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几点思考.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690566
  • 上传时间:2017-08-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几点思考论文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有效性论文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尝试本文阐述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并对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     《教育大辞典》一书中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最早使用可见《史记》 、 《春秋》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往往会凭借一些经典的、生动的民间故事来阐述事理在国外,案例教学法最早使用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即采用讨论和启发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总结得出问题的结论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将“产婆术”即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编辑成书在书中,作者要阐述的事理是以一个个故事为媒介的,这就是西方案例教学法使用的先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其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全国高校中已体现出普及化的趋势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却还存在教法单一、课程实施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就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法是以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冯·格拉塞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理论为其理论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参与者、探究者,这种教学方法的本质是使师生在探究中实现自我的提升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与作用 (一)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大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

      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教师所提供的与学生具体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相联系的一个个有思维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这主要是针对课堂讨论这一重要环节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和旁观者,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需要点拨的情境,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在学生阐述观点时,应尽可能留给学生问题的空间,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如发现学生间存在差异较大的观点时,师生可一起进行分析探究从课堂学习的过程来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已关注了大学生思维意识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训练,有利于大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三)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以布兰斯福德(Bransford)为首的旺达比尔特认知技术小组曾提出了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王文静等,2002) 这种教学将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识相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具有明显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和这种抛锚式教学一样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在学习中,学生先看到教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运用他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解,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这些问题这在提高大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可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层理解,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四)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见解,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对话这种讨论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同时能增进师生的了解、合作,协调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关系和氛围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五)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一般知识覆盖面较广且具有不同时空背景和学科背景渗透在案例中的知识包括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等学科知识,教师需充分挖掘蕴涵在案例之中的理论知识并能将之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此外,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所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本体性知识、案例教学中驾驭教学所需的情景性知识、实现心理健康课程有效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和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关注的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元素 (1)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紧密相关,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将学生理论学习升华为能力的目的 (2)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世界相贴近这样才能激起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热情,从而增强课堂讨论的效果 (3)教师所选的案例应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案例会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都会随之而改变所以,教师选择的案例具有时代性就会更具有说服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教师所选的案例应具有丰富性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差异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从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现为: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恋爱与性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心理需求是不平衡的,既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又因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所选的案例应关注到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通过丰富的案例教会学生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心理问题进行梳理的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案例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案例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案例时应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方式,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要求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出系统性和方法性教师的引导应关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的准备状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探究和课堂教学结束之前对案例的延伸等方面。

      案例教学法对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较高,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的准备程度影响到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取得因此,教师的引导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之前的对所学知识的准备学生应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关系等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引导,要尽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果断性、独特性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仅是要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心理调试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引导还应关注对案例的延伸具体的引导方法是教师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案例提出不同的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对假设的论证,分析案例中主体的心理和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案例材料中没有谈及的原因,以此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总结 教师的总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为关键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的适时的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点评小结,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的小结包括: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理论知识的提升,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心理学家布朗指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即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的活动的产物由此可见,学生的经验世界对他们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经验世界(知识、智慧、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不同,导致学生在思考案例时会依据自身的经验世界,如此学生探讨问题的结论就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总结时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将教学总结的中心放在分析案例所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整个课堂教学小结可以说是对教师教学驾驭能力的一个考验所以说,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就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总之,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钻研,提高综合业务素养,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 Case teaching guide (M).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0(2) fan 富珉.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2(3) Li Fang.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M).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4) Chen Qi, Liu Rude.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M). Beij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7(5) the history of Meilan. Harvard Case Teaching [J].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2005, (2): 84-86.Hu Kai (6).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M) of Changsha: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ess, 2003.gnksguyhl。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