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疗一名词解释(整理版).doc
3页心理治疗(一) 05624 名词解释整理名词解释:1、心理咨询—— 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来帮助来访者自助的过程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和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3、咨询特质—— 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咨访关系和咨询效果有直接影响的人际反应特点4、共感—— 感同身受,能体认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并能恰当地将这种体认表达给对方的态度和能力5、释义—— 将当事人表达的意思,经过咨询师的理解后,再反馈给当事人6、积极关注—— 又称积极关怀,意思是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或长处给予有选择的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正向的价值观7、情感反映—— 咨询者用词句来表达来访者所谈到所体验到的感受8、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是指把自己个人的有关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这样一个过程9、压抑—— 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亦即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压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10、本我—— 又译伊特、它、它我、原我,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
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按照快乐原则行动的11、自我——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遵循现实原则,使人的行为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能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冲动12、超我—— 也称理想自我、自我典范,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被认为是人格最后形成的,而且也是最文明的一部分它遵循至善原则行动13、系统脱敏法—— 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是由沃尔朴最先发明及应用的主要用于来访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系统脱敏法利用的是交互抑制的原理或反条件利用的原理来达到治疗目的,由3个部分组成:放松训练,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和要求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14、强化——是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应性行为,削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15、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为降低焦虑,在协调、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成的一些习惯性的具备某种心理保护功能的反应方式16、代币制—— 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17、自我管理—— 一种来访者参与治疗的模式,来访者在行为改变的各个环节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他自己对改变负责任的治疗模式。
改变了传统疗法中治疗者唱主角,来访者被动的、依赖的治疗模式18、森田疗法—— 日本精神病医生森田正马创始的一种心理治疗体系主要用于神经症的治疗治疗要点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19、移情—— 来访者对过去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情感在咨询师身上的投射20、面质—— 当咨询者发现当事人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不一致、逃避面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语言行为前后矛盾、不知道善用资源、未觉察自己的限制等行为时,指出当事人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协助当事人对自己、对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21、抑郁性神经症—— 是以持久的心情抑郁为特点的神经症22、咨询关系—— 是指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达到心理改善的效果23、具体化—— 具体化在治疗中是指要找出事物的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重要的、具体的事实及情感得以澄清24、神经症—— 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其特征为严重或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这种冲突,并因此在精神上十分痛苦,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5、恐怖症—— 表现为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活动或处境产生持续的紧张的毫无道理的惧怕恐惧发作时,伴随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对此有回避行为,自知这种恐惧是过分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26、强迫症—— 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状的特点是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并存,两者的冲突导致病人紧张不安,十分痛苦病人知道这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强迫症状多见的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经验:在以人为中心治疗中,罗杰斯所使用的经验概念是指,来访者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其中既包括有意识的心理内容,也包括那些还没有意识到的心理内容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①对自己身份的界定,②对自我能力的认识,③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自我概念并不总是与一个人自己的经验或肌体的真实的自我相一致的 价值的条件化:指个体为了满足得到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将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念内化,变成自我观念的一部分其行为不再受机体评价过程的指导,而是受内化了的别人的价值规范的指导,此过程就是价值条件化的过程 真诚:是指治疗者在治疗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真诚、统合的人真诚是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治疗者适时地自我坦露,是一种真诚的表达。
无条件的尊重:是指治疗对来访者丝毫不抱任何企图和要求,对对方表示温暖和接纳无条件的尊重是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态度,也是心理治疗的前提 共情: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个特质就是共情 非指导性心理治疗的基础是罗杰斯对人性的看法他相信人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他认为治疗者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他对来访者的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他认为只有来访者最知道他的问题,只有来访者自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治疗者不过起着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的作用,协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促进他的转变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态度最为重要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一种非指导性的心理治疗 行为疗法: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等行为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正负强化、行为训练、系统脱敏等行为技术手段,来校正来访者问题行为的一种技术和方法 强化: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包括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 惩罚:指在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一定的具有减弱某种行为倾向的刺激,如批评、罚款、剥夺等 行为功能分析:是指在进行行为矫正前,对引发来访者的问题行为的起因、所带来的后果以及来访者在此方面的动机与需求等做出评估,以便对症下药,确定来访者的问题行为和治疗的目标与方法。
系统脱敏:是指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消除焦虑、恐惧状态及其他不适反应的一种行为疗法,它是由沃尔佩首创,称作“交互抑制疗法”或“对抗性条件反射” 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治疗,是将某种负性(不愉快)刺激及厌恶反应与来访者的非适应性行为(要矫正的行为)结合起来,从而使来访者因感到厌恶而最终放弃该行为厌恶治疗在应用的技术手段上一般可采用:电击厌恶刺激、药物厌恶刺激、器械厌恶刺激、想象厌恶刺激 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是让来访者暴露在使其感到强烈恐惧或焦虑情绪的各种不同刺激情境中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满灌疗法在暴露形式上有现实暴露和想象暴露两种 认知治疗 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的总称 图式:指过去经验中有组织的知识构形,人们用它来解释新的经验它是从儿时开始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决定对自我和对外部世界如何知觉和编码的内部心理模型 自动式思维:是介于外部刺激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反应之间的想法由于它们总是自动出现在头脑当中,使得人们的许多判断、推理象是一些模糊的、跳跃的自动化反应 共同感受:指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的、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知觉和思维过程。
具体包括结合过去经验,对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 规则:是认知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人们据此评价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 武断的推论:在缺乏充分证据或证据不够客观的情况下,仅凭自己主观感受就草率得出结论 过度引申:又称过分概括化即只根据个别事件,不考虑其他情况,就对自己或他人做出关于能力、智力和价值等整体素质的普遍性结论仅仅根据一个具体事件就得出一般性结论 选择性概括: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考虑与其相矛盾的地方或其他证据,就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 “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以绝对化的思考方式对事物作出判断或评价,要么全对,要么全错以这种方式思维的人往往把生活看作是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认为不可能存在中间的状态 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物作出歪曲的评价,或过分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或过分贬低自己的成绩、优点 个人化:将一切不幸、事故都归因于自己的过失,并不断自责主动为别人的不幸或过失承担责任此外,认知歪曲还包括应该倾向、选择性消极注意等 真实性验证:是认知治疗最为核心的部分将来访者的负性自动式思维和错误观念看作是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来访者对其真实性进行检验。
有两种具体操作方法:①言语盘问法:②行为实验 精神自我冲突:是患者的意志力和精神症状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患者感到不能控制他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临床上往往以有无精神自我冲突状态,作为判断是否神经质症的主要依据 疑病素质:即是一种担心患病的精神上的倾向性具有疑病素质的人精神活动内向,内省力强,过分追求完美,对自己身心活动状态及异常很敏感,被自我内省所束缚,总担心自己的身心健康 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因某种感觉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那么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更加吸引注意进一步固着于这种感觉,感觉与注意交互作用,彼此促进,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的这一过程 顺应自然:指患者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及与之相伴随的苦恼,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顺应自然并非单纯地忍耐,在症状存在的同时,做日常生活中应做的事,进行建设性的行动,随着良好的实践自然而然的使被动的一面得以改变 游戏治疗:是基于游戏是儿童自我表现的自然中介这样一个事实:游戏给儿童提供了一个机会将他们的情感和问题“玩出来”。
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成人治疗中使人“表露出”他的问题游戏治疗是使问题儿童能够自助的方法在形式上游戏治疗可以是指导性的,也可以是非指导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