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内蒙古特色阅读空间建设与发展研究.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6886345
  • 上传时间:2021-11-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82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内蒙古特色阅读空间建设与发展研究 李静丽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全民阅读;特色阅读空间:G252.17:A :1009 — 2234(2020)07 — 0110 — 05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12年发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再到十八大报告提出“至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以及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的清晰定位,对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改善民生的责任担当,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和关键虽然我国已初步建构起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各级各类公共服务项目和标准得到全面落实,但受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群体需求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不断完善文化机制体制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加强文化立法、进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做了较为全面的战略部署,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成为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政策的重点。

      2016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制定和完善公共图书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资源配置标准,推进全民阅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2019年,“倡导全民阅读”第六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成为新时代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内蒙古“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要求的贯彻落实,以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室、草原书屋、实体书店、智慧书店以及其他经营性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构建的特色阅读空间正在成为内蒙古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及地区形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从新时代公共阅读空间的特色化发展入手,对内蒙古特色阅读空间的多维发展与具体布局等展开深入分析,明确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内蒙古城乡特色阅读空间的发展及策略选择,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治理体制机制建言献策一、新时代公共阅读空间的特色化发展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又译作“公共领域”),是不限于经济或社会条件,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场所或空间。

      哈贝马斯指出,“现代社会,咖啡馆、图书馆、书店等是公民自由讨论公共问题的公共領域和公共空间〔1〕在公共空间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以公共事务为话题的“公共交往”现代社会的公共空间不仅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提供了多元开放的场所,而且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随着建设“书香社会”目标的提出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阅读空间、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作为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近几年学界关注的热点杨松指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在一定空间范围或区域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社会(区)公众提供公共阅读、流通借阅、艺术赏析等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开展阅读推广、艺术交流、教育培训等公共文化活动的新型场所”〔2〕,并就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基本属性、发展定位及运行机制等提出了相关看法王子舟指出,“公共阅读空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是由政府、社会组织或个人创办,以文献资料为主要载体,向公众提供知识服务的开放空间或场所,广义上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社区书屋、实体书店以及网络等能够进行阅读交往的空间场所〔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公共阅读空间的特色化发展最早始于民营书店的经营转型探索。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物流经济的发展,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网络购物平台进军图书市场,电子书越来越为消费者所接受,对实体书店的发展、盈利模式等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加之房租、税收和人员成本的增长,许多实体书店入不敷出据统计,2007—2011年,有1万多家民营书店倒闭,也有一部分书店通过经营转型实现了“突围”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涌现出一批采取复合式经营模式的特色书店,在图书经营中植入咖啡茶饮、文创产品、商品销售等,通过举办文化沙龙、亲子阅读、读书分享等活动,在拓宽图书销售渠道、提升书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特色化需求新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实体书店的复苏发展,打造24小时营业的书店以及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成为城市公共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各地公共图书馆也在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尝试在街道、社区创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打造图书馆社区网点、街区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构建“15分钟文化圈”特色阅读空间作为公共阅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生事物,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服务不同群体,提供更加多元、专业的文化产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与社会各界组织团体进行多方合作,根据区位优势、服务对象的不同,不断规范图书市场管理、凸显特色化经营模式的优势,至2019年4月已形成以2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青少年儿童图书馆、23家街道图书馆为骨架支撑,47个挂牌特色阅读空间和书香驿站为特色,2家24小时城市书房为亮点,流动阅读、数字阅读设施设备为补充的结构完整、多元立体的“书香网络”与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相比,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为公众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扩大了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形成了覆盖主要社区和街道的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多元化发展格局从公共阅读空间的形成及总体发展来看,特色阅读空间不仅是新时代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探索,也是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满足公众日益多元的文化生活需求的有益探索和尝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二、内蒙古特色阅读空间的多维发展与实践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内蒙古公共文化事业从零起步到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构建起“覆盖城乡、多元发展、均衡普惠”的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格局,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创建,内蒙古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发展之路。

      20世纪50年代初,内蒙古全区仅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74个、文化站30个经过近70年的发展,全区共建设公共图书馆117个、文化馆120个、博物馆185家、美术馆24家、苏木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1093个、嘎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12522个,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2016—2025年)》以建设“书香内蒙古”为目标,将“全民阅读设施建设、精品推荐、品牌创建、社会普及、全民参与、数字化推广”作为工程建设重点,以独具特色的全民阅读活动,打造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在文化规划理论中,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都是文化体系运转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这些多元行动主体正是通过主动寻求一种创造性的文化增生的范式实现文化的包容性发展〔4〕围绕政府、市场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推进全民阅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近年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品牌建设的探索实践,本研究将特色阅读空间所涵盖的内容拓展至公共图书馆的共享空间建设、社区书屋(草原书屋)的便民空间建设、实体书店的地标空间建设和智慧书店的创新空间建设上来,并对其在内蒙古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中的作用予以客观分析。

      一)基于公共图书馆的共享空间建设在我国的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过程中,政府作为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守护者,往往从政策的高度综合考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供给,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覆盖率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由政府资助和扶持、为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知识服务的大型阅读场所,一直是重要的文化共享空间,均等化的属性要求使其成为公共文化建设重点打造的项目单元,省(区)、市、地、县四级标准化发展的公共图书馆布局和资源配置形式已基本形成目前,内蒙古地区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的特色阅读品牌建设成效初显呼和浩特市开启“鸿雁阅读计划”,很好地满足了公众的阅读需求,解决了“读书难、借书难”的閱读最后一公里问题乌海市以打造“大漠湖城书香飘”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品牌为中心,以“同享阅读快乐,共建书香乌海”为主题,推进了几十项“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鹿城读书节”“大漠湖城行”“书香兴安”“驼乡书韵行”“书香赤峰阅读无限”等20多个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在内蒙古各地熠熠生辉内蒙古图书馆推出的特色工程“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以及与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联合开展的“彩云服务计划”,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理念、服务流程的转变等作了有益尝试,不仅实现了公共图书馆资源服务与读者阅读需求的有效对接,而且强化了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理念。

      除此之外,下设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残疾人图书馆以及两个分馆的设立实现了省区级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目标群体细化、特色化发展,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在空间建设、服务业态等方面都做了大胆创新,为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提供了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及娱乐体验在对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包头市图书馆、赤峰市图书馆等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调研中发现,数字化、有声阅读等融合新型媒体的服务方式、传播路径日益多元,场馆提供的服务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图书借阅,融合地方文化发展的特色阅读品牌建设、推广成为内蒙古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24小时街区图书馆、自助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阅读服务的新探索,在内蒙古特色阅读空间的整体构建上也凸显出一定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认可二)基于社区图书室、草原书屋的便民空间建设“十二五”时期,内蒙古城镇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95%,城乡社区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将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社区图书室和草原书屋都是政府文化部门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设立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图书室作为基层阅读空间,社区图书室和草原书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为区域内的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阅读服务,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时间和服务半径,是阅读服务在基层社会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项利国惠民的民心工程,农家(草原)书屋建设工程在内蒙古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内蒙古特色阅读空间建设在农村牧区的重要体现该建设工程于2008年全面启动实施,截止2012年8月底,共建成草原书屋11275个,其中汉文书屋9123家、蒙古文书屋2152家,工程建设累计使用国家拨付专项资金1.804亿元,自治区配套专项资金4510万元,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的阅读需求,是公共阅读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农村牧区的重要体现但草原书屋的后续建设和发展存在明显的经费不足、藏书质量不高、服务标准偏低、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可以考虑将社区图书室、草原书屋与新型党群活动中心、街道办事文化站、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加以整合,“一室多用”,对传统阅读空间布局进行突破性尝试,以“书店+图书馆+社区图书室/草原书屋”的发展模式提高图书等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打造城市社区、农村牧区中的特色阅读空间三)基于实体书店的地标空间建设知识经济时代,实体书店是重要的文明载体和文化标志,也是巩固传播先进文化、提升知识储备、开阔视野的重要阵地,也是某一地区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实体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生活的聚集地和重要的文化空间,不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