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单元 血液.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60456526
  • 上传时间:2024-03-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单元 血液 血液大纲内容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内环境与稳态(2)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3)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及其功能(1)红细胞生理:数量、功能、生理特性、造血原料、辅助因子(2)白细胞生理:数量、生理特性、功能(3)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及其功能血液的凝固和抗凝(1)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2)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血型(1)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反应(2)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3)输血原则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围绕在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稳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比容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如:红细胞比容——  ·男:40~50%   ·女:37~48%   ·新生儿:55%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血液的粘滞性:血液4~5 血浆1.6~2.4  ·血浆的pH值:7.35~7.45主要是NaHCO3/H2CO3  ·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300mOsm/(Kg·H2O)         = 770kPa 或 5790mmHg    血浆渗透压 =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形成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物质(主要为NaCl)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清蛋白)压力大:300mOsm/(Kg·H2O)小:1.3mOsm/(Kg·H2O)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浆容量第二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一、红细胞生理  1.数量   男:4.0~5.5× 1012/L Hb:120~160g/L  红细胞比容:40%~50%  女:3.5~5.0×1012/L Hb:110~150g/L  红细胞比容:37%~48%  2.功能:  ①运输O2、CO2   ②缓冲血液pH值    3.生理特性:  ①渗透脆性  概念: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指标:常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  正常值: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  影响因素: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  ②悬浮稳定性  概念:RBC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 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RBC沉降速度  正常值:男:0~15mm/h, 女:0~20mm/h  影响因素:血浆成分影响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无关  1.白蛋白、卵磷脂可抑制红细胞叠连  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促进红细胞叠连  ③可塑造变形性;  概念:RBC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的特性  影响因素:与表面积/体积呈正相关;与RBC膜弹性呈正相关;与RBC内粘度呈负相关  4.造血:  生成原料:铁、蛋白质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促成熟因子:VitB12、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②雄性激素    二、白细胞生理  1.白细胞  白细胞数量:(4~10)x109/L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名称百分比(%)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衰老的红细胞嗜碱性粒细胞0~1释放肝素、组织胺,参与过敏反应,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0.5~5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过敏反应淋巴细胞20~40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3~8吞噬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  三、血小板生理  数量:100~300×109/L  生理功能: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修复  作用:  ①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②参与生理止血的各个环节    ◇生理止血  正常时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过程:小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血液凝固  出血时间:正常1~3min血小板)  凝血时间:依方法而定凝血因子)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1.释放缩血管物质,使受损小血管收缩  2.黏着、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  3.在血液凝固中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凝血因子,参与并加速血液凝固,完成生理止血  4.凝血块儿中的血小板收缩,引起血块儿回缩,挤出其中的血清,使凝血块更加坚实  5.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第三节 血液凝固和抗凝  ◇血液凝固: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  ◇血清:血凝后,血凝块回缩释出的液体    ◇凝血因子:  因子Ⅲ存在于血管外组织  因子Ⅳ、PF3外,余为蛋白质  因子Ⅱ、Ⅸ、Ⅹ、Ⅺ、Ⅻ均为酶原  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需维生素K  因子Ⅴ、Ⅷ为辅助因子  因子Ⅷ、Ⅸ、Ⅺ缺乏分别引起甲、乙、丙型血友病  ◇凝血过程: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比较 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启动方式ⅫⅢ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多全部来自血液少组织因子参与速度慢快  ◇抗凝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  ①抗凝血酶Ⅲ:灭活Ⅱa、Ⅶa、Ⅸa、Ⅹa、Ⅻa           (与丝氨酸残基结合)  ②肝素: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2000倍)。

        ③蛋白质C:1)灭活因子Ⅴ、Ⅷ        2)限制因子Ⅹa与血小板结合        3)增强纤溶  ④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第四节 血型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反应: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红细胞可凝集成簇,这个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意义:输血反应、血型鉴定   1.ABO血型系统  根据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分:A、B、AB、O血型红细胞上抗原(凝集原)血清中抗体AA抗BBB抗AABA和B无O无抗A和B抗    2.输血原则:正常情况下,必须同型血相输,特殊情况:O型→其他型血,但必须缓慢、少量(<200ml)  3.交叉配血试验    4.Rh血型系统    2.意义:主要对Rh(-)的人而言,有一定危险性  1)Rh(-)的人输血时    2)Rh(-)的母亲怀孕时    血型鉴定    【例题】血清与血浆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有( )  A.钙离子  B.球蛋白  C.白蛋白  D.凝集素  E.纤维蛋白原  【例题】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  A.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B.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C.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D.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E.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例题】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 )  A.B型  B.AB型  C.A型  D.O型  E.A型或B型  【例题】A型血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人血清相遇时,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  A.聚集  B.粘着  C.叠连  D.凝集  E.凝固 【例题】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红细胞出现( )  A.聚集  B.粘着  C.叠连  D.凝集  E.凝固 【例题】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  A.钙离子  B.无机离子  C.小分子物质  D.胶原蛋白  E.清蛋白   【例题】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  A.因子Ⅻ  B.因子Ⅱ  C.因子Ⅹ  D.因子Ⅲ  E.因子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