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成县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docx
4页文成县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摘要根据最近几年对茶叶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文成县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文成县具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口照、气温、降水、积温等气 候条件都比较优越,能够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倒春 寒、高温干旱、暴雨洪涝是影响茶树产量的主要因素关键词茶叶;气候资源;影响分析;浙江文成文成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600多年前,当地采制的茶叶因其制作工艺 独特、品质上乘向被列为贡品20世纪90年代系统性挖掘研制开发的“刘基贡 茶”,集刘基文化底蕴、天然绿色原料、传统加工工艺和现代高新科技于一体, 具有外形美观、色泽嫩绿、香气清高、滋味鲜醇等特点,产品推向市场后深受消 费者青睐,该品牌茶叶也荣获国际、国家金奖20多次文成县的农业气候资源 丰富,但在当地的茶叶生产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种植面积和茶叶产业化发展方 面仍需加大投入[1]分析文成县的气候条件对当地茶叶生产的影响,如茶叶生 长的气候适应性、茶叶生产的气象服务、生产优质茶叶的必要条件等方面,对当 地的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文成县茶叶生产概况文成县现有茶园面积0.19万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 633.3 hm2,良种 率86.1%,有龙井长叶、龙井43、安吉白茶、乌牛早、迎霜等无性系良种,是浙 江省良种化程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现已建无公害茶园1 266.7 hm2,有机茶园333.3 hm2,其中176.8 hm2茶园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 证2009年全县年产茶叶318 3总产值7 480万元,其中刘基贡茶等名优茶258 t,产值6 250万元茶叶已成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着全县已组建了文成县日省名茶开发有限公司、文成县帝口茶叶专业合作社、 文成县周山茶业有限公司和文成县西山茶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12家, 其中通过QS认证茶厂4家,有机茶认证5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示范性 合作社1家注册了“刘基贡''、"日省”、"贤家III”等7个商标,其中“日省”牌被 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伯温”牌被评为温州市著名商标,“百丈漂”牌 被评为温州市名牌产品在改进完善"刘基贡''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 夏秋香茶、秋季乌龙茶和文成白茶,进一步丰富了茶叶花色品种,提高了夏秋茶 利用率,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北京、上海、江苏、山西、温州等大中城市 建立文成茶叶直销窗口 27家今后文成县将以打造“生态旅游县”为契机,依托科研单位的科技优势、优越 的自然环境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有机茶和生态茶,打响“刘基贡”茶品牌,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
2茶叶的发展前景在浙江省种植的各种农产品中,茶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重要的经济作 物和创汇农产品,茶叶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当地部门 十分重视发展茶叶生产,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并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 专注于推广一些资金、技术、政策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叶的快速发展 而在其他一些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地区,如上虞、余杭、诸暨、宁海、绍兴等地, 政府也对发展茶叶生产给予较大力度的扶持由此可见,茶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和较低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文成县位于浙南山区,不用搭棚、增温,就可生产较优质茶叶为了提高茶 叶的生产水平,各地在平地、高山地区,利用各种方式生产反季节产品文成县 发展茶叶生产,不仅注重其经济效益,还有效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3文成县茶叶生产的气候资源分析3.1 温度文成县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夏温差较小(表 Do年均气温在13 C以上,4—11月的平均气温均大于13 °C,全年大于10 ℃ 的积温在3 000〜4 500 ℃以上,高者可达5 561.7 ℃0 一般多年平均最低气温多 在10 ℃以上的地区,都可以种植茶叶[3-4]。
可见,文昌县具有发展茶叶生产的 气温优势3.2 水分茶树生长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分,水是茶株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休眠期间耗 水较少[5]茶园在整个生育期的总蒸发量约为900mm,在生长期间的日蒸发量 约为5 mm,高者可达10 mm以上茶叶的新梢在采摘过程中不断萌发,因向需 要连续地补充水分,以维持其生长所需研究表明,每生产1 kg鲜茶,茶叶平 均耗水量达1 000〜1 270 kg因此,若要进行优质、高产、稳产的茶叶生产,年 降雨量宜在1 500 mm左右,月降雨量在100 mm以上整个生长季节的降雨量 最好维持在1 000 mm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文成县7个月的降水在100 mm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 579.0 mm, 3—9月 降水量超过100 mm (表2)其中:3—4月春雨绵绵,可为春茶萌发提供充足水 分;5—6月降水量分别为211.4、253.3 mm,处于梅雨季节,当地年平均蒸发量 1 249.8 mm,降水大于蒸发量522.8 mm;年相对湿度80%,变化幅度为76%〜83% 可见,文成县的水分资源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对夏茶的生产十分有利3.3 日照茶树耐荫、喜弱光,属亚热带耐荫性的多年生植物。
茶树有机体中90%^95% 的干物质靠光合作用合成茶树鲜叶含有大量叶绿素,即使在弱光条件下,也能 有效地利用日光中的蓝紫光和紫外线[2]云雾多时,空气湿度较高,温度适中, 柔和的漫射光有利于增加茶叶中的氮含量和芳香物质在茶树生长期间,茶叶品 质在日照百分率小于45%的条件下较优,若小于40%则品质更优因此,平原 地带日照强、遮荫条件差,不太适宜发展茶叶生产,茶叶生产更适宜种植在高山 多云雾的冷凉山区文成县山地资源丰富,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在远离城镇和公路的山 地,空气清新,土层深厚疏松,环境质量较好,分布有大量茶园当地的云雾天 气较多,全年平均总云量达7.1成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和适 宜茶树生长的山地土壤环境,十分有利于茶叶的优质生产[2]4文成县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4.1 冬季气温较高茶树喜温湿条件,在高山或浙北地区,冬季或早春极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这些地区的1月年气温最低,2-3月容易发生倒春寒,均不利于茶叶的生产 而文成县的平均气温要比全省各地高卜4 C,则受到冻害或倒春寒的影响较小 2004年春季,浙江大部分地区的早生品种受春寒影响严重,对文成县茶区的影 响并不大。
2008年初,文成县早茶生产受到冰冻雨雪天气的较大冲击,采摘期 有所延迟,不少茶园减产近20%,但仍远小于浙江其他茶园近50%的减产量[2]4.2 早生品种资源丰富茶树早生品种包括在全国许多茶区引种的龙井长叶、龙井43、安吉白茶、 乌牛早、迎霜等,丰富的品质资源极有利于发展茶叶生产当地的气候资源优势, 加之萌芽早的茶树良种,使茶叶生产可较其他地区提早上市10〜15 d,在文成县 于3月初采制名优茶时,浙北地区的茶芽还处于休眠状,为新茶上市抢占了有利 先机,也有利于开拓市场和提高效益4.3 性天气对茶叶生产的影响5.1 局温干■旱据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研究,茶叶的生育在最高气温N35 ℃、日平均 相对湿度V60%、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以下时会受到限制,如果这种 不利的环境条件维持8〜10 d,茶叶就会由此受害[1]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 旦被副太平洋高压控制,往往持续保持高温晴朗天气,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因 而影响水分对茶株的供应,轻则生长受阴,叶片受害,重则整株死亡因此,夏、 秋旱是影响文成县秋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5.2 暴雨洪涝茶叶生产遇连续性大到暴雨或台风暴雨天气均会受到较大危害。
以台汛期限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区分洪涝灾害程度,即降水量距平百分率230%为特大水年, 10%〜29%为大水年,<10%为无洪涝灾害年1953—2007年文成县发生洪涝灾 害的年份共有15年,占27%,对茶叶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3 倒春寒茶叶在春季气温N5 c时开始萌芽当地受海陆风的作用,其平均气温较周 边地区较高,发生倒春寒天气的频率较低但当强冷空气入侵而遭遇倒春寒天气 时,对茶叶产量影响依然很大[2]统计数据表明,当文成县出现暖冬天气时, 往往在春季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其中,2月底温度越高,3月至4月初越容易 出现倒春寒的天气,且温度骤降范围可达10 ℃以上,严重危害茶叶生长6参考文献[I]张锦镇.乐清市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 (19): 34-35.[2]吴履平,温正军,骆耀平.发展温州茶叶生产的思考[J].中国茶叶加工, 2004 (4): 15-17.[3]李云杰.宜宾县茶叶生产适应性气候分析及高产对策[J].四川气象,2005 (4): 25-27.[4]王远泰,雷玄肆.浮梁县发展茶叶生产的气象条件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 2005 (2): 33-35[5]林建忠,潘永地.泰顺丘陵山区气候与茶叶优质高产对策[J].浙江气象, 2007, 28 (2): 2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