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标学案2汉朝到清朝政治制度的演变.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08599029
  • 上传时间:2023-09-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课标学案2】汉朝到清朝政治制度的演变编写 张书林 审订 杨文楠 肖爱华【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汉武帝设中朝、设刺史、实行察举制、解决王国问题,曹魏九品中正制,南北朝形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朝出现藩镇割据,北宋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元朝行省制度,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内阁、三司,清朝设军机处2.过程与方法:史料分析,图表归纳知识框架结构,分析背景与影响比较中西君主制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举制是中国对人类的主要贡献之一,具有公平公正公开开放性等特点,是现代文官制度的起源明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但主体上阻碍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自主学习】考点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期,________并行武帝颁布“_______”,中央集权得到强化2)唐中期: ________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________局面3)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_______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4)元朝:实行________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2.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________3)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的管理体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4)北宋: 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 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主要实行__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时期: ________3)隋唐:________考点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设置内阁:①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_______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________时,“内阁”出现后来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脾大奏章的________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②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  2.清朝(1)背景:清初的________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2)措施:①康熙帝时,设________,中央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②雍正帝时,设________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重难讲述】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全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分配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2.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3.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时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4.宗法关系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5.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二、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1.相同点:(1)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巩固统治;(3)结果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4)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不同点:(1)时代:分封制产生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郡县制与行省制都产生于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2)地方与中央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郡、县两级的官员按能力选任,破了贵族制下的血缘联系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进一步清除了氏族制残余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3)作用与影响: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1.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2.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3.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4.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巩固练习】1.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2.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3.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4.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5.下列是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电视剧甲:“三公”坐着议事,对自己所管辖的事务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皇帝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电视剧乙:皇帝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便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 A.汉朝、唐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 C.汉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6.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 A.天坛 B.太庙 C.颐和园 D.太和殿7.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 C.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D.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8.隋唐时期,我国宰相制度的最大变化是( )A.“掌呈天子,助理万机”    B.“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C.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监督   D.“部权尽归内阁”9.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10.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财政权1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12.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

      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13.(2010·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 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4.(2010·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15.(2010·山东卷)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6.(2010·江苏卷)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7.(2009·浙江卷)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8.(2009·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