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设计中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应用范文.docx
7页平面设计中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应用范文 一、矛盾空间表现技法的运用 矛盾空间的表现技法最初是由荷兰现代艺术大师埃舍尔创立的,其具体指利用二维平面空间的局限性创造出客观世界不存在的、有悖常理的空间构造的绘画手法这一手法能够将立体三维空间同平面二维空间突破性地穿插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怪诞而又新奇的视觉效果,从而使观者产生视觉上的错乱感具体来讲,在平面设计中创造矛盾空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共用面将不同视点联合,使物体各视角形态并置在一起的矛盾空间创立手法二是将物体所在空间的近景、中景、远景等景别的前后顺序打乱,而后开展错位衔接的矛盾空间创立手法无论是上面哪种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表现相悖的空间关系,激发受众的探究兴趣,进而更好地传达设计思想下面,笔者就选取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作品中在矛盾空间塑造方面最为典型的两幅海报为例,举例说明其具体的运用方式首先来看福田繁雄为日本松屋百货集团成立130周年创作的庆典海报在这幅作品中,福田繁雄选择了不同视点联合的方式营造矛盾空间--画面中的两个人,一个为俯视角度,一个为仰视角度,两个人的不同视角使人们对空间的形态产生了疑问,再用上黑色同灰色两种极易产生视错的色彩搭配,更加强了画面的新奇效果,使受众获得了独特而富有趣味的视觉享受。
再来看福田繁雄1987年个人展览作品《思考》在这幅作品中,福田繁雄将坐于台前思考的一个人分别以仰视、俯视、前视、后视四个角度表现出来,四种不同的状态以单纯的黑色线条串联这样,观者欣赏海报时目光就会随着线条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从而产生错视的跳跃感,体会到海报的玄机所在 二、拼贴重组表现技法的运用 超现实主义的拼贴重组技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联性不大甚至毫不相干的物体形象糅合在一起的绘画手法 这一手法能够将来源于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物象创造性地组合到一起,给人们一种荒诞感与幻觉感设计师可借鉴这一思想,对参与作品创作的素材展开创造性的全新组合,从而带给受众非同以往的视觉体验具体来讲,平面设计中拼贴重组的表现技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一是来源不同的物象间的拼贴重组,即在多个物象中选取一部分重构成一个物象的设计手法这一手法能够创造出从形式到内涵的全新的物象,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二是将单个物象打散,选取局部展开拼贴、重组,使之在保存一定原意功能的根底上产生新的意义这一手法颠覆了人们对物象固定组合的认知,极富视觉冲击力下面,笔者就选取两幅较为典型的拼贴重组海报为例,对其的具体运用开展详细分析。
首先来看德国鬼才设计师迪米屈里·丹尼洛夫为英国百货公司创作的广告《Harvey Nichols》在这幅作品中,设计师采用了不同物象间的拼贴重组对素材开展设计画面以三个衣着整齐得体、时尚大气的商务人士为主体,左边两位男士手扶膝盖、身子前倾,右边的女士左手拿着化妆镜,右手涂着口红,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三人的头部分别被替换成了蓝眼睛兔头和白光灯泡受众看到这幅作品往往会被其中古怪的场景所吸引,从而加深了对画面的印象再来看冈特·兰堡为戏剧《戏子》设计的同名宣传招贴在这幅作品中,冈特·兰堡选择了人体解构图形中的脚部残像作为整体物象的代表,通过点地、外撇等芭蕾舞基本脚位造型组合成了一幅全新的图像整幅海报中参与拼贴重组的素材来源于同一事物,即芭蕾舞者,并且基本保存了原物象的表意功能,即跳舞、舞蹈,这使得受众既能体会到拼贴创作的视觉乐趣,又不影响对招贴宣传意图的了解,非常实用且富有艺术感 三、夸张变形表现技法的运用 夸张变形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经常出现,其具体指将画面主体物象开展局部夸大或异体变形,使其得到突出表现的造型手法这一手法能够打破客观物体的常规比例,令画面产生一系列奇异的视觉效果,从而强化作品内容的表达。
设计师可借鉴夸张变形技法来增强平面设计对受众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其传播效率具体来讲,在平面设计中夸张变形技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基于物体大小、长宽、纵深等表层属性或具象属性的夸张变形这类夸张变形手法往往脱离了客观自然物体的真实面貌,呈现出丑与荒诞的趣味,其优势在于表意较为直观,能够使受众快速关注到作品要表达的意图,方便人们记忆二是基于物体速率、性能等深层属性的夸张变形这类手法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既给受众带来了感官刺激,又让他们在物体的必然性和图片的夸张结果之间产生了思考,从而到达了传达作品内涵的目的下面,笔者就以两幅夸张变形运用较为典型的海报为例,对其操作方式开展详细分析首先来看英国某汉堡公司的促销广告设计师以具象属性夸张变形的方式描绘了一个男人吃惊的表情--画面中,男人嘴巴张大,甚至漏出了声带,下颌脱出到胸膛的位置受众观看到如此夸张的表情心中自然会产生疑问:是什么让一个人如此惊讶?广告主体右侧的"肉馅食物加量不加价"的促销标语随即给出了答案 整幅作品通过人物局部的比例夸大处理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到达了方便人们快速阅读并记忆广告内容的目的,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了广告的宣传作用。
再来看德国某品牌刀具的宣传广告设计师基于该品牌刀具锋利无比的深层次属性对画面主体开展了设计图片中砧板上放置的胡萝卜被刀切成了块状,连木质砧板也被刀切成了条状受众看到作品能够很快联想到道具的锋利程度,从而对品牌产生记忆 四、图底关系表现技法的运用 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图底关系又被称为正负形或反转现象,其具体指利用视觉双关原理使图形与背景在观者视点转换下呈现出主体位置轮换、各有表意功能的创作手法这一手法能够使画面"图中有图、景中有景",令观者体验到目光流转之间的乐趣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可借鉴超现实主义的图底关系,在绘制一图形(主体图形)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另外一图形(背景)的形状,将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共用边缘及主次关系处理得当,从而使画面在观者的视觉转换中呈现出视幻效果需要提起的是,设计师在图底置换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主体图形与画面背景在面积上的均等,如此才能满足两个图形(图与底)共用图形轮廓边缘的根底条件;二要注意主体图形和背景轮廓的状态为半封闭式,这样有利于图形未封闭部分间的相互联系 下面,笔者就以两幅图底关系运用较为典型的海报为例,举例分析其具体运用。
首先来看萨尔瓦多·达利为荷兰超现实主义设计展览创作的海报《红唇沙发》在这幅作品中,设计师选择了红色嘴形的双人沙发作为画面的主体图形,接着又选择了一个化着精致眼妆的性感女郎作为背景,沙发的摆放位置恰好位于"女郎"的嘴部这样,随着受众视点的流动,唇形沙发就会忽而自成一体,忽而同背景相融合,从而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意趣再来看福田繁雄于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在这幅作品中,设计师将白色的女性腿部同黑色的男性腿部以上下交替的关系重复并置,这样,两种图形就实现了虚实互补,使画面在受众视点转换下出现正倒位图底翻转的错视效果,从而传达出简洁、有趣的作品风格 总而言之,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思想与技法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为公众打开了神奇视觉世界的大门,进一步满足了当代人们日益增多的审美需求作为新时期的艺术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绘画同设计的联系,从中找出二者的契合点,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进而为广阔群众带来更为优秀、更富创意的作品 第 7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