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家庭预习带问题听讲.doc
3页做好家庭预习,带问题听讲一、预习在课前预习,有意识提出一些解答不了的问题,留下一些“悬念”,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上课预习通常是指学生在老师讲授新的课程内容之前进行的一种自学行为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接受老师的授课前,对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了解下一阶段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预计自己在什么地方可能有疑难和问题,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为更好地掌握下一步学习内容有积极的帮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尝试把预习内容后的练习做了,这样预习质量会更好 首先给孩子做有目的的预习以往许多家长把“预习”理解成给孩子讲一遍课程内容,这样做不仅耽误家长的时间,还会使孩子第二天上课不认真听讲讲授新课是老师的工作,家长不要“代劳” 家庭预习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明天的课要学会什么如果孩子对将要学的新课目标明确,上课听讲的时候才能主动和有针对性,一节课下来,他才会明确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如果他对这节课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明白,他就无法知道他会了没有,一节课上完,稀里糊涂,学习成绩当然不会高,还得爸爸妈妈劳神再讲一遍父母可以利用放学后,或者老师家访的时候跟老师交谈,根据孩子的特点向任课老师了解授课内容和进度,然后跟孩子沟通,翻阅他的课本,了解他的进度,帮助孩子确定什么是近期学习的重点,什么是难点。
同时教给他调控注意力,以便记住老师讲解的内容,放学后就把当天所讲的内容温习一遍也就是说,培养孩子联接三个环节的能力,让孩子在学习面前始终目标明确一)、预习方式:1 浏览式预习:对未来的课堂内容做了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但对于未来概念出现的盲点和难点不能做较好的估计和确定这种方式对文科类科目比较适合,或者由于时间比较短促,所以只能采取简单的浏览式预习的方式作为应对2 自学式预习:不仅要细致地阅读和研究,并且能根据课后练习或找相关练习册的练习题来验证自己掌握的水平和程度,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预习方式,实际上也就是自学不过这种方式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更合适二)、预习应该有所选择:预习是重要的、非常有意义的,但不是必要的!预习是为听课服务的预习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学习状况较差的学生来说,比预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作业以外的时间里把以前的薄弱和空白点及时弥补上来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不一样,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盲从二、认真听讲(一)、如何避免注意力分散 1、带着问题去听课:在接受老师的授课前,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不仅可以了解下一阶段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什么地方有疑难和问题,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为更好地掌握该阶段的学习内容有积极的帮助。
这样的做法是通过听课来解决疑问,所以可以在听课的时候有所选择,大脑就不容易感到疲劳,不仅听课效率高而且会更轻松由于更好地掌握听课的主动性,就把一个通常被动的接受教学的过程转化成了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而这其实就是听课的核心和意义所在2、做笔记:通过对老师的讲解重点进行登录,使自己的思维一直跟随着老师学生课后通过对笔记进行整理参考,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有助于学习内容的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