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doc
4页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四川,内江,641112)【摘要】生态城市的提出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根植于深刻的时代背景木文主要阐述了生态的基木概念、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 的原则,提出了牛.态城市规划的意义关键词】生态;生态城市;规划原则;意义一、生态城市1、 生态生态的英文单词“ecology”源于希腊语“oikos”,原意为“家”和“住 所”,是指所有有机体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自身存在的生物和生存环境之间所形 成的结构及功能关系(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等)生态研宄打破了传统一对 一的研究模式,而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广泛联系的地球大背景下,系统地考察和 理解不同地域、不同范围的各种自然生命体和现象,不同种类的人类社会,以及 人类社会与自然生命体和现象之间的关系2、 生态城市我国学者王如松在1987年提岀的“生态城”的概念,“就是社会、经济、 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 生态城市,它是既括自然环境、乂涵盖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lsqU0;生态 城市&rSqU0;必须同时既是一个生物体,又是一个能够供养人和自然的环境。
[2] 这里的“生态”,不能理解为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简单的动态 平衡联系它不只是简单地对城市空气、城市水体和城市环境进行清洁;社会的 和谐成为其更为重要的主旨,即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和谐它从城市的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延伸为以人为主、依托自然环境、有赖资源流动的经济、社 会和环境协调统一的复合系统简而言之,生态城市能供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场 所,最终实现“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境界二、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1、适应生物气候条件生物气候条件是城市建设首先面临的自然挑战,是生态城市设计的重要 参数,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生存环境的舒适性,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能源模式著 名设计师杨经文一直致力于将生物气候学原理应用于城市和建筑设计中,提出建 筑和城市设计的生物气候感应(Bio-climatic)理论,并指出“要在建造中对自然 环境施加最小的影响,并使我们的建成环境与生态圈的生态系统融为一体”适 应生物气候条件是生态城市设计的原则和出发点生态城市设计应根植于地方生物气候条件,城市中的人工要素应与自然 生物、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在此,因地制宜中的“因地”应演进为“因地、因吋、 因气候”。
对城市设计而言,生物气候条件属于自然地理限制因素的一种,在一 定程度上对于城市设计而言是一种制约,设计吋应结合具体城市和区域的吋空位 置与生物条件,与城市和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紧 密结合,营造出适宜的城市空间结构运用生物气候学,充分分析气候以及阳光、 风力、温度和湿度等各种形式周边能力,为优化城市微气候和物理环境提供坚实 的基础条件,实现以最少的能量消耗获取更多的舒适性,为城市居民和自然生物 创造和提供理想的城市栖息环境2、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和周围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社 会+经济+自然”,具有简单性、复杂性、开放性、依赖性和脆弱性等特征,使 其成为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由于人口的极度密集导致城市生态系统 呈现倒金字塔模式,大量的资源性输入和废弃物输出加重了艽他生态系统的负担, 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冲击和侵扰其他生态系统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建立循环的生态转化结构,形成从自然物到经济产品,再从经济产品到再生资源的反馈式过程,从而增加城市的自立 性,减少城市外部环境输入资源和能源。
反馈式过程中使得所奋的物质和能源在 循环的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而持久的使用,最大限度降低转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 的不良影响和破坏,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达到高效、循环的“自运营” 模式,使得生态城市能作为子系统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 程中不仅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而且注重经济环境建设与社会环境建设的奋机结 合,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区域的生态负扔,减少城市生产、运行和维护的成本和能 耗,真正把环境与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合力3、 保持绿地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自然部分,具冇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的生态效益、具有美化城市和陶冶情操、防灾避难的社会效益、具奋直接或间 接的经济效益生态城市的生态调控建构在城市安全的生态格局和促进提供生态 服务功能的绿地系统的建设保持绿地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成为生态城市设 计的重要原则绿地系统的建设须尊重土地的自然演进过程,结合自然布局,遵循土地 利用适应性评价和生态敏感评价的分析绿地系统的建设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 保留城市中生态价值高的自然绿地,作为整个绿地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以便利 于自然空间结构的延续。
建构绿地网络结构,注重绿廊的连续性,保证绿廊作为 通道和过滤器生态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城市中绿地廊道连接城市内外分散的、 大小不一的绿地斑块形成绿地网络,缩减动植物群落生境之间的距离,为基因交 换和营养交换提供必要的空间条件,形成生物流通的生态网络,从而保证城市生 态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物种要素的流通,进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一个城市 成为生态城市的前提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 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们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概念纳入了“生态文 明”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表现,也是城市生态化的必然选择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强有力的保障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全面 审视,追求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是它的宗旨,可持续发展 是它的根据,人类的发展是它的着眼点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大力培育市 民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生态意识贯穿到生态社区发展、建设、维护的各个方面, 使生态意识深深根植于人们头脑中,使市民从刻意到自觉再到无意识的行为;加 强对生态开发过程中个方面运作的教育和培训等,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促进生 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三、生态城市规划的意义生态城市设计强调的是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自然的保护,城市不仅 是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载体,也是资源的载体不断扩张的资源需求 和在更大规模基础上的开发利用,是破坏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原因之一加 速发展的社会和快速运转的经济,严重地冲击着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城市规划强调“人与自然共生”、以改善人类聚居环境为目标,生 态城市规划不仅突出对建成环境的创作性保护,人工系统的生态化;而且突出对 自然环境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化改善人居环境成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0 标生态城市规划的0标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表现为自 然生态系统持续性、人工系统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以保护自然 环境、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 活质量参考文献:[1】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与方法[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68. [2】鲍世行主编.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M].商务印书馆,1993: 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