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药理学.ppt
29页浅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意义,农药学 孙小旭,,,,,目录,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简介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定义 3.植物生长调节剂常见分类 4.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成分机理 5.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6.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要点 7.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点优势 8.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9.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管理法规,,植物生长调节剂 类别: 农药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现已发现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功能物质有: 1.胺鲜酯(DA-6) 2.氯吡脲 3.复硝酚钠 4.生长素 5.赤霉素 6.乙烯利 7.细胞分裂素 8.脱落酸 9.油菜素内酯 10.水杨酸 11.茉莉酸 12.多效唑和多胺等. 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前9大类一、简介,,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定义,,三、常见分类 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 速效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芸苔素,赤霉素等。
延长贮藏器官休眠 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青鲜素,萘乙酸钠盐,萘乙酸甲酯 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赤霉素、激动素、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硫脲,氯乙醇,过氧化氢4,促进茎叶生长 赤霉素、胺鲜酯(DA-6),6—苄基氨基嘌呤,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 促进生根吲哚丁酸,萘乙酸,2,4—D,比久,多效唑,乙烯利,6—苄基氨基嘌呤抑制茎叶芽的生长 多效唑,优康唑,矮壮素,比久,皮克斯,三碘苯甲酸,青鲜素,粉绣宁 促进花芽形成 乙烯利,比久,6—苄基氨基嘌呤,萘乙酸,2,4—D,矮壮素 抑制花芽形成 赤霉素,调节膦 疏花疏果 萘乙酸,甲萘威、乙烯利、赤霉素、吲熟酯,6—苄基氨基嘌呤保花保果 2,4—D,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防落素,赤霉素,6—苄基氨基嘌呤 延长花期 多效唑,矮壮素,乙烯利,比久 诱导产生雌花 乙烯利,萘乙酸,吲哚乙酸,矮壮素 诱导产生雄花 赤霉素,,,切花保鲜 氨氧乙基乙烯基甘氨酸,氨氧乙酸,硝酸银,硫代硫酸银 形成无籽果实 赤霉素,2,4—D,防落素,萘乙酸,6—苄基氨基嘌呤 促进果实成熟 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乙烯利,比久。
延缓果实成熟 2,4—D,赤霉素,比久,激动素,萘乙酸,6—苄基氨基嘌呤 延缓衰老 6—苄基氨基嘌呤,赤霉素,2,4—D,激动素提高氨基酸含量 多效唑,防落素,吲熟酯 提高蛋白质含量 防落素,西玛津,莠去津,萘乙酸 提高含糖量 增甘膦,调节膦,皮克斯 促进果实着色 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比久,吲熟酯,多效唑 增加脂肪含量 萘乙酸,青鲜素,整形素 提高抗逆性 脱落酸,多效唑,比久,矮壮素四、成分机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有机合成、微量分析、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以及现代农林园艺栽培等多种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 20世纪20~30年代,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微量的天然植物激素如乙烯、3-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等,具有控制生长发育的作用 到40年代,开始人工合成类似物的研究,陆续开发出2,4-D、胺鲜酯(DA-6),氯吡脲,复硝酚钠,α-萘乙酸、抑芽丹等,逐渐推广使用,形成农药的一个类别,,30多年来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越来越多,但由于应用技术比较复杂,其发展不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迅速,应用规模也较小但从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80年代已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中国从50年代起开始生产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5,对目标植物而言,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外源的非营养性化学物质,通常可在植物体内传导至作用部位,以很低的浓度就能促进或抑制其生命过程的某些环节,使之向符合人类的需要发展 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特定的用途,而且应用技术要求相当严格,只有在特定的施用条件(包括外界因素)下才能对目标植物产生特定的功效 往往改变浓度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例如在低浓度下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下则变成抑制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多用途,因品种和目标植物而不同例如:①控制萌芽和休眠;促进生根;②促进细胞伸长及分裂;③控制侧芽或分蘖;④控制株型(矮壮防倒伏);⑤控制开花或雌雄性别,诱导无子果实;⑥疏花疏果,控制落果;⑦控制果的形或成熟期;⑧增强抗逆性(抗病、抗旱、抗盐分、抗冻);⑨增强吸收肥料能力;⑩增加糖分或改变酸度;⑪改进香味和色泽;⑫促进胶乳或树脂分泌;⑬脱叶或催估(便于机械采收);⑭保鲜等 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高浓度使用就成为除草剂,而某些除草剂在低浓度下也有生长调节作用五、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
它的存在可影响和有效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从细胞生长、分裂,到生根、发芽、开花、结实、成熟和脱落等一系列植物生命全过程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有效调节作物的生育过程,达到稳产增产、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目的六、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要点 1.用量要适宜,不能随意加大用量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不能过量使用 2.不能随意混用比如:乙烯利药液通常呈酸性,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胺鲜酯遇碱易分解,不能与碱性农药、化肥混用 3.使用方法要得当因为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直接在水中溶解,若不事先配制成母液后再配制成需要的浓度,药剂很难混匀,会影响使用效果4.生长调节剂不能代替肥料施用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营养物质,只能起调控生长的作用,不能代替肥料使用,在水肥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喷施过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反而有害因此,在发现植物生长不良时,首先要加强施肥浇水等管理,在此基础上使用生长调节剂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七、特点优势 ①作用面广,应用领域多。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适用于几乎包含了种植业中的所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如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海带、紫菜、食用菌等,并通过调控植物的光合、呼吸、物质吸收与运转,信号传导、气孔开闭、渗透调节、蒸腾等生理过程的调节而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改善植物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使作物农艺性状表达按人们所需求的方向发展②用量小、速度快、效益高、残毒少 ③可对植物的外部性状与内部生理过程进行双调控 ④针对性强,专业性强可解决一些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形成无籽果实、防治大风、控制株型、促进插条生根、果实成熟和着色、抑制腋芽生长、促进棉叶脱落⑤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达到最佳气候条件、施药时间、用药量、施药方法、施药部位以及作物本身的吸收、运转、整合和代谢等都将影响到其作用效果八、注意事项 (1)明确生长调节剂的性质要明确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不能代替其它农业措施只有配合水、肥等管理措施施用,方能发挥其效果 (2)要根据不同对象(植物或器官)和不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药剂如促进插枝生根宜用NAA,对难生根者则用IBA,促进长芽则要用6-BA(6-苄氨基腺嘌呤); (3)正确掌握药剂的浓度和剂量先确定剂量,再定浓度。
浓度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药害,但也不可过小,过小又无药效九、管理法规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属农药管理的范畴,依法施行农药登记管理制度,凡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进行农药登记在申办农药登记时,必须进行药效、毒理、残留和环境影响等多项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特别在毒理试验中要对所申请登记产品的急性、慢性、亚慢性以及致畸、致突变等毒理进行全面测试,经国家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才允许登记非常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