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简介及专业介绍.doc
21页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简介及专业介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简介及专业介绍2011 年 10 月 06 日 16:19 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更多 摘要:摘要: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始建于 1926 年秋,是中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心理学系之一,由 著名心理学家唐钺、孙国华、周先庚等人创建,为清华大学理学院六大系之一清华大学与心理学渊源颇深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王国维是首个将心理 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1922 年,清华学子张耀翔创办了中国第一本心理学刊物 《心理》,并组织成立中国心理学协会1926 年清华大学设立教育心理学系,两年后改为心理学系,1952 年院系调 整,该系并入北大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也创造了中国心理学界的辉煌历史,培养了一大批心理 学界的领军人物2008 年 5 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复建,与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立长期的的战 略合作关系,并得到威盛集团王雪红夫妇的帮助2009 年起心理学系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文理兼招同时在校内 选拔有跨学科创新能力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始建于 1926 年秋,是中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心理学系之一, 由著名心理学家唐钺、孙国华、周先庚等人创建,为清华大学理学院六大系之 一。
最初,清华大学设立的是教育心理学系,考虑到教育学属于师范院校教育 范围,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清华文理科综合性大学的性质,1928 年,教育心理学 系改为心理学系心理学系第一任主任是唐钺自 1930 年起,系主任先后由孙国华、周先庚 轮流担任受美国近代实验心理学流派的影响,心理学系强调心理学基础理论 的教学与研究,开设的课程侧重自然科学心理学系还建立了普通心理学实验 室和实验心理学实验室,研究重点放在心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1932 年,设立 了心理学研究所(后改为研究部),开始招收研究生1934 年院系调整定型时,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是清华大学理学院六大系之一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并入联大文学院哲学心理学系,改为 心理学组,仍兼受清华理学院领导1952 年院校调整以后,心理学系随理学院 并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的领 军人物,当时在心理学系任教的著名学者有唐钺、孙国华、周先庚、沈履、陈 立等人,他们都是中国心理学史的缔造者心理学系几经风雨,其间还培养了 一批著名科学家如,我国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的开拓者和传播者,1931 级的郑 丕留;现代试管婴儿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1933 级的张民觉;著名心理学家, 1935 级的曹日昌,我国最早将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倡导者之一, 为我国心理学科的兴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将清华精神带向世界,并 为清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1979 年 10 月,清华大学建立教育研究室(后改为教育研究所),下设应用 心理学研究室1987 年,清华大学建立了高校最早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学 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并开设了《青年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 理学》、《认知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课程,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2000 年教育研究所设立了心理学研究室2003 年拥有了 应用心理学系硕士点陆续培养出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 40 多人2006 年 4 月,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批准成立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为开展前沿 的心理学理论研究提供很好的平台2007 年 12 月,清华大学成立由谢维和副 校长为组长,李强、钱颖一、彭凯平等为成员的心理学筹备工作小组,2008 年 5 月,凝聚着几代人努力的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终于恢复建立为进一步拓宽复建后的心理学系的国际视野,推动清华大学在心理学领域 的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开展跨学科前沿性研究,2008 年 5 月学校成 立“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研究中心”,重点加强心理学系在复建中与伯克利 加州大学的合作。
复建后的心理学系将秉承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多学 科优势,积极开创跨院系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断提高心理学教学 和研究水平,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争取早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心理学创新 型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学术研究基地姓名:樊富珉姓名:樊富珉 教授、博士生导师当前职务:心理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专长: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与训练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危机干预生涯发展规划与产业心理咨询联系方式:清华大学伟清楼 503 室62794980(办公室)ffm@教育背景教育背景1973-1977 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设备及工艺专业学习1984-1986 年清华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班学习1990-1991 年日本筑波大学心理学系进修(教育部公派外国人研究员)主攻“心理咨询”,师从于日本著名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家松原达哉教授2000-2002 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合办“心理方向博士班”结业,师从于著名华人心理咨询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林孟平教授工作履历工作履历1977-1979 清华大学机械系教师,学生员1979-1984 清华大学团委常委、文化部长、学生部就业指导小组成员1986-1992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从事应用心理学与比较德育研究,讲授《社会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比较德育》等课程1992-1996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1992-1994),硕士生导师,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兼任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1997-2001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哲学社会学系副系主任(1995-1999)2001-200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室教授,应用心理学硕士点负责人,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2008-至今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学术兼职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心理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连续 6 年担任专委会主任委员 2000-2007);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伦理工作组主任担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委;《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担任《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社会心理研究》等特约评审;担任(台湾)《与谘商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2008/10-2012/9)国际行为发展学会(ISSBD)会员日本产业心理咨询学会(JSIC)会员日本学生相谈学会(JSSC)荣誉会员(大学心理咨询学会)社会兼职社会兼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心理治疗师考核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专长: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咨询与训练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危机干预生涯发展规划与产业心理咨询专业资格: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2007-至今)注册号码:D-06-010研究概况研究概况科研项目(近年)序号 课题名称课题来源启动时间结题时间课题经费(万)本人角色1危机干预治疗规范与示范研究科技部2010201210.5 本子课题负责人2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关键技术示范科技部201020124本子课题负责人3表达性艺术方法在地震灾区的进阶培训研究香港大学201020118.5项目负责人4表达性艺术方法在灾区中小学应用探索研究香港大学2009201015项目负责人5西部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沿海集团2009201010项目负责人6我国大学生自杀预防及生命教育研究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0820115.2课题负责人7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李家杰基金2009201030本子课题负责人8北京热线建设与运营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会2009201071.216本子课题负责人9四川地震灾区教师心理培训与研究香港大学2008 年2009 年38.65 万(港币)项目负责人10身心灵模式应用研究香港大学2008 年2009 年6 万(港币)课题负责人11贫困地区农村中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2007 年2008 年8.9 万项目负责人12中国自杀研究文集与研究报告李家杰珍爱生命基金2007 年2009 年10 万子课题负责人13西部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福特基金2006 年2007 年15.5 万负责人14大学生自杀及其预防研究北京市教委2006 年2007 年4.5 万负责人15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2004 年2007 年4 万子课题负责人16高校危机干预大纲编制北京市教育工委委托项目2004 年2004 年0.6 万负责人17华人文化与心理模式研究香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2001 年2003 年26.4 万港币 负责人18SARS 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模式研究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2003 年2004 年3 万元负责人奖励与荣誉奖励与荣誉1、2001 年 6 月获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2、2002 年 12 月主持课题《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编制》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3、2003 年 7 月 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4、2003 年 9 月 获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5、2003 年 11 月获清华大学研究生 “良师益友” 称号6、2003 年 12 月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获一等奖)7、2004 年 12 月作为第二负责人,与北航王建中合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工作体系构建》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8、2004 年 12 月作为第三负责人,与北京吉利大学边保旗等合作《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构建》荣获 2004 年北京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9、2006 年主讲《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评为清华大学精品课10、2006 年作为第一负责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1、2006 年 9 月被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评选为北京市社会科学专家科普报告团优秀成员12、2007 年 1 月 19 日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就奖”13、2007 年 4 月获北京市总工会“教育创新标兵”14、2008 年 3 月专著《团体心理咨询》获第三届“朱智贤心理学奖”15、2008 年 11 月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16、2008 年 12 月主讲研究生《成功心理训练》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17、2009 年 3 月第三次获得清华大学研究生第 11 届“良师益友”称号。
18、2009 年参加主讲的《与爱同行: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节目》光盘 获中宣部奖励学术成果学术成果主要著作主要著作樊富珉 何瑾编著《团体心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7 月樊富珉 张天舒主编《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8 月陈丽云 樊富珉 梁佩如编著《华人文化与团体: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2009 年 1 月樊富珉,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心理治疗手册,车文博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年 12 月,第783-835 页陈峰 樊富珉主编,热点中国:转型时期的挑战,(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8 年樊富珉主编《团体咨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年 5 月)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年 2 月)樊富珉 费俊峰编著《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1 月)樊富珉 林永和主编《心理素质:成功人生的基础》北京出版社(2005 年 6 月)樊富珉 王建中主编《当代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