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吨5吨40米A型双梁门式起重机结构设计说明.doc
57页18/5t 40m A型双梁门式起重机结构设计第一章总体计算一、主要技术参数起重量:Q=18/5t小车自重:G小=6t小车轮距:b =2.0m小车轨距:K=2.5m起升速度:V起=9.3m/min大车运行速度:V大=48m/min大车基距:B=10m起升高度:H0=14m跨度:L=40m有效悬臂〔刚性支腿侧〕长度:L0刚=8m有效悬臂〔柔性支腿侧〕长度:L0柔=8m悬臂〔刚性支腿侧〕全长:L刚=10m悬臂〔柔性支腿侧〕全长:L柔=10m工作风压; q=250pa非工作风压; q=600~1000pa工作级别A6小车车轮直径D小车=500mm ,2轮驱动n=4第二章 主梁计算一、载荷荷及内力计算〔一〕移动载荷及内力计算1. 作用在一根主梁上的移动载荷为:静载荷P=gP=<18+6>×104=120kN小车满载下降制动时载荷P计计算: P计=<Ф2Q+Ф1G小车2>g其中,起升冲击系数Ф1=1.0;该起重机用作装卸船,起升状态级别为HC3, Ф2min=1.15、=0.51,动载系数Ф2 =Ф2min + V起 =1.3 P计=×<1.3×18+1.0×6>×10 =147kN2. 移动载荷位于有效悬臂处主梁悬臂根部弯矩M悬计算:M悬= P计L有悬所以:M悬=147×103×10=1470000N.m剪力:Q悬= P计=147kN3. 移动载荷位于跨中时,主梁跨中弯矩M中为:M中=P计LM中=×147×103×40=1470000N.m剪力:Q中=P计=×147=73.5kN〔二〕静载荷及内力计算一根主梁自重G静=28.5t一根主梁的分布载荷q和q计计算,如下:q计=q=G静/
2) 主梁的均布风载荷q主风计算q主风= P1前/
选择偏轨箱型形式:采用偏轨省去正轨支撑轨道而设置横向加劲板,从而也省去大量焊缝,减少制造过程变形为了能在主腹板上设置轨道和压板,须使上翼缘板的悬伸宽度加大,因而增加啦保证悬臂部分局部稳定性而设置的三角劲.箱型梁各板厚度:主腹板δ1=10mm, 副腹板厚度:δ2=8mm;上下盖板厚度:δ=10mm翼缘板厚度: 取翼缘板宽度: 取b=1260mm盖板宽度:上盖板B上=1388mm B下=1258mm主梁截面简图如图:图2-21. .求面积 净面积:毛面积:2.求形心坐标3.求主梁截面的惯性矩: 对x轴: 总惯性矩:对x轴: 总惯性矩:三、载荷组合及强度稳定性验算〔一〕载荷组合按2类载荷组合考虑;即小车位于有效悬臂和跨中位置,小车满载下降制动,同时大车制动,风向平行于大车轨道方向,工作风压为250pa1. 小车满载位于刚性腿有效悬臂处,悬臂根部由于垂直载荷产生的弯矩M刚总重和Q刚总重以及水平载荷产生的弯矩M刚总水平和Q刚总水平分别为:M刚总重=M悬+M自刚M刚总重=1470000+237500=1707500N.mM刚总水平=M水刚+M刚大惯M刚总水平=60550+27902=88452N.mQ刚总垂=Q悬+Q自刚=1470000+47500=194500NQ刚总水=Q水刚+Q刚大惯=10850+3902.8=14752.8N2. 小车满载位于柔性支腿侧有效悬臂,悬臂根部由于垂直载荷产生的弯矩M柔总垂和Q柔总垂以及水平载荷产生的弯矩M柔总水和Q柔总水计算。
M柔总垂=M悬+M自柔 M柔总垂=1470000+237500=1707500N.mM柔总水=M水柔+M柔大惯 M柔总水=60550+27902=88452N.m Q柔总水=Q水柔+Q柔大惯=10850+3902.8=14752.8NQ柔总垂=Q悬+Q自柔=1470000+47500=194500N3. 小车满载位于跨中处,跨中截面由于垂直载荷产生的弯矩M中总重和水平载荷产生的弯矩M中总水计算:M中总重=M中+M自中M中总重=1470000+712500=2182500N.mM中总水=M水中+M中大惯M中总水=173250+44562=217812N.m上述三种载荷中,以小车 满载下降制动位于柔性支腿侧有效悬臂处,同时大车紧急制动,风向平行于轨道方向时,M柔总垂,M柔总水和Q柔总垂,Q柔总水的计算值最大,故下面强度和稳定性仅按该工况进行计算〔二〕弯曲应力验算由上表可知,主梁在垂直面和水平面内的合成弯矩:小车在跨中时弯矩最大,现在分别验算主梁跨中弯曲应力:跨中垂直弯矩= M中总重=2182500m跨中水平弯矩= M中总水=217812N.m〔三〕主梁截面危险点验算主梁跨中截面危险点:①②③的强度(1) 主腹板上边翼缘点①的应力:主腹板边至轨顶距离:主腹板边的局部压应力为:垂直弯矩产生的应力:水平弯矩产生的应力:惯性载荷与侧向力对主梁产生的轴向力较小,且作用方向相反,应力很小,故可不计算,主梁上翼缘板静矩:主腹板上边的切应力:点①的折算应力为:(2) 点②的应力:(3) 点③的应力:〔四〕主梁疲劳强度计算计算主梁跨中最大弯矩截面的疲劳强度:由于水平惯性载荷产生的惯性力很小,为了计算简明,忽略惯性力。
求跨中最大弯矩和最小弯矩:Mmax= M中总重=2182500N.m空载小车位于有效悬臂处跨中弯矩最小:作用在一根主梁上的空车轮压;远离小车一侧的支反力;小车轮压在跨中产生的弯矩(1) 验算主腹板受拉翼缘焊缝④的疲劳强度:应力循环特性:根据工作级别E8,应力集中等级K1,及材料Q235,查的,Q235的材料强度极限,焊缝拉伸疲劳许用应力为:,故焊缝④合格(2) 验算横隔板下端焊缝与主腹板的连接处⑤:取横隔板下端至下翼缘板上表面距离为50mm , 则:应力循环特性:根据工作级别E8,及材料Q235,横隔板采用双面连续角焊缝连接,应力集中等级K3,查的,焊缝⑤拉伸疲劳许用应力为:,故焊缝⑤合格由于切应力很小,忽略不计〔五〕稳定性验算〔1〕整体稳定性 :〔稳定〕〔2〕局部稳定性:翼缘板:,因为需要设置2条纵向加劲肋,不再验算翼缘最大外伸部分:〔稳定〕主腹板: 副腹板:,大于320考虑到跨端受力情况设置两条纵向加劲肋,副腹板相同,隔板间距a=2000mm,纵向加劲肋,如下图:图2- 3〔六〕验算跨中主、副板上区格的稳定性1) 验算跨中主腹板上区格I的稳定性区格两边正应力:属于不均匀压缩板区格I的欧拉应力:区格分别受、和作用时的临界压力为:式中:板边弹性嵌固系数由于,屈曲系数需要修正,则腹板的局部压应力压力分布长度按a=3b计算,。
区格I属于双边局部压缩板,板的屈曲系数:需要修正,则区格切应力由,板的屈曲系数为需要修正,则区格上边缘的复合应力:,区格临界复合应力为复合应力区格II的尺寸与I相同且应力较小,故不需要再验算,主腹板外侧设短加劲肋与上盖板外伸部分顶紧用以支撑轨道,间距500mm2) 验算跨中副腹板上区格I的稳定性区格两边正应力:属于不均匀压缩板区格I的欧拉应力:区格分别受和作用时的临界压力为:式中:板边弹性嵌固系数由于,屈曲系数需要修正,则区格切应力由,板的屈曲系数为需要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