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建版第11章.ppt
57页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 产业分析第一节 汽车工业第二节 电子工业第三节 服务业第一节 汽车工业一、 汽车及汽车工业二、 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布局变化一、 汽车及汽车工业1.基本概念汽车(automobile或motor car)是指以内燃机为动力、主要在马路或公路上行驶,用来运载乘客和各种货物的交通工具一)汽车 机动车(motor vehicle),它包括摩托车、拖拉机、推土机和各种专门用途的运载工具从概念上讲,汽车不包括其它机动车,然而实际的统计数据很难把它们分开 2.汽车的经济意义汽车是一种行的工具,它借助公路, 可以使人和货物发生空间上的移动使用汽车,可以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加大经 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各地域的交流 与合作,提高经济效率汽车的出现,给 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 人们生活的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的用途、性能、操作的经济性和舒适性有了很大的改进汽车技术上的更新和发展,提高了各地域之间的通达性,降低了各地域之间交流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更好的运载交流工具3.汽车制造过程汽车制造过程包括汽车模型本身、生产所需的技术设备和组织系统的设计以及汽车的世纪生产过程(图11.1)。
图11.1 汽车生产过程的基本顺序(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 (二) 汽车工业1.概念汽车工业为所有生产和销售轿车、商 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 按已通过的新的汽车分类标准(GB9417- 89),将汽车分为八类:载货汽车、越野 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专用汽车、 客车、轿车、半挂车2.汽车工业主要特征第一,汽车工业前向关联效益大它一 方面创造了巨额的产值,另一方面对相关产 业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第二,汽车工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公路、 城建等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第三,汽车工业的就业容量也十分庞大 第四,汽车工业的负面外部性是汽车工 业发展中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 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布局变化(一)汽车工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总 体水平制约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工业部门,经 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投资能力的高低, 进而影响到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赖于适度规模的汽车市场 的支持,这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的多 寡和居民购买能力的高低,以及人、车、路综合 系统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二) 汽车工业发展受综合工业水 平制约汽车工业要求所在区域具备广泛的专业化协作条件。
汽车工业的效率与与之配套的企业效率有密切的关系三) 受区域科技发展水平制约汽车工业受区域新汽车产品开发能力、企业管理体系创新、高质量劳动力状况的影响十分明显历史上,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使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和产业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四) 受关税等国家政策的影响表11.1 1929-1982年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区分布 年份北美西欧日本东欧(CPES )其它地区合计1929 479 55- 1- 5351938 214 88- 5- 3071950 695 111- 10 1 8171955 830 249 2 15 61 1011960 700 512 17 27 431 29919651 002 752 70 41 641 9281970 7491 038318 701012 2761975 776 9334571771532 4961980 7221 0377042121902 8641981 706 9826972011502 7351982 5861 0276891971622 661表11.2 1929-1980年除北美、西欧、日本以外的世界 汽车市场的汽车出口 年 份出 口 来 自 /万辆北美西欧日本192940.005.59-193814.929.63-195011.6737.57-196010.73121.260.7019707.60188.9172.56198017.06127.64394.72表11.3 20世纪80年代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保护政策 国家正式关税∕%其 它 限 制美国3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对日本汽车进口政府予以非正式限额;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德国11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法国11对日本汽车进口非正式限额为市场的3%;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英国11对日本汽车进口非正式限额为市场的10%~11%;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以反倾销法限制汽车进口表11.4 20世纪80年代5个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保护政策 国 家关 税其它限制措施泰国2.3L以上轿车300%; 商用车120%; 2.3L以上轿车散装件42%; 其它商用车散装件 10%~30%禁止进口2.3L以下轿车; 对合资厂规定国有化时间表马来西亚个人自用整车关税: 轿车140%~300%; 商用车35%; 轿车散装件40%; 商用车散装件5%原则禁止进口整车; 国民个人允许进口自用车; 对合资厂规定国有化时间表菲律宾散装件进口关税: 轿车30%; 商用车20%。
整车进口关税一律50%原则禁止进口整车; 组装轿车,车型、数量均受限制印度尼西亚散装件进口关税: 轿车100%; 商用车20%原则禁止进口整车; 对合资厂规定国有化时间表埃及轿车85%~300%; 商用车33.5%~100%; 散装件进口关税为整车的 25%原则禁止进口整车; 必须进口的整车实行许可证管理图11.2 1900-1980年世界汽车生产份额的地域变动 (五)汽车生产进一步集中、新汽 车产品开发分散化并存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 少,汽车附件的标准化进一步发展,交通工具的改 进,运输成本降低,拥有汽车工业发展优势的汽车 生产大国将拥有更多的生产区位优势,使得汽车生 产进一步向这些国家集中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道路状 况、自然条件、文化背景、能源税收政策等各不相 同,各国消费者对汽车要求也不一样,因而发展适 合各地情况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六)经济全球化使汽车工业集聚 效应日趋显著由于汽车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工业, 生产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经济全球化发展给汽车工业的资本流 动、重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汽 车生产企业的合并,使规模收益得到了更 好的发挥。
第二节 电子工业一、生产格局的全球变动二、消费市场的全球变化三、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是重要区位因子一、生产格局的全球变动1.半导体工业的重要性半导体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科技 水平和工业管理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国 家竞争力,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各个 方面特别是,它处于信息革命的中心,而信 息革命又改变着全球经济的产品结构和生产过 程一) 半导体工业2.半导体工业的类型标准化产品、惟一性产品、特殊用途产品、个性化产品、微处理器、半个性化产品3.半导体工业发展的空间特征生产:20世纪50-70年代,美国主导从80 年代开始,日本主导在欧洲,产量最大的分别 是德国、法国和英国此外,韩国、马来西亚、 菲律宾、泰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也是世界上重 要的半导体生产者贸易:从静态角度看,国际半导体贸易主要 在美、日以及西欧之间进行从动态角度看,电 子产品的国际贸易分化、变动十分明显图11.3 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 和微处理器)的空间分布(二) 消费性电子工业消费性电子工业品的制造比半导体工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更广,全球化特征更加明显与半导体生产相比,电视机制造业空间分布就较为分散一些。
图11.4 1987年世界电视机生产分布表11.5 1978-1987年世界主要区域电视机生产的变动情况 国家/地区产量/万台增长率/%占世界总产量比重/%1978年1987年1978-1987年1978年1987年亚洲2 118 ,6 683+168.435.055.7日本13121 478+ 12.721.714.5韩国4831 466+203.9 8.014.4中国521 934+3 641.6 0.919.0马来西亚15 124+726.7 0.3 1.2新加坡73 212+192.8 1.2 2.1欧洲(不包括 苏联)1 7661 919+ 8.729.118.8西德439 354-19.5 7.3 3.5英国242 302+ 25.0 4.0 3.0意大利217 223+ 2.8 3.6 2.2法国210 218+ 4.0 3.5 2.1美国9311 131+ 21.515.411.1世界总计6 05910 199+ 68.3100.01 00.0二、消费市场的全球变化(一)半导体产业(二)消费型电子产品(一) 半导体产业半导体的需求主要依赖于直接需求 和间接需求的增长,而间接需求即生产 过程中对半导体的需求更是需求的主要 来源。
政府是半导体最重要的直接消费 者,计算机产业是最大的间接消费者半导体需求的地理分布与其生产的 空间分布基本类似,主要集中于美、日 、西欧等三个区域二) 消费型电子产品消费性电子产品是最终需求型产品, 受需求收入弹性影响大电视机消费市场 首先集中于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 电视机市场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由于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新兴工业化国家 和东亚地区电视机需求大幅度增加三、技术、资本、劳动力、交通是重 要区位因子(一) 半导体工业(二) 消费性电子产品(一)半导体工业半导体工业已经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 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半导体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和技术密集度不断提高 ,使得半导体生产不断向技术水平高、经 济发达富裕的国家和地区集中二) 消费性电子产品电视机和大多数消费性电子产品技术含 量一般较低例如,电视机属于技术成熟、 已经处于标准化阶段的产品,其布局将向劳 动力低成本地区倾斜但是,随着技术的发 展,电视机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劳动 力成本降低,区位选择中呈现劳动力指向不 断减弱而技术和资本指向不断加强的趋势第三节 服务业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二、现代服务业特征三、邮电通信业及其布局四、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布局服务业包括了商业与贸易、金融与保 险、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信息与通 讯、旅馆与饮食、文教与卫生、科研与咨 询,以及修理、理发、美容及其它劳务在内的多种行业。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条件1.社会分工与服务业发展2.生产的多样化、专业化与服务业 发展(一)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演替(二) 收入增加和劳动时间缩短及 闲暇时间的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劳动的社会化需求愈来愈强烈;劳动时间减少,教育培训、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给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 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吸引投资、增加就业和收入、提高对其它产业的支撑能力、促进社会分工等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从而成为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 二、现代服务业特征文娱、体育、旅游、保健、教育等新兴服务部门获得更快的发展服务的自动化、连锁化和跨国经营不断增强技术的进步使得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相互分离成为可能 (一) 内涵日益丰富、经营方式不断 创新(二) 政府所属的服务业在社会生 活中的作用不断减弱电信、铁路运输、航空、供电供水等原有政府垄断的服务业领域,以及邮政快件服务、教育等不断市场化三) 经营日益国际化、网络化 和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推动服务业经营的国际化;现代信息技术(通讯工具、电子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络)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的国际化,而且还使服务业呈现出网络化、一体化趋势。
四)对外直接投资成为拓展服务 地域范围的重要形式服务商通过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形式谋求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和价格、取得规模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