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宽版OK.pdf
39页国 家 职 业 资 格 培 训 教 程 (第三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突突 破破 HRHR 胡爱武 培训 讲师 热爱教学 理 想 讲师团团长 梦 想 董永故里-孝感 李白故乡-安陆 H R 书法 写作 乒乓 骑行 音乐 创新 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与成长 自我介绍 介绍篇介绍篇 《易经》成功的人生要显耀,必须达到以下十二点: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人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 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P1-27,27P) 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劳动法 (P28-44,17P) 第三章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P45-96,52P) 第四章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P97-136,40P) 第五章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P137-198,62P) 课课 程程 大大 纲纲 课课 程程 大大 纲纲 (上) (下) 培训课程的简要介绍《基础知识》培训课程的简要介绍《基础知识》 培训目标和日程安排培训目标和日程安排 培培 训训 目目 标标 培培 训训 目目 标标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求、完全竞争市场 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以及就业与失业的相关知识。
2. 劳动法的体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 3.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计划与决策以及市场营销的主要内容 4.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领导行为及其 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5.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内容、方法和 理论体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概念、原理、原则、职能和 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和两种测量技术 茫茫 ?? 盲盲 ?? 忙忙 目目 标标 方方 法法 愿景愿景 使命使命 梦梦想想方向方向落落实实 神木的格局 神木之所以大,千年前当种子 掉到泥土里时就决定了. 因为它长在空旷的地方,不是在闹区, 他要耐得住风寒和寂寞. 神木之所以成为神木, 是在那时候就决定了的. 绝不是千年后才知道! ※所以,『『格局格局』』是…… 决定在一开始你的心里你的心里怎么想!? 第一章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P1-27,27P) 第二章第二章 劳动法劳动法 (P28-44,17P) 第三章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P45-96,52P) 第四章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P97-136,40P) 第五章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P137-198,62P) 课课 程程 大大 纲纲 课课 程程 大大 纲纲 记忆七字诗:基础知识共五章,经济劳法现管人。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P1-2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现 象和象和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运行规律的科学的科学P1现现象和象和规规律律 一一﹑﹑劳动资源的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具有三个属性具有三个属性::P1相绝支相绝支 1.相对相对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可支配的劳动资源相对于社会是指可支配的劳动资源相对于社会 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 2.绝对绝对性性已有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已有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又会产生 新的需要新的需要 3.本质表现为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能力的稀缺的稀缺 记忆七字诗:资源稀缺三属性,相对绝对两支付 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P2 二二、、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 P2 效效用用﹑﹑利利润润 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即在个 人人可支配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使个人需 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记忆七字诗:个人效用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 三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P2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居民户户和企和企业业分别是劳动力的供求方分别是劳动力的供求方 居民户企业 商品和劳务的供给 生产要素收入 生产要素供给 货币支出 图图1-1 收入循环模型收入循环模型 三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P2 就就工工﹕﹕就就业业量和工量和工资资的决定的决定是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 实现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 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认识现认识现象揭原理象揭原理 要要认识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现象,,理解并揭示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劳动劳动 力需求力需求,,以及以及工工资资和就和就业决业决定机制定机制对对劳动劳动力力资资源配置源配置的的作用原理作用原理。
七字诗:(劳动力市场功能)决定就业和工资 (劳动经济学任务)认识现象揭原理 四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实证+规规范范 实证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 ((一一))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向人们提供实实在在、、有用有用、、确定确定、、精确精确 的知识的方法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其重点是研究现象研究现象本身本身“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的问题 ((二二))规范研究法规范研究法::说明说明经济现象经济现象“应该应该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的问题往往成为往往成为为政府为政府 制定制定社社会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使互惠交换不能 实现实现主要障碍有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信息障碍、、体制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市场缺陷 记忆七字诗:实证本身是什么,规范应该是什么 一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P5 ((一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劳动力劳动力---年年龄龄、、能力与要求能力与要求、、职业职业 是指一定年龄之内是指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具有劳动劳动能力与就能力与就业业要求要求,从从 事或能够从事事或能够从事某种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P5 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P5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程度的指标。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总人口总人口100%%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是指在一定的市市场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劳动力 供给的决策主体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愿意并且能够够提供提供的劳动时间的劳动时间. 胡爱武记忆七字诗:(劳参率)人口参与社劳动, (劳动力供给)愿意并且能提供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P5-6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劳动力力供给量变动供给量变动对对工资率变工资率变 动动的反应程度的反应程度 ES((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 ((△△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表示工 资变动的百分比资变动的百分比)) 供给弹性供给弹性=供供工工﹕﹕供给量供给量 与与 工资率工资率 (供供给量变动百分比给量变动百分比) / (工工资率变动百分比资率变动百分比) W W S S /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P6 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供给无弹性无弹性,,即即Es=0,,表示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表示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劳动力供 给量给量固定不变固定不变。
2.供给有供给有无限弹性无限弹性,,即即Es→→∞∞表示工资率给定表示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而劳动力供 给量变动的绝对值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大于0 3.单位供给弹性单位供给弹性,,即即Es=1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相同 4.供给供给富有富有弹性弹性,,即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大于工工 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5.供给供给缺乏缺乏弹性弹性,,即即Es1)),如图如图1-2中的中的E 5.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Ed1)),如图如图1-2中的中的F 记忆七字诗:(劳动力需求)愿意并且能雇用 图图1-2 图2中,横轴为劳动力 需求量,纵轴为工资率,D为 劳动力需求曲线当工资率为 W0时,劳动力需求量为L0,在 需求曲线D上为A点工资率由 W0提高到W1时,需求量由L0下 降到L1,在需求曲线D上由A向 左上移动到B点工资率由W0下 降到W2时,劳动力需求量由L0 增加到L2,在需求曲线上由A向 右下移动到C点 图1-3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P9-10 三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9 (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其他生产 要素要素上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增加,, 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但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增加的产量开始 递减递减。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 在区域Ⅰ,平均产量AP一直在增加,并 且边际产量MP大于平均产量AP所以,劳动 投入至少要增加到a点才能使平均产是最 大在区域Ⅱ,投入的变动区间为a~b点, 这一区域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是递减但 投入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只不过增加比 率是下降的到b点时,边际产量为零,总 产量最大在区域Ⅲ,投入量大于b点,边 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在绝对减少 (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MRP=VMP=MPP=MC=W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P13-优优质质分分 1.劳动劳动力力资资源的最优分配源的最优分配 2.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记忆七字诗:市场均衡三意义,最优同质和充分 四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P11 (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P12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P11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P11-13 ((一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P13 记忆七字诗:人口影响劳力供,规模年龄和城乡 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 正向正向关系关系;; 3))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 转移转移,,使劳动力供给弹性趋向增大使劳动力供给弹性趋向增大。
2))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表现在表现在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劳动劳动 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劳动年龄劳动年龄 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化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