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11 生物进化理论.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61639022
  • 上传时间:2018-1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试题11 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  )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解析:自然选择下的各种生物,各有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才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但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2.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这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共同进化。

      其他三个选项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是共同进化 答案:A地区数量种类 3.一项用于寻找两种飞蛾:浅色斑点蛾和黑蛾(有黑色翅膀的飞蛾)在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的科学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年,结果如下:郊区工业区浅色蛾95%5%黑色蛾5%95%以下哪一项是对飞蛾在研究区域内的不均衡分布的最确切解释(  ) A.自然选择发生:在郊区选择了浅色飞蛾,在工业区选择了黑色飞蛾 B.生活在工业区的孩子们喜欢抓浅色飞蛾玩,解释了那里浅色飞蛾减少的原因 C.浅色飞蛾更喜欢生活在郊区 D.悬浮于高度污染的空气中的烟灰染黑了飞蛾 解析:郊区几乎没有工业,周围颜色浅,有利于浅色蛾的生存;工业区被污染,周围颜色深,有利于黑蛾的生存,这是一种自然选择 答案:A 4.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蓝眼的有36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解析:由题干可知,aa有3600人,AA有12000人,Aa有14400人,A基因频率=(12000×2+14400)÷(30000×2)=0.64,则a基因频率=1-0.64=0.36。

      答案:A 5.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  ) 解析:由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可知:aa的繁殖成功率最高,其次是Aa、AA、故选B 答案:B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B.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 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 解析:隔离产生后,不同种群的生存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也不同,通过选择保留、淘汰的变异类型不同,即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最终生物定向进化;生物的变异不是环境诱导的结果,环境的作用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通过选择作用,对药物有抗性的变异类型将被保留。

      答案:D 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变大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隔隔离的前提条件,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产生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D 8.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隐性个体aa的基因型频率为0.64,则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 2×0.8=0.32;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若A的基因频率变化为0.4,则a的基因频率为0.6,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AA、Aa)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为0.42+2×0.4×0.6=0.64,即64%。

      答案:A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指生物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基因突变不受环境控制,环境只是对生物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选择,保留种群中有利的变异类型,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进化,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D 1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解析:图中A应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但并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些新物种(如多倍体)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的两种生物除了不能杂交产生后代,也可能进行交配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B 11.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①、②、④代表的含义叙述错误 答案:C 12.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物种形成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答案:B 二、简答题(共40分) 13.(10分)下表是某条大河两岸物种演化的模型: 表中上为河东,下为河西,甲、乙、丙、丁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

      请回答问题: (1)由甲物种进化为乙、丙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条件是_____ _____和__________ (2)河东的乙物种迁回河西后,不与丙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内部条件是________不同,外部条件是________ (3)假如游回河西的乙物种进化为丁物种请问你判断丁物种是否是不同于乙物种的新品种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物种形成的原因同一自然区域内的甲物种,由于大河的阻隔,有的生活在河西,有的生活在河东,因河东、河西的环境条件不同,使得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定向改变由于地理隔离,在河东生活的种群不能与在河西生活的种群自由交配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各不相同,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生物就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因此,当乙物种游回河西后,不会再和丙物种共同进化为相同的新物种,而是各自独立进化游回河西的乙物种进化为丁物种,丁物种是否是不同于乙物种的新品种,就要看乙物种和丁物种之间是否已经形成生殖隔离,即看丁物种能不能与乙物种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1)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种群的基因频率(或种群的基因库) 生殖隔离 (3)依据: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方法: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是否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14.(12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科学专项提能 专项一 聚焦四大核心素养 贴近高考宏观引领 素养2 理性思维学科核心方法 高考考查支撑点专练.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专题突破 高考大题冲关练(一)多角度剖析细胞代谢的命题规律课件.ppt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八章恒定电流高考研究二电阻测量的五种方法课件.ppt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科学专项提能 专项一 聚焦四大核心素养 贴近高考宏观引领 素养3 科学探究学科核心能力 高考考查创新点课件.ppt 锅炉制粉系统设备结构与原理.ppt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科学专项提能 专项二 掌握六类热考题型 把握高考解题技巧 题型专练(五)情境信息类.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科学专项提能 专项二 掌握六类热考题型 把握高考解题技巧 题型5 情境信息类课件.ppt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科学专项提能 专项二 掌握六类热考题型 把握高考解题技巧 题型专练(三)坐标图形类.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3 基因在染色体 上伴性遗传.doc 锡柴电控单体泵柴油机—原理与维护篇.pdf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科学专项提能 专项二 掌握六类热考题型 把握高考解题技巧 题型专练(四)数据计算类.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科学专项提能 专项二 掌握六类热考题型 把握高考解题技巧 题型专练(一)概念模型类.doc 键盘与接口显示电路eda.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6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1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8 染色体变异.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07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模拟检测试题_10.doc 锡柴lng天然气发动机培训教材(econtrol系统).ppt 长虹数字机顶盒原理与维修.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