝,忠孝兼顾只有守礼,才不至于犯上作乱,流离失所,才能保全家庭,故忠孝之事在守礼时得到了统一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5 这句话出自《孔子世家》:“孔子为儿游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即是说孔子小时候就不像一般的儿童那样好玩耍,而是常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练习磕头行礼 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就病逝了,母亲颜征在带着哥哥伯尼和孔子克勤克俭,在其父亲的接济下,温饱才得以保障。

      孔子六岁时的某天,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鼓乐之声,很是喧闹,正在院中玩耍的孔子觉得新奇,打开大门,站在台级上朝远处张望只见一只郊祭的队伍从前方走来,浩浩荡荡,很是壮丽主祭官一个程序一个程序的唱:“上香……献爵……奠酒……行礼……读祝……燔柴……” 颜征在没想到,这次观看郊祭对孔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孔子常常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收集起来,学着主祭人的摸样逐节戏演 颜征在觉得好笑,说:“傻子,你小孩子怎能学做得了 “我这是在学习呢?”孔子争论道 颜征在说:“你这么仔细学习,莫非学会了礼制,长大了去做管庙的官吗?” “我不做管庙的官孔子仰起脸说:“我要象父亲那样做个人人仰慕的大夫 母亲问道:“你不打算做管庙的官,为什么这么仔细地陈俎豆、设礼容呢? 孔子回答:“母亲成天只管哥哥学习,不问我的事,我只能做陈俎豆的嬉戏了 颜征在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尽管才六岁,可讲的话,做的事已远远不是六岁的儿童所能达到的深度了问他,“你也想读书吗?” “当然想了,母亲肯教我吗?”孔子显得很兴奋 “好,明天就教你认字,起先学习读书就是学生了,不能象从前那样贪玩了,记住了吗?”孔子兴奋地一个劲点头。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6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突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莫非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超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张口结舌。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娴熟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肃穆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7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其次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连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尊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窍不通,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恳切,便具体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恳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的确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的故事六年级8 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文弱书生形象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简单印象成一位,亲善可亲的老先生然而,查看古籍对孔子天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据《孔子家语》和《淮南子》的有关记载说,孔子长得宽额、狮鼻、阔口,大颅顶部微陷身长(周制)九尺六寸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也就是说,孔子当时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准的山东大汉记载还说,孔子的才智,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的仕大夫孔子的胆气,压倒当时的勇士孟贲孔子挪步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孔子力擎双臂,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然而,尽管孔子勇力过人,伎艺超群,却深藏不露,很少有人知道。

      他只是一心内修原来仁德,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所谓素王,古称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孔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