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气监理实施细则.doc
10页电气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一、材料与试验检查通病 l、主要设备与材质方面 1)缺产品说明书及证明材质性能的出厂合格证; 2)产品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手续不全(如抄件要求签字手续等) 2、设备试验,调试,运行记录方面 1)绝缘电阻未按系统分主干线、分支线进行分层、段测试或阻抗值记录不全; 2)电气设备和防雷设施的接地装置及设计有要求的接地电阻测试记录填写(如埋深、接地极长度等)不全; 3)接地装置隐检不及时 3、监控措施 l)施工单位设备、材料的采购者应明确自己的质量责任,建立自己的设备材料管理制度; 2)设备材料的入场,应检验其内外包装标识、产品合格证等有关技术资料及使用说明书等,核对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号、规格等; 3)大批量设备材料的采购事前应对生产厂家进行资质调研,对其产品质量、检测能力、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审核; 4)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高低压开关柜及各类箱、屏必须采用机械电子部、能源部主管部门认可的定点厂生产的产品,非定点厂生产的产品严禁在建筑安装工程中使用外省市产品必须附有两部主管部门认可的定点厂的证书复印件,不符合不予签认; 5) 建筑电气施工中使用的电工产品必须经过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的安全认证,其产品上应带有安全认证标志(长城标志);进口电工产品必须附有国家商检局的质量检定证书(可代替合格证); 6) 有防火要求的材料应符合防火要求,其氧指数不低于27%,用火烧阻燃,不出现火焰为合格; 7) 绝缘电阻按系统分主干线、分支线进行分层、段测试,认真填写测试记录; 8) 接地装置检查接地极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线埋深,焊接等是否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 9) 参加接地电阻测试。
二、管路敷设通病 l、一般管路敷设通病 1) 敷于多尘及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未采用厚壁管,内外壁未做防腐处理 2) 电线管路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无补偿装置和经过设备基础时没有加套保护管 3) 管路弯曲处有折皱、凹凸及裂缝等现象,弯扁度>管外径的10%,弯曲半径小于‘规定值’; 4) 管路超过规定长度未按规定增设接线盒; 5) 进入箱盒的排管长短不一,排列不齐或不到位,管口入箱(盒)超过规程规定; 6) 明配管路不横平竖直,排列不齐固定点不符合规定,油漆不好污染严重; 7) 管路与煤气、热力、蒸汽管路平行或交叉敷设时相互间距不符合要求,也无隔离措施; 8) 敷设时不与土建配合施工,随意剔槽打洞断筋,或敷设在钢筋外侧,既影响了钢筋的正确位置,又不能保证管路有足够保护层; 9) 管内有铁屑毛刺,管口不平齐光滑;未按规定进行扫管、除锈防腐; 10) 管连接方法不符合要求; ①采用对口焊接(国家规范不允许对口焊) ②配管连接时管口未对严; ③ 套管连接时,套管管径不匹配,管口不在套管中心;焊接不严、不牢 11) 管与设备、器具连接时,使用金属软管引入时,软管未用接头,或软管超长,固定不牢或间距过大,未做保护地线。
利用软管做接地导体; 12) 配管与箱盒连接不焊跨接地线 2、配管工程质量控制 1) 审核施工图对管道多的部位或交差作业部位,如厨房、卫生间、吊顶内等关键部位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与水暖、消防、通风、煤气等管道相碰电气管与其他管距离见表 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mm)表一管道名称配线方式穿管配线绝缘导线明配线裸导线配线平行管道上100010001500蒸汽管管道下5005001500交 叉3003001500暖气管平行管道上3003001500热水管管道下2002001500交 叉1001001500通风、给排水平 行1002001500及压缩空气管交 叉501001500注:① 对蒸汽管道,当在管外包隔热层后,上、下平行距离可减至200mm; ②暖气管、热水管应设隔热层; ③对裸导线应在裸导线处加保护网2)SC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的外壁可不做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钢管外壁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处理; 吊顶内管路敷设工艺流程: 吊顶内管路敷设 预制加工管弯、吊架、支架 测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 明胀管法固定支架 盒、箱固定变形缝处理 管路敷设与连接 地线连接及防腐处理 3) 开关盒、插座盒的安装位置、标高等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盒口与墙面平齐,盒口方正,盒内整洁; 4) 配管时控制弯曲半径及弯扁度应符合规范要求(见表二)、以保证穿线顺利进行。
管的埋入深度应符合要求,保护层应>15mm; 5) 管入盒控制在5mm内为宜,管进盒箱应使用锁紧螺母固定平直箱四周用豆石砼填实抹平; 保护管弯曲半径,明配管安装允许偏差 表二项次项 目弯曲半径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管了最小暗 配 管≥6D尺量检查及检1弯曲半径明配管管子只有一个弯≥4D查安装记录管子有两弯及以上≥D2管了弯曲处的弯曲扁度≤0.1D明配管15~2030固定点管子直径25~3040尺量检查 间距(mm)40~505065~100604明配管水平、垂直敷水平度3拉线尺量检查设任意2m段内垂直度3吊线尺量检查 注:D为管子外径 6) 管进箱应一孔一管,排列整齐,配管管口应在二层板后面,严禁用气焊开孔; 7) 钢管连接时,焊接部位按规范控制(如套管长度),焊后应涂防锈漆; 8) 钢管不应有扁折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和毛刺,切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 9) 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丝扣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光滑无缺损安装后套丝处刷防锈漆;10) 钢管固定点间距按表三执行;表三钢管直径(mm)敷设方式钢管种类15~2025~3240~5065以上管卡间最大距离(m)吊架、支架厚壁钢管1.52.02.53.5或沿墙敷设薄壁钢管1.01.52.0- 11) 明配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离均匀,钢管卡间的距离见上表。
支架、吊架及敷设在墙上的管卡固定点与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 三、配线工程通病及监控 l、配线 1) 导线规格、型号、质量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如导线规格、相色标志); 2) 穿线前不扫管,管内有水及杂物;(先穿线、未清管); 3) 湿作业末完提前穿线,而无防水和防污染措施; 4) 垂直向上管口,穿线前后不做封堵处理; 5) 管内穿线总截面(包括外护层)超过管子总截面的40%; 6) 垂直导线超长不加固定卡子: 7)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直流的导线穿在同一管内; 2、监控措施 1) 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按下列要求执行 ① 截面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导线与针式接线柱连接(压接),把导线的芯线插入压接针孔内,导线裸露出针孔l—2mm.针孔大于导丝直径l倍时,要折回头后插入压接; ② 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采用压线帽应配套,压接牢固; ③ 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2) 剖开绝缘导线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包扎应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低于原绝缘层强度 3) 导线的预留长度在接线盒、开关盒、插座盒及灯头盒内为15cm;配电箱内为其周长的l/2 4) 在吊顶内,由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5) 当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零线PN与保护线PE的颜色按如下规定敷设: Ll (A相)为黄色;L2(B相)为绿色:L、(C相)为红色: 零线PN为淡兰色;保护线PE为黄绿双色 6) LC安全压线帽: 铜导线压线帽分为黄、白、红三种颜色,分别适用于1.O mm2;1.5mm2;2.5mm2;4mm2的2—4条导线的连接操作方法是将导线绝缘层剥去13 mm或10mm(按压线帽型号决定)清除氧化物,按规定选用适当的压线帽,将芯线插入压线帽的压接管内、若填不实,可将芯线折回头(剥长加倍)填满为止线芯插到底后导线绝缘和压接管口平齐、并包在帽壳内、用专用压接钳压实即可7) 有重复接地保护的,电源电缆芯线中的PE线应先接至重复接地扁钢上、然后再由接地扁钢引向配电箱内PE汇流排上,电线芯线中的PN线直接与配电箱PN汇流排连接。
芯线中的A.B.C分别与配电箱内AB,C对应连接 8) 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采用绝缘帽压接工艺时压线帽与导线应配套,压接牢固可靠,多股铜丝应顺直涮锡后压接 9) 插座的接线按规范要求左零、右火或左零、右火上接地的作法安装后用插座安全检验器检验是否正确;螺口灯头的零线接在螺口上,火线接在舌接头上 lO)穿线工艺流程 选择导线 穿带线 扫 管 放线及断线 导线与带线的绑扎 带护口 穿 线 导线接头 接头包扎(压线帽) 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四、灯具、盘、箱盒、开关、插座安装通病与监控 1、配电箱盘通病 1) 加工粗糙,自制或不采用两部定点厂产品; 2) 用电气焊开孔;不是一管一孔; 3) 油漆脱落不美观; 4) 箱、盒安装位置标高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5) 箱盒与墙面不平整、不牢、不正、偏移、深凹入墙; 6) 消火栓箱内信号线无接线盒或在箱后,不便检修; 7) 箱、盘及金属支架无接地。
或无专用接地点; 8) 对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未做跨接地线; 9) 箱内配线有接头,盘后配线未绑扎或不整齐; 10) 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混用,无设零线端子板; 11) 盘内闸具未标明回路、名称 2、灯具安装通病 1) 灯具位置不符合要求,如不在室中心,不在园木中心,不成行、不成列,不横平竖直; 2) 灯具重超过3公斤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