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恒思想在化学中的应用.ppt
26页小专题 守恒思想在化学中的应用1 、稀硫酸与BaCl2溶液充分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 到的液体过滤,得滤液质量与原BaCl2溶液的质量相等, 求原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1L混合溶液中含SO42-0.025mol,Cl-0.05mol ,NO3- 0.025mol ,Na+0.025 mol ,其余为H+,则H+物质的量浓 度为A.0.25 mol·L-1 B.0.01 mol·L-1 C.0.1 mol·L-1 D. 0.5 mol·L-1 3、在空气中加热32g铜粉,使其全部变为氧化铜,然后加入 足量的稀硫酸中,待反应完毕后,再加热蒸发溶剂,可制 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是( )A、250g B、90g C、125g D、24g 4、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2O72-离子,在溶液中0.2 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SO32-离子完全氧化,则X2O72 -离子还原后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自我体验】1、稀硫酸与BaCl2溶液充分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 到的液体过滤,得滤液质量与原BaCl2溶液的质量相等,求 原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l溶液质量守恒: m(H2SO4)aq+ m(BaCl2) aq =m(BaSO4) +m(HCl) aq已知:m(HCl ) aq= m(BaCl2) aq所以: m(H2SO4) aq== m(BaSO4 )又: H2SO4与 BaCl2 恰好反应,设H2SO4有1mol 质量为98g则生成 BaSO4为1mol 质量为233 g,即硫酸溶液的质量为233g H2SO4%=98/233 X100%=42%电荷守恒2、1L混合溶液中含SO42-0.025mol,Cl- 0.05mol ,NO3-0.025mol ,Na+0.025 mol ,其 余为H+,则H+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25 mol·L-1 B.0.01 mol·L-1 C. 0.1 mol·L-1 D. 0.5 mol·L-1n(Na+)+n(H+)= 2n(SO42-)+n(Cl-)+n(NO3- )即 0.025 mol+n(H+)=2×0.025 mol+0.05 mol+0.025 moln(H+)=0.1 mol 故c(H+)=0.1mol/1L = 0.1mol/L 答案选C3、在空气中加热32g铜粉,使其全部变为氧化铜,然后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待反应完毕后,再加热蒸发溶剂 ,可制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是( )A、250g B、90g C、125g D、24gl思考:铜元素在本题涉及的一系列变化中保持 守恒。
且有下列关系:l Cu~CuO~CuSO4 ~CuSO4·5H2Ol 1mol 1moll 0.5mol 0.5mollm(CuSO4·5H2O )=250g/mol*0.5mol=125g元素原子守恒4、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2O72-离子,在溶液中0.2 mol 该离子恰好能使0.6molSO32-离子完全氧化,则X2O72-离子还原 后的化合价为 ( ) A.+1 B.+2 C.+3 D.+4氧化剂为X2O72-,还原剂为SO32-设反应后X元素的化 合价为a.则X元素化合价由+6降为a,S元素化合价由+4 升为+6电子守恒知: 2×0.2mol(6-a)=0.6mol×2a=+3 答案选C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的物质的量×变价原子个数×变化的价态=还原剂的物质的量×变价原子个数×变化的价态常见的守恒类型【归纳总结】一、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 总质量常见守恒类型:四、元素原子守恒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二、电荷守恒依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 总数。
三、得失电子守恒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 子总数【思考】在10.6gNa2CO3和8.4gNaHCO3固体中加入 含1mol HCl的盐酸溶液,溶液呈酸性,继续加入 100mL 7mol/L的NaOH溶液后恰好中和,将溶液 蒸干,则所得固体的质量__________g反应物(始态):Na2CO3 NaHCO3 HCl NaOH生成物(终态): NaCl NaCl ~ Cl ~ HCl1mol 1mol M(NaCl)=58.5g守恒呀!物料守恒Na2CO3+2 HCl= 2NaCl+CO2↑+H20NaHCO3+HCl= NaCl+CO2 ↑ +H20NaOH+HCl = NaCl+CO2+H20【探究升华】守恒思想解题守恒法就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 间的重新组合,遵循质量、元素等守恒规律 抓住物质变化的始态和终态,忽略中间过 程,利用不变量直接建立关系式解题 38.4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 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标况)(不考虑生 成N2O4)。
则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多少?【探究一】用守恒思想解题:根据反应前后N原子守恒可得 n(HNO3)=2[nCu(NO3)2]+ n(NO2) + n(NO)=2×38.4g/64g/mol+22.4L/22.4L/mol=2.2mol 始态(N):HNO3 始态(Cu):Cu终态(N):Cu(NO3)2、NO、NO2 终态(Cu): Cu(NO3)2即反应消耗的硝酸物质的量为2.2mol分析:发生反应为 Cu+4HNO3=Cu(NO3)2+2NO2↑+ 2H2O……a3Cu+8HNO3=3Cu(NO3)2+2NO↑+ 4H2O……b解法比较如果从方程式求解,设NO2、N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64g/mol×(x/2+3y/2)=38.4g …… ①x + y = 22.4L/22.4L/moL …… ②联立①②,解得:x=0.9mol;y=0.1mol;n(HNO3)= n(NO2)×2 + n(NO)×4=0.9mol×2+0.1mol×4=2.2mol 向含amolAlCl3的溶液中滴加 含b molNaOH溶液时有沉淀生成, 当3a
始态:amolAlCl3 bmolNaOH 终态:NaCl、NaAlO2、Al(OH)33a mol (b-3a)mol amol-(b-3a)mol 【探究二】取c mol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 (KMnO4-K2MnO4+ MnO2+O2↑),收集到 amol气体,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 浓盐酸( KMnO4+HCl-KCl+MnCl2+Cl2↑+H2O; K2MnO4+HCl-KCl+MnCl2+Cl2↑+H2O; MnO2+HCl-MnCl2+Cl2↑+H2O), 又收集到bmol气体,此时Mn均以Mn2+形式存 在试写出a、b、c间的关系式 从整体看Mn元素从+7→+2价,化合价降 低,被还原,而被氧化的元素是氧元素 和氯元素;根据氧化还原的得失电子守恒可得: c×(7-2)e-=a×4e-+b×2e-,即a、b、c间的关系式为 :4a+2b=5c202120422;2ClClOOee¾¾®¾¾¾®¾---- ---;25 47+++ ¾¾ ®¾-MnOMnKe38.4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 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若干升,将生成的气 体和VL(标况)的O2一起导入水中恰好全部 溶解生成硝酸,求标况下氧气的体积。
【拓展练习2】讨论:此时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若为NO 、NO2或N2O4等对最终V(O2)有无影响?§ 38.4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 ,共收集到气体若干升,将生成的气体和VL (标况)的O2一起导入水中恰好全部溶解生成 硝酸,求标况下氧气的体积始态:Cu 0.6molHNO3 若干O2 V L终态:Cu(NO3)2HNO3 若干H2O 若干 得失电子守恒:n(Cu ) ×2= n(O2 )×40.6 mol×2=n(O2 )×4n(O2 )=0.3mol v(O2)=6.72L守恒思想解题的选取v在进行解题时,如何选择并应用上述方法对 于正确快速地解答题目十分关键首先必须 明确每一种守恒法的特点,然后挖掘题目中 存在的守恒关系,最后巧妙地选取方法,正 确地解答题目 1.溶液中常用离子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离 子方程式中也要考虑电荷守恒)2.氧化还原反应中应考虑得失电子守恒法3.多步反应中可考虑元素守恒法4.在反应中涉及质量有关的问题可考虑质量守恒 法5.具体问题中,综合考虑,往往是几种守恒关系 联合运用 【探究三】将14 g铁粉溶解在1 L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 应,放出NO气体后称量所得溶液,发现比原溶液 质量增加8 g 。
若反应后溶液仍为1 L,求生成盐 的浓度 分析:m(NO)=14 g-8 g = 6 g ,则 n(NO)=6g/30g·mol-1=0.2mol n(Fe)=14g/56g/mol=0.25mol讨论:生成的盐是Fe(NO3)2 还是Fe(NO3)3 ? 为什么?因为Fe与稀HNO3 反应,可生成Fe(NO3)2 或 Fe(NO3)3 ,设物质的量分别为x、y;质 量 守 恒:56 g/mol (x+y)=14g ……① 得失电子守恒:2x+3y=0.2mol×3 ……② 联立,解得x=0.15 mol,y=0.1mol; 故:C(Fe(NO3)2)= 0.15mol/L; C(Fe(NO3)3)= 0.1mol/Ll将Mg、Cu组成的2.64克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 酸中恰好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的还原产 物NO气体0.896L(SPT),向反应后溶液中 加入2mol/LNaOH溶液60ml时金属离子恰好 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质量为( )lA. 4.32克 B. 4.68克 C. 5.36克 D. 6.38克答案:B【拓展练习3】守恒类型。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