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上册.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59224669
  • 上传时间:2024-03-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9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上册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

      骨架)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4、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6、我国陆地海拔地方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6、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8、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9、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10、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和(半干旱)四类地区 11、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1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14、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15、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4、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5、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初二地理学习方法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初二学生通过上学期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的学习,大部分对中国的地理概况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资源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为本学期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想让全体学生都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纳入新的学习轨道,还有待于今后的启发、引导 2.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初二1——8班现有学生340人左右,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在70分以上,其中分为98分,最低分为26分,但也有个别学生成绩较低,还不具备一般的识图、用图、绘图能力,知觉活动正处在摆脱盲目与被动的状态,观察的主动性、精确性与概括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但大部分初二学生思维能力较强,随着地理概念的不断丰富,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完成及时,课后及时复习,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所以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优势,正确引导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现在的温度,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理解,学会某些地理知识 4.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做好预习,课堂上听讲能抓住关键,课后复习能摸准规律,不会即问,为继续学习创造了条件 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