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SMSBR处理焦化废水的污泥特性.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18479442
  • 上传时间:2022-10-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7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SMSBR处理焦化废水的污泥特性-污泥处置简介:采用一体化膜一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MSBR)处理焦化废水, 在泥龄为600d的状态下运行,污泥产量少并体现出延时曝气的特征, 平均污泥负荷V 0.102 kgCOD/(kgMLSS・d)当污泥浓度〉6518 mg/L 时污泥沉降性能变差,但以膜实现泥水分离可以保证出水不受之影 响VSS/SS(比活性)总体呈较弱的下降趋势,但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与 出水COD的对应关系出现了反常现象经过长期运行,污泥颗粒平 均粒径从100ym降至30ym,并在低温和高负荷的情况下表现岀分散 生长的特点,从而使上清液的浊度和COD升高关键字:轧钢 循 环冷却水 水处理 水质稳定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ated Sludge in Cok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Submerged Membrane Sequencing Batch, , GUReactorLI Chun jie 1 ZHU Nan wen 1Guo wei2 (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Engineering,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200240,China;2.State Key Lab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Abstract: InRecycle,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cok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submerged membrane sequencing batchkept at 600 days during running reactor (SMS BR)5when SRT wasperiod,there was low sludge production with emergence of the extended aer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sludge l oad was less than 0.102 kg COD/(kg MLSS・d) in average .When sludge concentration was more than 6 518 mg/L,its settleability became worse ・H owever,the separation of sludge and water by membrane exerted no influence on the effluent・ VSS/SS(specific activity) showed a slight drop tendency in general,and abnormal ph enomenon was observed betwee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of sludge and effluent COD .After a long running period,average size of sludge par ti cle was reduced from 100“m to 30 “m,and disperse grow th of sludge appeared at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load,which caused the rise inKeywords:SMSBR;coketurbidity and COD of supernatant・wastewater;sludge characteristics 由于膜分离的作用,MBR 工艺可 以维持很高的污泥浓度,并具有很长的泥龄,表现出延时曝气的运行 特征,而其污泥特性又不同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

      相关的研究包括泥 龄、污泥浓度、产泥率、污泥沉降性能、污泥形态、生物相组成、污 泥的颗粒分布、粘度和污泥活性等方面 SMSBR工艺在泥龄为600 d状态下处理焦化废水的有关试验情况见参考文献[1]1污泥 浓度的变化 试验过程中MLSS与MLVSS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试验过程中污泥浓度出现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岀现在工况1,该工况运行时间长,受季节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大试 验运行的前76 d(至1999年12月11日),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持 续增至6 128 mg/L,并达到相对稳定,以后受气温下降的影响代谢活 性变差,污泥浓度开始下降,于第168 d(2000年3月12日)降至最 低点(5036 mg/L),此后又随着气温的回升而增高,最终达6118mg/L, 该值与前一个稳定值接近,代表了在容积负荷为0・45kgCOD/(m3・d) 时的最终污泥浓度范围;第二个峰值出现在工况2〜4,当平均容积负荷增至0.67kgCOD/(m3・d)吋MLSS增至6 820 mg/L,当平均容积 负荷进一步增至0・83 kgCOD/(m3・d)后MLSS增至7420 mg/L,当平 均容积负荷又降至0・53kgCOD/(m3・d)后MLSS下降至6 000 mg/L左 右。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的变化与MLSS的变化规律相 似 由于该工艺SRT很长,所以污泥浓度主要与进水负荷有关,并可由下式反映: X=[Dh(COD 进水-COD 出水)]/[ (Dp/Ylim)+ms (1) 式中 ——污泥浓X度 ——HRT的倒数 ——SRT的倒数Dh Dp——最大产泥系数 一一维持系数 当泥龄很Ylim长吋Dp可以忽略,此吋有机物的代谢不能满足微生物的能量消耗,微生物内源呼吸作用加大,使产泥率很低可见在泥龄很长且在一定 的容积负荷下,随着污泥浓度的不断增长,污泥负荷不断下降,最 终由于营养逐渐缺乏使污泥浓度的增长变慢直至达到稳定,工况1的 平均污 泥负荷(NS)为 0.085 kgCOD/(kgMLSS・d),工 况 2 为 0.102kgCOD/(kgMLSS・d),体现出明显的延吋曝气特征图2反映了 试验运行初期污泥浓度和污泥负荷的这种变化关系 与多数MBR工艺相比,该试验中的污泥浓度并不算高,这一方面与处理水 质有关,另一方面由于较长时间的低温运行使污泥增长受到影响所 致2污泥的沉降性 图3反映了试验运行过程中污泥沉降比SV30和SVI的变化 由图3可见,工况1运行过程中污泥具有 良好的沉降性能,平均SV30为25.1%,平均SVI为46 mL/g;在工况2〜3运行时,由于污泥负荷的提高,污泥浓度进一步升高,其沉降性能开始变差,从2000年7月2日起(MLSS为6518 mg/L), SV30 >30%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进入工况4,其平均SV30为80.3%,平 均SVI为137.7 mL/g。

      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将 直接导致出水水质下降对于传统的SBR工艺来讲,在相同污泥浓 度下SVI值直接影响周期进水量(参考文献[2]列举了这种关系), 即当MLSS为2000 mg/L、SVI为100时,进水量可为反应器有效容 积的80%,若SVI提高到200时,则只能进60%的水量;当MLSS 为5000 mg/L、SVI为100时,只能进50%的水量,若SVI提高到200 时,反应器不能运行从该试验结果看出,由于通过膜分离来实现泥 水分离,系统运行不受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污泥的活性 污3泥活性有多种表征方法,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考察污泥混合液中的挥 发性组分与总固体的比值(即VSS/SS)图4为整个试验过程中VSS/SS 反映的比活性变化 由图4可见,以VSS/SS所反映的比活性在试验的第一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该试验选用了很长的泥 龄,经长期运行后污泥处于营养缺乏的状态,必然会引起其活性的下 降;而在试验的第二阶段又表现出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该段外加了易 降解的碳源使 污泥的活性成分提高了从整个运行过程来看VSS/SS 较高,平均为0.832 实际上VSS/SS所反映的是污泥中非无机 成分所占的比例,由于焦化废水本身所含悬浮物较少,其中的无机成 分极低,因此在长期运行中保持很高的VSS/SS是完全合理的。

      为了 进一步了解污泥活性,又测定了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如图5所示) 脱氢酶由活的生物体产生,能促进有机物的脱氢反应,可以反映废水 生物处理中活性微生物量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活性测定脱氢酶的方 法很多,目前较为常用的是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该法主要选 用无色的TTC作人为受体,受氢后生成红色的三苯基甲(TF),通过 检测单位污泥量在单位培养时间内生成的TF量[ygTF/(mgMLSS・h)] 来表征脱氢酶活性[3]理论上讲,所测得的脱氢酶活性应与出水中 剩余的有机质成比例,即当测得的污泥脱氢酶活性高时,对应的出水 COD应低,反之亦然但试验中这种对应关系出现了反差,其结果 令人费解由图5看出,随着反应温度回升脱氢酶活性很快上升,在 硝化反应恢复正常时达到相对稳定值(2000年4月9日一5月27日), 平均为17.57ygTF/(mgMLSS・h),相应地该阶段出水COD达到了相 对稳定值,平均为135mg/L;根据参考文献[1],当硝化反应恢复 后并体现出好氧段的反硝化功能时,出水COD又一次降至100mg/L 以下,按理论分析脱氢酶活性应具有更高的值,但实际结果却截然相 反:脱氢酶活性很快下降,并于2000年7月6日一8月2日稳定在 较低的水平,平均为2.98ygTF/(mgMLSS・h);在按照“缺氧1一好氧一 缺氧2”方式运行后,再次测定的脱氢酶活性(2000年9月20日)值高 达41.5ygT F/(mgMLSS・h),而此时的出水由于外加碳源的影响而具有 较高的值,因此单从以上脱氢酶 活性与出水COD的对照结果来看, 当温度适合微生物的活动时,表现出污泥脱氢酶活性高、出水水质反 而差的结果。

      笔者不认为测试方面存在问题,因为图5中的数据是大 量且稳定的,因此其中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4 污泥的颗粒分 布 SMSBR在运行过程中,污泥的颗粒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该变化将对反应器中氧的传递、污泥的沉降性能及膜过滤阻力等产生影响 试验中污泥颗粒分布的测定是通过上海理工大学开发的FAM激光颗粒测量仪,利用光散射原理对不同范围的颗粒进行数据 的采集和处理污泥颗粒累积分布和频率分布分别根据式(2)、(3)确 定: 式中 颗粒直径,ym x、n D参数 图6列举了试验运行初期(1999年9月24日)和末期(2000年 9月13日)的污泥颗粒分布情况,不同运行阶段的平均粒径比较如图 7所示 由图6可知,污泥颗粒分布在较宽的范围;由图7可 见,SMSBR运行之前的平均污泥粒径为133.18ym,系统运行后污泥 颗粒呈下降趋势,最终稳定在35.28〜37.73pm该结果与其他MBR 的研究结果相似[4、5]污泥颗粒变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泥龄太长 引起的 由于试验条件所限未能考察污泥颗粒分布的变化对其他因素(如污泥的沉降性等)的影响5污泥生长状态的变化 参考文献[1]曾报道了污泥特性的变化会影响上清液COD的测定,一方 面由于泥龄太长导致代谢产物的积累;另一方面由于受低温和高负荷 的影响,使污泥表现出分散生长的特点,从而导致游离细菌增多。

      污 泥特性的这种变化可通过测试上清液浊度和镜检上清液(污泥经滤纸 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游离细菌来说明,浊度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膜出水和上清液浊度的变化日期膜出水浊度上清液浊度日期 膜 出 水 浊 度 上 清 液 浊 度 1999-12-021.0251.42000-04-090.9823.82000-04-0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