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联合编日套录数据存在的问题及本地解决对策.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41511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5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联合编日套录数据存在的问题及本地解决对策    许凌艳(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采编中心,广西 南宁530002)Keys:联合编目;套录数据;著录差异;对策Reference:文章结合联合编目数据实例,阐述套录数据存在著录差异、分类标引差异、数据错漏等问题及其负面影响,提出编目员在套录数据时应认真查重、审校,加强编目员的沟通交流,消除本地差异,重视套录数据的修改工作,更好地维护本地书目数据,方便读者检索与查找G254.3 :A :1003-1588(2016)02-0069-03收稿日期:2016-01-07作者简介:许凌艳(1985—),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采编中心馆员联合编目的开展实现了书目数据的共建共享,成员馆之间通过下载套录数据,节省原始编目时间,大大提高了书目数据制作的效率然而,笔者在套录数据和馆藏书目数据的审校整合工作中,发现当联合编目数据本身存在著录、分类标引差异、错漏时,编目员套录数据到本地书目数据库时,如果不做适当的修改,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本地馆藏书目数据的统一、图书排架及读者检索等笔者结合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实例,分析阐述套录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本地编目工作带来的影响,并试图为下载套录数据的本地成员馆提出解决的对策。

      1套录数据的问题及对本地的负面影响联编中心的各个成员馆及其编目员, 由于对编目规则的理解和执行程度不同, 对同一种或同一套书有可能采用不同的编制方式, 联编中心就有可能存在多条不同的上传数据 这种著录差异集中体现在多卷书和丛书上, 对此编目界已有多位学者论述1.1套录数据的著录差异1.1.1多卷书著录差异,导致本地数据混乱多卷书的著录差异表现在不同分卷册之间的差异或者同一分卷两个编目机构采用不同的著录方式(见表1、表2)表1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对200字段原题照录原则执行不一致根据原题照录原则,200字段著录题名页的信息,但是NLC编制第一辑时,将出现在非题名页的执行主编著录到200字段整套书部分分辑采用第一辑做法,部分又采用第五辑做法对此,本地在套录数据时如果就原样照录,不做适当修改,本地的数据就显得混乱表2所示的例子,全套书共12卷,联编出现两种不同的上传数据,而作为套录数据的机构,如果只是生搬硬套,不做任何修改,那么最后就会出现以下的情况:按照ZL做法的图书会统一分编到C类,而按照NLC做法的图书将按照每卷的主题分散在各个类别,就这套丛书而言,涉及的类别包括G、K、I等多个类,反映在排架上就会显得凌乱不堪。

      而当遇到卷册数量庞大的丛书,问题就更严重,例如《广西社会科学专家文库》一书,全套达上百种图书,如果开始不选择一种统一的做法,本地数据将会非常混乱,到以后想要修改时,工作量将会非常庞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1.1.2丛书著录差异影响采访查漏补缺工作及读者查全率丛编项的著录差异主要表现在225与300字段混用、225字段指示符使用不当等笔者在工作中也遇到不少此类问题例如:《诗歌俄罗斯》《新人文丛书》《图解服务的细节系列丛书》《蔡东藩中华史》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文中只以《百年中国记忆·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为例(见表3)表3直观地反映出丛编项著录差异的问题假若成员馆A分别套录了丛书中的以上分册数据,那么本地数据可想而知多么混乱此外,由于NLC做法和GXG做法将丛书题名著录到附注项300和无检索意义的2251#,那么将直接导致读者从丛书名查找不到这两个分册,将会影响读者的查全率而采访工作人员在进行查漏补缺工作时,通过丛书名也无法查到这两个分册,很有可能出现重订现象1.2分类标引差异,影响集中排架及读者查找分类标引差异导致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连续性出版的图书中,对于连续出版的图书,如果分类标引不一致,将会直接导致排架分散,影响读者的查找、发现(见表4、表5)。

      表4所示是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这套热门书《只有医生知道》,目前只出版到第2本,按出版时间顺序,第一本先到馆,根据分类取号,馆藏地点为文学书库;而后到馆的第2本被分到了R类自然科学书库很显然,编目员在套录数据时没有查重,或者查重了却没有对套录数据做适当修改,导致两本书被分散典藏这本热门书一上架就很快处于借出状态,加大后来要纠正工作的难度表5连续出版图书的分类标引差异数据来源分类标引差异国家图书馆(NLC)2001# $a“六五”普法(一)690## D920.4$v5国家图书馆(NLC)2001#$a“六五”普法(二)690##D920.5$v5如表5所示,同样是NLC的数据,普法(一)复分“.4”(学习研究),而普法(二)复分“.5”(法的讲解、问答)后来还出版有普法(三)(四)(五)(六),就因为复分的一点差异,反映在排架上将是很大的出入,原本应该排列在一起的系列书,却有可能被分开排列纠错工作还有可能需要书库人员倒架等,无形中增加工作量因此,编目员在套录数据时,注意审校并适当的本地化处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繁琐劳动1.3数据本身错漏的情况联编数据本身也可能会有错漏,体现在各个字段。

      如果是单行本图书,修改工作相对简单假若是多卷书数据出错,将大大增加修改的工作量(见表6)表6中所示的《广州大典》,全套共500多册按照中国地区表细分,广州为广东省省会,分类号应该为Z122.651,由于套录人员没有及时发现错误,一直套录了错误的数据,到发现时套录数据已近百条若要纠正这一错误,除了要逐个修改系统中的数据以外,还要到书库把已入藏的图书拉回采编部门,重新加工如果遇到副本量大的图书,分别分配在不同书库,或者处于借出状态,就大大增加修改工作量,无形中影响到整个编目工作的效率2本地的解决对策2.1重视套录数据查重和审校工作从前文可知,有些负面影响是因为编目员忽视审校和查重工作所致因此,编目员应重视套录数据的查重和审校工作查重的重点是对丛书、多卷书、再版图书、连续出版图书这几类图书的查重查重目的就是要检查当前在编图书有无馆藏记录或相关的馆藏记录,以便在套录数据时,注意保持套录数据与本馆分类和著录的前后一致性查重时还应注意多途径反复查重,避免漏检通过审校则可以发现套录数据错漏的情况,做出及时更正,不盲目套录,保证本地数据的准确性2.2加强编目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消除内部分歧本地编目员之间应尽力做到无缝沟通,避免因沟通不畅、各持己见导致的数据差异。

      有些字段如225丛编项的著录存在较大主观性,但为了顾全大局,保证本地数据的统一有序,本地内部编目员应对存在分歧的著录项达成一致意见而要实现这种无缝沟通,除了日常工作中的实时交流之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编目员局部会议,由分管编目工作的部门领导主持,每个编目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点、疑点等,都可以在会议上分享、交流与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增进编目员之间的理解,消除编目著录分歧,最终达成内部的统一,为本地数据的统一有序提供有力保障编目员在达成统一意见后,应做好本地编目细则的制定、完善工作和书商派遣驻管的数据人员的培训工作编目细则的制定应随着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修订,并通过会议的形式确定新版本的实施,便于大家共同遵守2.3重视对套录数据的修改工作套录数据简单而言就是将别人的数据变成本地的数据而这种外来数据占比相当大,如果盲目地全盘照套,本地数据将可能出现前文所述的混乱当发现套录数据有错漏、与本地历史数据不一致或不符合本地编目细则时,应对套录数据做出相应的修改2.3.1保证本地数据的统一有序编目员在套录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外,还要结合本地著录细则,详细核对套录数据中的各个著录项目内容是否正确完整,是否符合本地的著录要求,是否与本地历史数据统一,如有明显的错误和缺漏,甚至相悖之处,必须对其加以修正和补充。

      实际工作中应避免出现盲目崇拜现象,比如盲目崇拜NLC的数据套录外来的数据,只要不符合本地实际工作需要,均应做出相应修改,不能盲从2.3.2便利本地读者的检索与查找修改套录数据应考虑本地读者的检索习惯,注意修改引起排架错乱的套录数据,尤其是著录差异和分类标引差异的数据要消除因分编问题导致的排架错乱现象,还需要与典藏流通部门通力合作,让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根据情况做出及时修改3结语套录数据在给编目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全盘照套编目员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馆实际需要进行判断分析,做好套录编目工作,满足读者检索和查找文献的需要,从而真正起到套录数据所应有的作用Reference:[1]邱轶.试论我国中文图书编目差异及其消除措施[J].图书馆,2009(6).[2]谢耀芳.CNMARC丛书项著录中易出错的细节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7).[3]张元芸.联合编目环境下中文图书多层次著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以OLCC上传数据问题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8).(编校:马怀云)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