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社区治安调研报告.doc

38页
  • 卖家[上传人]:l****
  • 文档编号:291939627
  • 上传时间:2022-05-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0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区治安调研报告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楼房逐渐取代了平房,人们都住进一幢幢的单元楼,城市社区建设快速开展但是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多,社会成分复杂,人际关系淡化,邻居间互帮互助、团结一家的特点减弱,给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时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犯罪在类型上的特点表现为以侵占财产为目的财产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居首位,约占80%左右,而且侵犯人身权利的伤害以及卖淫嫖娼等性犯罪日益增多 为此,我们对管辖范围内的社区治安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在社区治安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区治安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密度大,存在大量消防隐患目前我们所管辖范围内的街道,外来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大由于本地农村居民为多收取房租费,无视规章制度,随意搭建违章建筑,房屋密集,通道堵塞,群租现象普遍存在加上,现有街道根底设施相对滞后,道路狭窄,不少木结构老房子电线纵横交错,埋下了严重的火情隐患 〔二〕、实际居住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在街道居住的外来人员大多来自经济落后地区,他们受教育较少,文化程度较低据抽样调查,街道居住的外来人口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89.8%,其中50岁以上的外来人员根本上是文盲。

      同时,当地居民虽然收入较高,但由于长期 受小农意识影响,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一些年轻人不思进取,不务正业,逐渐形成不良的社会习俗 〔三〕、外来人员低龄化开展趋势明显到此的外来务工人员以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占多数,男性比例为67%,16周岁—40周岁的比例占72%,同比上升7.8%以低龄化为开展趋势的外来人员大大降低了人口的平均年龄其中有相当一局部外来年轻人由于生存环境、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生活,逐步演变成城市边缘人群,容易因外界诱因而导致心理失衡 〔四〕、劳动力过剩,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到此的外来人员的流入大多带有盲目性,具有专业技能或特长的人不多调查显示,其中自称有根本劳动技能的仅占36.8%,无劳动技能的占63.2%,所以大多数外来劳动力只能选择当地居民不愿从事的脏、累、重的体力活,劳动条件差,收入又低,还有相当一局部外来人口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因此他们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在外来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很容易孕育为违法犯罪动机,致使一局部人铤而走险 〔五〕、以地缘或亲缘为居住纽带,排外性强。

      在街道居住的大局部外来人口都是靠亲戚或老乡的介绍和带着流入的,这种成群结队的流动和集中居住方式,使其形成强烈的排外心理,为滋长拉帮结派、抱团结伙甚至开展成团伙犯罪提供了外在条件 二、加强街道治安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基层管理组织第一,在社区中建立户籍民警执勤室,使民警紧贴群众,不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而且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群众有困难可以及时找警察;另外建立执勤室不仅维护了社区内部治安秩序,而且也加强了外部巡查,控制了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各个社会层面,从而保障社区内外良好的治安秩序第二,建立社区保安巡逻队,加强社区内部巡逻确保社区内的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在力度、时间和空间上有绝对的优势总之,公安民警和保安在城市社区内不断流动和频繁出现,不但会方便社区居民,而且还给犯罪分子极大的威慑力,减少犯罪得手的时机,从而有效地减少犯罪,到达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对外来人员实行分层次和落脚点管理要按照“重点对象重点管控、视线对象动态管理、一般对象效劳为主〞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效劳和管理工作特别要关注从事美容美发、废旧品回收、拾荒等特殊行业以及无业人员的管理。

      同时还要落实“以房管人〞的“落脚点〞管理措施,标准出租屋管理,有效防止出租房成为流动人口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藏身匿迹的“死角〞尤其要根据北京房屋出租的有关规定,严格落实“谁出租、谁负责〞的房东责任,充分发挥其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作用,逐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把违法违规出租房屋、不履行治安责任的出租房主,作为管理的重点,加大处分力度,减少漏登漏管和不履行管理责任等问题 〔三〕、宣传教育与重点帮教矫正结合 开展城市社区的宣传教育,是城市社区管理的根底,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来提高居民素质,消除产生犯罪的主观条件,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和积极性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通过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及高尚情操教育,使居民了解目前治安状况及预防犯罪与本身利益的关系,树立共同创立美好家园的集体主义思想,净化社会环境,预防犯罪其次是文化知识教育,通过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根底文化知识、法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使社区居民自觉守法并懂得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打击和预防犯罪 除宣传教育以外,城市社区还应加强重点帮教,实现城市社区的矫正在西方法治兴旺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都早已经确立并都实施了社区矫正政策,以2000年数据统计为例,加拿大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在全世界最高,到达79.76%,澳大利亚到达77.48%,新西兰为76.15%,法国为72.63%,美国为70.25%,韩国和俄罗斯较低,但也分别到达45.9%和44.48%。

      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03年7月2022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刑事政策逐步想科学化的方向前进城市社区帮教、矫正组织主要由社区户籍民警、社区管理干部、社区居民、有关单位人员等几个方面代表组成,对于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和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实行教育挽救和稳固作 用,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更加要加强帮教矫正力度,关心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应及时给予帮助,及时解决问题,促使其良性转化,减少犯罪和再犯罪的可能性 第二篇:社区治安调研报告关于外来人口对社区治安影响的调研报告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楼房逐渐取代了平房,人们都住进一幢幢的单元楼,城市社区建设快速开展但是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多,社会成分复杂,人际关系淡化,邻居间互帮互助、团结一家的特点减弱,给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时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犯罪在类型上的特点表现为以侵占财产为目的财产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居首位,约占80%左右,而且侵犯人身权利的伤害以及卖淫嫖娼等性犯罪日益增多 为此,我们对管辖范围内的社区治安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在社区治安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社区治安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密度大,存在大量消防隐患目前我们所管辖范围内的街道,外来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大由于本地农村居民为多收取房租费,无视规章制度,随意搭建违章建筑,房屋密集,通道堵塞,群租现象普遍存在加上,现有街道根底设施相对滞后,道路狭窄,不少木结构老房子电线纵横交错,埋下了严重的火情隐患 〔二〕、实际居住人口素质普遍较低在街道居住的外来人员大多来自经济落后地区,他们受教育较少,文化程度较低据抽样调查,街道居住的外来人口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89.8%,其中50岁以上的外来人员根本上是文盲同时,当地居民虽然收入较高,但由于长期 受小农意识影响,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一些年轻人不思进取,不务正业,逐渐形成不良的社会习俗 〔三〕、外来人员低龄化开展趋势明显到此的外来务工人员以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占多数,男性比例为67%,16周岁—40周岁的比例占72%,同比上升7.8%以低龄化为开展趋势的外来人员大大降低了人口的平均年龄其中有相当一局部外来年轻人由于生存环境、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生活,逐步演变成城市边缘人群,容易因外界诱因而导致心理失衡。

      〔四〕、劳动力过剩,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到此的外来人员的流入大多带有盲目性,具有专业技能或特长的人不多调查显示,其中自称有根本劳动技能的仅占36.8%,无劳动技能的占63.2%,所以大多数外来劳动力只能选择当地居民不愿从事的脏、累、重的体力活,劳动条件差,收入又低,还有相当一局部外来人口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因此他们经常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在外来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很容易孕育为违法犯罪动机,致使一局部人铤而走险 〔五〕、以地缘或亲缘为居住纽带,排外性强在街道居住的大局部外来人口都是靠亲戚或老乡的介绍和带着流入的,这种成群结队的流动和集中居住方式,使其形成强烈的排外心理,为滋长拉帮结派、抱团结伙甚至开展成团伙犯罪提供了外在条件 二、加强街道治安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基层管理组织第一,在社区中建立户籍民警执勤室,使民警紧贴群众,不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而且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群众有困难可以及时找警察;另外建立执勤室不仅维护了社区内部治安秩序,而且也加强了外部巡查,控制了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各个社会层面,从而保障社区内外良好的治安秩序第二,建立社区保安巡逻队,加强社区内部巡逻。

      确保社区内的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在力度、时间和空间上有绝对的优势总之,公安民警和保安在城市社区内不断流动和频繁出现,不但会方便社区居民,而且还给犯罪分子极大的威慑力,减少犯罪得手的时机,从而有效地减少犯罪,到达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对外来人员实行分层次和落脚点管理要按照“重点对象重点管控、视线对象动态管理、一般对象效劳为主〞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效劳和管理工作特别要关注从事美容美发、废旧品回收、拾荒等特殊行业以及无业人员的管理同时还要落实“以房管人〞的“落脚点〞管理措施,标准出租屋管理,有效防止出租房成为流动人口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藏身匿迹的“死角〞尤其要根据北京房屋出租的有关规定,严格落实“谁出租、谁负责〞的房东责任,充分发挥其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作用,逐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把违法违规出租房屋、不履行治安责任的出租房主,作为管理的重点,加大处分力度,减少漏登漏管和不履行管理责任等问题 〔三〕、宣传教育与重点帮教矫正结合 开展城市社区的宣传教育,是城市社区管理的根底,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来提高居民素质,消除产生犯罪的主观条件,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和积极性。

      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通过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及高尚情操教育,使居民了解目前治安状况及预防犯罪与本身利益的关系,树立共同创立美好家园的集体主义思想,净化社会环境,预防犯罪其次是文化知识教育,通过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根底文化知识、法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使社区居民自觉守法并懂得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打击和预防犯罪 除宣传教育以外,城市社区还应加强重点帮教,实现城市社区的矫正在西方法治兴旺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都早已经确立并都实施了社区矫正政策,以2000年数据统计为例,加拿大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在全世界最高,到达79.76%,澳大利亚到达77.48%,新西兰为76.15%,法国为72.63%,美国为70.25%,韩国和俄罗斯较低,但也分别到达45.9%和44.48%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03年7月2022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刑事政策逐步想科学化的方向前进城市社区帮教、矫正组织主要由社区户籍民警、社区管理干部、社区居民、有关单位人员等几个方面代表组成,对于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和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实行教育挽救和稳固作 用,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更加要加强帮教矫正力度,关心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