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案8.doc
2页《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练习六》 教案教学目标1、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熟练之后达到心算的水平2、结合加、减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1、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两位数进位的加法2、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两位数退位的减法教学过程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中会出现多种算法1、例 1 安排两位数加法 45+22 口算,这是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学生会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40+20=60 5+2=7 60+7=67(2)45+20=65 65+2=672、例 2 安排两位数加法 45+28 口算,这是两位数进位的加法学生会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40+20=60 5+8=13 60+13=73(2)45+20=65 65+5=70 70+3=733、例 3 安排两位数减法 56-23 口算,这是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学生会有如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50-20=30 6-3=3 30+3=33(2)56-20=36 36-3=334、例 4 安排两位数减法 56-27 口算,这是两位数退位的减法1)50-20=30 16-7=9 20+9=29(2)56-20=36,36-7=29但应该注意到,采用算法一来口算退位减法会有些麻烦,蕴含着发生错误的因素。
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尽量采用算法二二、结合加、减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想想做做”以及练习里,编排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新学习的计算解决这些问题一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主要是相并关系的问题和相差关系的问题,都已经在一年级教学了本单元继续安排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解题,重温并进一步体验相关的数量关系,为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积累经验,小学生积累数量关系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1)先是结合四则计算的意义感知实际问题里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2)接着是从各个实际问题里提炼出具体的数量关系3)然后是从大量同类的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常见数量关系例如,红花有 8 朵,黄花有 5 朵,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最初步的认识是“8 朵红花去掉 5 朵,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朵数” ,接着的认识是“红花朵数-黄花朵数=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 ,然后的认识是“大数-小数= 相差数”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获得了相差关系的初步认识,本单元起应该提炼实际问题的具体数量关系式,为以后形成概括的数量关系积累丰富的素材配合例 1 的“想想做做”第 4 题,用表格呈现三道求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的问题,可以从中提炼数量关系“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女生一共的人数” 。
第 5 题已知玩具飞机、汽车、轮船的价钱,从这三种玩具中任意选择两种,就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能提炼出一个具体的数量关系式配合例 2 的“想想做做”第 4 题,用表格呈现三道求还剩多少本书的问题,可以从中提炼出数量关系“原有的本数-借出的本数 =剩下的本数” 第 5 题三个孩子分别买 1 个排球、1个篮球、1 个足球,都已知付出的钱和找回的钱,分别求三种球的价钱解决每个问题时,也可以分别提炼出一个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教材还编排了用直条图和线段图呈现的实际问题直条图和线段图直观表达了数量关系,如果把这些关系再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能够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经常注意提炼其中的数量关系式,是学生感悟和积累具体数量关系的过程三、课堂总结1、在计算中不仅仅是要得到最后正确的答案,还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就解决这个问题,再比较不同方法的利弊,找出最优计算方法,熟能生巧同学们才能算的又快又准2、学以致用,学会计算方法之后,还要把它转化到实际的应用问题之中,用数学计算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