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个人课题申报表.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00101955
  • 上传时间:2024-0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个人课题”申 报 表编 号类 别小学语文课题名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的解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是指教师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内外)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因素问题和非智力因素进行随机,结合课程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活动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健康,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身心健康是人的素质基础它不仅意味着有健全的身体,而且必须有健全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知道,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没有和谐的个体就没有和谐的社会,而身心健康是和谐个体的基本标志为培养学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素质,基础教育必需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和谐,让学生首先做一个和谐的人因此说,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社会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囿于条件,难以受到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也相对落后因此,学生在认知习惯方法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比例很大,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相对较多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课题研究的意义:(1)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应试教育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百折不挠、具有创新精神、热爱生活和工作、具有美好而丰富情感的学生。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 (2)人的发展的需要 人天生所具有的是人的自然属性人必须在生理发展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心理素质才能成为“社会人”心理是“社会人”的精神载体,是人的一切其他素质构筑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任务面对着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未来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尊重和成功的快乐,这就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保证因此,在学校中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目标学生的发展: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教师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学校的发展: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职责要通过教师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心理者,帮助学生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 2.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形成教中研,研中教的良好氛围,并促进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名师,实现“名校育名师,名师扶名校”的良性循环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一、对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研究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2.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1.通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 建立课堂教学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4. 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心理教育因素5. 加强学生行为规范训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6. 开展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课题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16.5-2016.7)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2.确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二)实施阶段:(2016.7—2017.3)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2.确定个体跟踪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三)总结阶段:(2017.3—2017.6)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的方法:本实验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以行动研究为主,结合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学生交流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开展阶段性研讨、经验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条件:1.研究者常年从事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平时能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有一定理论研究的水平,能确保课题按时保质量的完成2.研究者常年奋战在农村教学一线,这样有利于了解学生,收集资料,有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3.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课题研究实验报告;2.调查表、论文、个案反思、叙事文章(教学心得)、阶段性研究报告等;3.“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课堂教学纪实说明:1.本表需由“个人课题”申报人认真仔细填写2.本表的编号由市规划办填写,个人不必填写3.类别是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如“小学语文”、“中学数学”等4.表一表二分开装订,表一放于表二之上,各单位按学科汇总表顺序排列课题申报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