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生复习改word版.doc
17页动物生物学复习1、 鱼类水盐平衡:(P266)(1)软骨鱼:肾对调节体内渗透压起着重要作用完全海生的软骨鱼在血液中积累大量尿素,浓度达2%~2.5%,使血液渗透压高于海水,致使海水不断深入体内进入体内的多余水分经肾排出,多余的盐分经直肠背面的肾外排盐结构即直肠腺排出硬骨鱼:淡水与海水含盐浓度相差很大,也与生活在其内的鱼类体液浓度不同,淡水鱼和海水鱼具有不同的体液调节机制来保证生命的正常运行海生硬骨鱼的血液盐浓度低于周围海水,体液大量渗出,机体面临失水的危险为补偿体液的丧失,他们大量吞咽海水,而进入体内的过多的盐分通过位于鳃上皮的泌氯腺排出为保存水分,肾小体大部退化,肾排出的尿量极小淡水硬骨鱼的血液浓度高于周围水环境,水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再以大量的稀尿液通过肾排出,以取得平衡,因而肾小体数目极多而泌氯腺具有从水中吸收盐分的机能,以补偿盐的失去2)洄游鱼类如何调节渗透压:洄游性鱼类体表对水分和盐分的渗透压较低,这有利于在海水和淡水中进行渗透压调节当他们有淡水转移到海水时,虽然有一段时间体重体重因失水而减轻,体液浓度增加,但能通过大量吞咽海水补充失水,腮的排盐细胞排出过多的盐分,肾脏的滤过作用急剧减弱,血液浓度有所提高。
泌盐细胞的泌盐机能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却得到加强,尿流量减少进入淡水时,出现短暂体内水分增多和盐分减少,然后通过增加排尿量和保持盐分使体内水分和盐分复趋平衡2 / 172、 海绵动物体制不对称或者辐射对称,胚胎发育中具有“逆转”现象(P60)3、 腔肠动物存在世代交替现象:即有一些水螅型和水母型同时存在的种类,水螅期以无性生殖(即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脱离母体后,又以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螅型个体P66)4、 软体动物第一次出现呼吸器官,出现了所有器官系统5、 环节动物是最早出现分节的动物6、 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一个真正适应陆生的动物蜘蛛不是昆虫,而是节肢动物7、 从生物学特征解释昆虫为何能在地球上如此繁盛:(P147小结)1有翅能飞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一类,也是动物中最早具翅的一个类群,飞翔能力的获得给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扩散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2繁殖力强 昆虫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大多数昆虫产卵量在数百粒范围内,具有社会性与孤雌生殖的昆虫生殖力更强,如果需要,1只蜜蜂蜂后一生可产卵百万粒,有人曾估算1头孤雌生殖的蚜虫若后代全部成活并继续繁殖的话,半年后蚜虫总数可达6亿个左右。
强大的生殖潜能是种群繁盛的基础; 3体小优势 大部分昆虫的体较小,不仅少量的食物即能满足其生长与繁殖的营养需求,而且使其在生存空间,灵活度,避敌,减少损害,顺风迁飞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4取食器官多样化 不同类群的昆虫具有不同类型的口器,一方面避免了对食物的竞争,同时部分程度地改善了昆虫与取食对象的关系; 5具有变态与发育阶段 绝大部分昆虫为全变态,其中大部分种类的幼期与成虫期个体在生境及食性上差别很大,这样就避免了同种或同类昆虫在空间与食物等方面的需求矛盾; 6适应力强 从昆虫分布之广,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延续历史之长等特点我们可以推知其适应能力之强,无论对温度,饥饿,干旱,药剂等昆虫均有很强的适应力,并且昆虫生活周期较短,比较容易把对种群有益的突变保存下来对于周期性或长期的不良环境条件,昆虫还可以休眠或滞育,有些种类可以在土壤种滞育几年,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以保持其种群的延续8、 至少列出六项首次出现在爬行纲中的结构,它们再进化和适应上的意义:颞窝:为发达的咀嚼肌的收缩提供足够的空间羊膜卵:使脊椎动物完全摆脱了在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从而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成为完全的陆生动物次生腭: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内鼻孔后移,使呼吸道通畅,呼吸效率提高。
胸廓:保护内脏,增强了肺呼吸的机械装备新脑皮(神经元构成):具有分析、综合及发布信息的功能,并能联系嗅觉以外的一切感觉泪腺:保持眼球湿润9、 鸟类视觉调节可改变角膜凸度(鸟类所特有)和晶体凸度,称双重调节10、 鸟类适应飞行主要表现在较少体重与加强飞翔能力①鸟类的羽毛轻而坚韧,在维持体温与飞行中起重要作用②减轻体重表现在骨骼高度愈合,且为气质骨;③轻便的角质喙替代牙齿和颌骨;④内脏结构简化,如无膀胱,一侧卵巢退化等⑤适应飞翔的特点有前肢变为翼,高效的双重呼吸系统,发达的胸肌和腿部肌肉,有效的血液完全双循环,伴随能量丰富的食性,是鸟类具有高的新陈代谢率和较高的恒定体温⑥此外,鸟类还具有敏锐的视力,良好的听力;小脑发达,对飞行有极好的协调能力11、 表皮衍生物:鱼类和两栖类的黏液腺,爬行动物的角质鳞,鸟类的羽毛、爪,哺乳类的毛、蹄、指甲等以及发达的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真皮衍生物:鱼类的鳞片、鳍条,爬行类的骨板,哺乳类的鹿角等12、 动物运动方式:P257(1) 变形运动:尾足的运动方式;(2)鞭毛及纤毛的运动;(3)肌肉运动13、 动物体的保护和运动能力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14、 两栖类呼吸方式:肺呼吸(咽式呼吸)、皮肤呼吸、腮呼吸。
P19315、 棘皮动物成体次生五辐射对称,幼虫全部两侧对称16、 皮肌细胞是腔肠动物外胚层里的上皮细胞,又是原始细胞17、 扁形动物的体壁结构为皮肌囊:体壁包裹全身,既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机能18、 骨骼支持系统(P255、脊椎动物骨骼演变(推荐记一下)P256)流体静力骨骼:一个由液体充满的囊,无固定形态,依赖体壁中肌肉维持体型;外骨骼:软体动物外套膜向外分泌碳酸钙成分的外壳,以及节肢动物如蜘蛛、甲壳动物、昆虫等具有以几丁质为主要成分外骨骼,节肢动物分节故其外骨骼分节可活动;内骨骼:脊椎动物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由软骨与硬骨组成19、 软体动物保护机制: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的,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和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外套膜包裹着内脏团、腮甚至足外套膜中具有外套腔,外套膜内侧有纤毛,纤毛有规律的摆动造成外套腔中水流有规律的摆动,很多软体动物的排泄孔、生殖孔、呼吸、肛门甚至于口都在外套膜内,所以软体动物的排泄、生殖、呼吸等生理活动都与外套膜内的水流相关外套膜外侧的表皮还可以分泌石灰质的物质,形成贝壳P100)复习下动生实验中福寿螺那一部分20、 文昌鱼不是鱼,其肠为一直管,在其起始处向前伸出一盲囊,进入咽的右侧称为肝盲囊,其内壁是腺细胞,可分泌消化液,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肝。
肝盲囊是肝的雏形假胎生:卵在子宫内依靠自身卵黄发育,但发育后期,卵黄囊和母体子宫壁相连形成卵黄囊胎盘,由母体供给后期营养21、 犁鼻器:是鼻腔腹外侧的一对盲囊,能感知进入口腔的空气或物体的化学性质22、 趋同进化:有袋类分布在澳洲及附近的岛屿因地理隔离而没有更高级的胎盘哺乳类的竞争之下在澳洲独立、大量的发展起来但由于适应不同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而在外形上与大陆上有相同环境和习性的真兽类相似,这种相似的独立进化叫做趋同进化23、 中胚层和体腔形成:中胚层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体腔囊法:内胚层两侧的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成对的体腔囊,体腔囊与内胚层脱落后,在内外胚层之间发展,便是中胚层中胚层所包围的空隙就是体腔②裂体腔法:植物极的一个细胞,称中胚层的端细胞,分裂成2个原始中胚层细胞,对称的排列在胚孔两侧这2个细胞不断分裂,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条,中胚层之间出现成对的空隙,就是体腔囊24、 鱼纲的取食与消化系统:出现上下颌、真正的牙齿、食管与胃肠的分化、消化腺,软骨鱼类有独立的肝和胰,尤以肝发达,其巨大的肝占体重的20%~25%,其中含有大量密度小于水的鲨稀25、 几种排泄系统:(P260)无脊椎动物中伸缩泡是原生动物调节水盐平衡与排泄代谢废物的细胞器;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原肾型;具有真体腔的软体、环节、节肢动物都有循环系统,体腔与循环系统都参与排泄活动,称为后肾型;马氏管是节肢动物中昆虫纲与多足纲存在的排泄器官。
脊椎动物具有发达的循环系统,典型排泄器官有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原肾型与后肾型不同点:原肾特点之一是由内外胚层内陷形成,另一特点为排泄系统开口只在体表,体内无开口,后肾型肾管不是由管细胞和帽状细胞构成,而是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形成,后肾一段开口在体腔内另一开口在体表机能上有根本区别,首先,后肾管不是深入到动物的体内组织中接受代谢废物,而是代谢废物由血液和体腔液运送到后肾管,再由后肾管加工成尿排出26、 第一次出现外生殖器的是扁形动物,第一次出现生殖腺的是环节动物27、 动物的间接发育(又叫变态发育)(P312):变态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发育成为成虫的过程中,卵孵化后先发育成为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幼虫,在经过一系列变化,发育成为成虫无脊椎典型变态类型为昆虫,分为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见节肢动物昆虫纲)和不完全变态;脊索动物中典型变态为两栖类蛙和蟾蜍,幼虫为蝌蚪28、 几种动物的幼虫形态:毛虫和蝴蝶、家蚕与蛾子、蝌蚪、蝉猴和蝉(知了)、蛴螬也叫蜂蛹和蜜蜂、水虿和蜻蜓29、 从两栖类开始,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2条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体动脉到身体各部,再经体静脉回右心房这种循环称大循环。
肺循环是血液从心室压出,通过肺动脉到肺,经气体交换后,再经肺静脉回左心房这种循环又称小循环由于两栖类的心室只有1个,故称不完全的双循环30、 不完全双循环:因心室无分隔或分隔不完全,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有混合例如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循环只是两栖类的心室无瓣膜,而爬行类的心室有瓣膜两栖与爬行类都是有两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环线路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循环,即完成一次循环需通过心脏两次,但由于心室不分隔,所以体循环的缺氧血和肺循环的多氧血不能完全分开31、 反射弧(P285):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到通路称为反射弧,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单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2、 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P288):脊髓和脑;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间联系起来的神经称为外周神经系统33、 植物性神经系统(P291):又称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机能是支配动物内脏器官的活动,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主要特点是不受意志的支配蛙解剖后仍有心跳)34、 神经系统的演化(P293):最早的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为网状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称为梯状神经系统,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等的神经系统形成神经节,出现有中枢神经系统和链状神经系统2部分的链状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度集中,脑和脊髓是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的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脑从脑发出的脑神经和从脊髓发出的脊髓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无羊膜动物有10对脑神经,而羊膜动物有12对脑神经35、 双重呼吸:鸟类在吸气时一部分新鲜空气经初级支气管进入后气囊贮存,另一部分气体最终进入肺的微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废气经过前气囊排出的同时,贮存在后气囊的新鲜空气再次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因而鸟类无论进行呼气还是吸气均有新鲜气体进入肺内进行交换36、 为什么海绵动物被称为侧生动物?①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有其他多细胞动物没有的“逆转”现象②它们有领鞭毛细胞,而其他多细胞动物没有领鞭毛细胞的结构③海绵动物的细胞没有明显的组织分化,没有器官和系统,只有扁平细胞和领鞭毛细胞④海绵细胞有体壁形成的水沟系统,他们的取食、呼吸生殖等生理功能都离不开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