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振复合桩软基处理施工方案.doc
9页1干振复合桩软基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复合桩是由瓜米石、中砂、粉煤灰,水泥、磷石膏、生石灰等拌合,采用 PH-5 型振动沉管灌注桩机械及配套设施进行施工,用于软土厚度大于 5 米的路段及桥坡段成桩直径为 20 厘米一般路基段桩间距为 1.2 米桥坡段按 2 倍左右的台后填土高度等分A、B、C 段 3 个加固处理区,采用桩长不变,通过调整间距控制桥坡段与一般路堤段的差异沉降的方法进行过渡处理A 区桩间距为 0.8 米,B 区桩间距为 1.0 米,C 区桩间距为1.2 米(若一般路堤亦采用干振复合桩地基处理,则无 C 区)另外在台前 1.5-2 倍左右的台后填土高度范围内及桥台锥坡地范围内也要进行处理,称为 D 区,桩间距为 1.2 米,D 区不设桩顶垫层,整平填土即可,桥台基桩周围调整干振桩布置,桥台基桩 50 厘米范围内不进行干振桩施工.干振桩处理段和浅层处理段的接头部位设计采用两层双向土工格栅加强过渡处理,在接头部位分别向两侧布设各 5 米长;格栅设在垫付层的顶面、底面具体里程桩号及工程数量附后二、施工方案二、施工方案1、格栅的施工工艺、材料的要求及质量控制1)施工工艺土工格栅大面积铺设应保证其整体性,接头采用 U 型钉固定或绳结。
搭接宽度10cm,并用尼龙绳或铁丝绑扎,铺设二层或更多层,接缝处应前后错开不小于 50cm 的距离土工格栅端头锚固采用 U 型钉锚固措施土工格栅的铺设宽度是沿路基横断面方向的实际覆盖宽度(即垫层宽度) 其施工工序:铺幅放样—与前幅边缘搭接 10cm 并绳结—端头锚固—预留边缘搭接宽度 10cm2)材料的技术要求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剪强度,并能适应地基的变形要求土工格栅采用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板,单向土工格栅采用 GDL 型;双向土工格栅采用 GSL 型单向土工格栅主受力向抗拉强度不小于 80KN/m, 双向土工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 30 KN/m格栅应符合 JT/T480-2002《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格栅》标准要求,采用幅宽较宽的格栅23)质量控制土工格栅应在平整的下承层上按设计要求的宽度铺设,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搭接及端头锚固土工格栅的上下面填料不得有刺破土工织物的尖石树根等物土工格栅应按设计要求方向铺设,格栅高强度方向垂直公路中线,铺设时应拉直平顺为避免已铺好的土工格栅长期曝晒,土工格栅铺设后与填筑其上的第一层填料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一周因故必须延长间歇时间时,表面应覆土保护,厚度不小于 20cm。
2、振复合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施工工艺选用 15 型振动锤振动沉管、管内投料成桩成桩工艺流程如下:桩机就位 — 沉管 — 投料 — 振动拔管 — 成桩 — 移位 — 材料搅拌施工方面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的施工队伍,而且还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a、绘出 CFG 桩施工布桩放样平面图,平面布置成等边三角形,桩距因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新打桩对已打桩是否产生不良影响,又要考虑场地地质条件以及造价等因素满堂布桩桩距可适当放大,一般为(4~6)db、施打顺序分两种类型:一是连续施打,从 1 号桩开始,依次 2 号、3 号……连续打下去;二是间隔跳打,可以隔一根桩,也可隔多根桩,先打 1、3、5,后打2、4、6……连续施打可能造成桩的缺陷是桩径被挤扁或缩颈如果桩距不太小,混合料尚未初凝,连打一般较少会发生桩完全断开隔桩跳打,先打桩的桩径较少发生缩小或缩颈现象但土质较硬时,在已打桩中间补打新桩时,已打的桩可能发生被振裂或振断施打顺序与土性和桩距有关,在软土中桩距较大,可采用隔桩跳打;在饱和的松粉土中施打,如果桩距较小,不宜采用隔桩跳打方案因为松散粉土振密效果较好,先打桩施工完后,土体密度会有明显增加,而且打的桩越多,土的密度越大,桩越难打。
在打新桩时,一是加大了沉管的难度,二是非常容易造成已打的桩成为断桩无论桩距大小,均不宜从四周转圈向内推进施工,因为这样限制了桩间土向外的侧向变形,容易造成大面积土体隆起,断桩的可能性较大采用从中心向外推进或从一边向另一边推进的方案c、桩机就位,调整沉管与地面垂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启动马达,留振动3~5s 开始拔管,拔管速度一般为 1.2~1.5m/min沉管到预定标高时停机,并立即向管内投料,直到混合料与进料口齐平,以及桩后浮浆厚度不超过 20cm 为宜若遇到淤泥质土,拔管速度还应放慢,拔管过程中不允许反插,如上料不足,须拔管过程中空中投料,以3保证成桩后桩顶标高达到设计要求,成桩后桩顶标高应考虑保护桩长,一般按桩顶设计标高与地表相差不大时,取 50~70cm 保护桩长,桩顶设计标高与地表相差较大时,取70~100cm 保护桩长沉管拔出地面,确认成桩符合设计要求后,用粒状材料或湿粘土封顶,然后移机进行下根桩的施工打桩顺序及其对成桩质量的影响采用连续施打顺序施工连续打桩施工时,对相邻桩的振动影响是显著的通常这种振动对相邻已施工的桩起到辅助再振实的作用对于含水量丰富的地层,这种辅助振实类似于对湿拌混凝土的附着式振捣,因而使桩身变得更加密实。
当土层中含水量大于 30%时,复合料采用干料,当土层中含水量小于 20%时,则必须采用湿料,而当土层中含水小于 25%,大于 20%时,采用干料浇注成桩后,再在桩头加少量水拔管速度及其对成桩的影响拔管速度过快,会导致成桩直径较小,甚至产生缩径或断桩;拔管速度过慢,由于振动时间长容易产生离析,会使得桩体下部粗颗粒材料含量较多,桩顶细颗粒材料含量过多而降低强度因此,一般建议拔管速度为 1.0~1.5m/min振动沉管干料成桩及其对桩间土的影响这种施工工艺对桩间土一般有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是由于挤密作用而使得桩间土变得更密实;其二是干料吸水作用使桩间土含水量减少而改变桩间土的性质,因此除密实砂土、粉土以外,桩间土的承载力得到提高混合料中石灰质量及其对桩体强度的影响振动沉管干料成桩所形成的复合桩,其混合料中石灰质量及其对桩体强度的影响是明显的,采用熟石灰,且陈化时间不宜超过 7 天如果陈化时间过长,会影响其他胶凝材料的性能,使得桩体粘结不好,从而大大降低桩体强度保护桩头长度保护桩头长度为 50cm复合桩的施工允许偏差为:桩经不于设计桩经垂直度允许偏差≤1.5%4桩位允许偏差≤D/22)材料的技术要求粉煤灰一般均可采用三级以上粉煤灰,用干灰也可采用涅灰或调涅灰,甚至陈灰,但在使用前应对粉煤灰烧失量、细度和抗压强度比等指标进行试验。
烧失量控制在 12%以内,细度(45um 筛余)不大于 25%,28 天抗压强度比不小于 60%石灰复合桩的石灰通常采用磨细生石灰,为了保证桩体的强度,应筛去粒径大于 1mm 的粗颗粒但由于生石灰在野外施工现场很难保存,可以采用熟石灰熟石灰可以通过生石灰自然陈化 3-5 天得到,陈化超过 7 天后的石灰不宜采用,注意筛余粗大或未陈化的石灰颗粒,避免经陈化或未陈化的石灰受到雨淋骨料骨料最大粒径在 15mm 以下为宜,运用中砂作为细骨料,砂率控制在 30-40%,尽可能采用良好级配的砂石料,如瓜子石3、垫层或碎石垫层的施工工艺及对材料的要求1)施工工艺桩体检测合格后,场地整平压实后采用机械或人工摊铺;涵洞、通道的 A 区应破除一定长度的桩头,人工摊铺2)材料的技术要求采用粒径小于 5cm 的碎石,应采用未风化的天然砾石或轧制碎石而成的级配碎石,含泥量小于 3%,干密度应大于 2.01t/m3三、人员三、人员`机械机械`设备数量及进场情况设备数量及进场情况1、人员计划:职 务姓名或数量 主要技术负责王建国 施工现场负责人刘金林 质检员肖联国 试验员戴伟民 测量员陈 军 电工1 人 机长3 人 普工10 人52、机械设备计划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打桩机PH-5台1已进场发电机120KW台1已进场搅拌机台1已进场四、沉降与稳定动态观测四、沉降与稳定动态观测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用于水平位移观测的固定控制边桩在现场施工时确定埋设位置 。
沉降板一般路段每间隔100-150 米布设一个断面,在大桥、特大桥两端桥头各设置一个断面,在中、小桥两端桥头设置一个断面,在沟塘路基段上至少设置一个断面,在高填方路段间距应减小;水平位移边桩在接近或大于极限填土高度路段、桥头路段沟塘路段上至少设置一个断面,施工中沉降板的沉降速率大于控制标准,应及时补设位移边桩仪器埋设及数据测零(1)沉降板制备 60×60×1cm 的沉降板在完成铺设垫层或干振桩后即可埋设每个观测断面布设三块,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和路肩处,可采取减少填土对沉降管的摩擦影响的措施沉降管埋设后进行一星期的零点测试,测试的数据做为沉降板的初始数据2)边桩边桩采用砼基座保护桩,埋设在路基坡脚外,每个观测断面布设 8 根,要求布设在同一轴线上,分别位于坡脚和外缘 8、9、10 米处,并在离路基坡脚不小于 25 米通视良好的地方埋设一固定桩,作为相对固定点的边桩埋好后,一周内连续测量各边桩与固定桩之间的相对距离作为起始数据3、 观测频率在预压填土时,计划每填完一层及时对所有观测仪标测量一次;如果每次填筑时间较长时,每三天至少观测一次如遇变形量接近或超过控制速率标准加大观测频率,调整施6工进度。
路基填筑完成后第一个月每周一次,第 2-3 月每半月一次,此后每月一次 4、观测成果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各个仪每次测定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绘制成图,绘制的曲线图有:荷载—沉降—时间过程线荷载—侧向变形—时间过程线沉降速率曲线水平位移速率与时间荷载曲线边桩高程变化曲线五、质量保证措施五、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目标:工程合格率 100%,争取达到优良工程2、成立质量管理机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质检科和试验室专职抓现场质量管理,施工队一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在项目经理和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下,制订本工程施工区段的创优措施,管理组织机构见下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3、开工前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工区负责人对施工队队长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同时签字确认专职质检组长:项目经理 韦晓军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李万民副组长:总工程师 杨祖圣安环部部长:颜寿深施技部部长:刘金林质检工程师: 刘金林物质设备科:张兴试验室主任:胡更生工程队长:夏治国7员负责对技术交底的内容的实施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满足要求的应会同有关人员进行处理4、具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要严格执行图纸与规范要求,并确保工序交验有序进行。
2)严把材料验收关,不合格的材料坚决退出现场每批材料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并取样检验,地材料场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3 坚持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与质检控制,强化工序检验,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六、安全环保措施六、安全环保措施在实施本工程的同时,应注重安全及环保工作,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环保工作教育,在施工现场的基坑处、道路交叉口处竖立安全标示牌,在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对于因施工临时占用原有地方路的,应在旁边临时修筑便道以便于通行,保证原有交通一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1、确定安全管理的目标:消灭因公死亡事故,职工重伤率控制在 0.04%以下,无交通事故、无火灾、洪灾事故2、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由安环部部长对施工队长、施工班组、安全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同时签证安全生产责任状3、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4、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 《建筑安装工人技术操作规程》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076-95)进行全面管理5、施工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建设部颁布《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的要求,用电必须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6、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设置围栏和警示牌7、支撑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