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精选文档.ppt

49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79383040
  • 上传时间:2024-08-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0M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概述急救?!各位同仁,看到这两个字,你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v谈到急救,一百个人中,至少会有九十九个心中可能都会想到救护车、氧气瓶、止血袋、注射针等现代西医急救的一系列工具和器材  •是否会有一个人心中想到针灸、中药?这恐怕有很大的疑问其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医学是惟一的医学,因此,中医学必然有很多急救的理论和方法,否则中国古代的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岂非就要等死?  •非常可惜的是,中医急救学现在差不多快要失传了,除了在我们农村,真正用中医来急救人的生命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其实       急救,中医不输西医认为中医救缓不救急的观念完全是误解  •为什么现代中医的急救功能消失或者说萎缩了呢? •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西药服用较方便,西药的原理非常明确相对的,中医的理论较模糊,中药服用非常不方便在同样疗效的情况下,人们当然愿意选择用方便且原理明确的西医来急救性命这就是中医急救日渐没落的主要原因 •但没落归没落,中医可以急救病人的这个事实,是无可否认的     中医急救方法  1.   针灸 2.  刮痧   3.  放血 4 . 中医急救方剂             针灸急救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的急救作用。

      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用针灸进行急救、治疗突发疾病的记载临床上针灸急救范围较广,具有方法简便,起效迅速,经济实用等特点针灸最常用于晕厥、抽搐、胃痛、腹痛、胆绞痛、头痛等急症的治疗  十大急救穴位         人中,合谷,内关,   公孙,足三里,神        阙,太冲,风池,定喘,肩井                       晕厥晕厥 一、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一般病情轻者晕厥时间较短,苏醒后无后遗症;病情严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死亡 •常见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中暑、低血糖昏迷以及癔病性昏迷等疾病 •二、针灸治疗•1.治则治则 :苏厥开窍,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2.主穴:主穴:以督脉腧穴为主人中人中  百会百会  内关内关  合谷合谷•加减:加减:气厥实证配太冲、行间;虚证配足三里、气海;血厥实证配行间或涌泉;虚证配关元、膈俞、足三里;痰厥配中脘、丰隆;热厥配大椎、中冲;寒厥灸神阙、关元;牙关紧闭加颊车、下关 •穴位定位穴位定位•人中: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内关: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操作::实证、热证诸穴强刺激泻法,百会可点刺出血,再开“四关”(合谷向后溪透刺,太冲向涌泉透刺),或同时针刺“五心穴”(即百会、双劳官、双涌泉);虚证、寒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神阙、关元可用隔盐灸,或重灸“五心穴”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①指针:紧急情况下用拇指重力掐按水沟、合谷、内关穴,以病人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②三棱针:适用于实证晕厥,取穴大椎、百会、太阳、委中、十宣点刺出血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①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应紧急救治针灸急救能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患者苏醒后要特别注意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②急救时患者应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的地方立即给以上氧;医生应动作迅速、沉着冷静、不慌不乱;应嘱咐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胃痛胃痛 一、诊断要点诊断要点: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常伴有胃脘部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等症状。

      •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扭转、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症、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 •二、针灸治疗•治则:治则:消食化滞、通调腑气、温中散寒、理气镇痛,以针刺为主,泻法•主穴主穴:以足阳明胃经腧穴及相应募穴、郄穴为主中脘中脘  天枢天枢  梁丘梁丘  足三里足三里  内关内关 公公孙孙•加减:加减:饮食积滞加建里;寒客胃肠加灸神阙、关元;胃痉挛加梁门;肠痉挛加上巨虚、下巨虚;恶心呕吐加膈俞;腹皮挛急加筋缩、阳陵泉 •穴位定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梁丘 :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内关内关: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公孙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地的前下方•建里建里:在上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关元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梁门梁门:在上腹部,脐上4寸,旁开2 寸•上巨虚上巨虚: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下巨虚下巨虚:在上巨虚穴下3寸•膈俞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操作: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中脘、气海、神阙、足三里、脾俞、胃俞、阿是穴等施行一般灸法或隔姜灸(中脘、气海还可施行温针灸),并可加拔火罐;期门、膈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其他腧穴常规针刺,强刺激泻法,动留针20~30分钟;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急性胃痛每日治疗1~2次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①指针:取中脘、至阳、内关、足三里等穴,以双手拇指或中指点压、按揉,力度以患者能耐受并感觉舒适为度同时令病人行缓慢腹式呼吸连续按揉3~5分钟即可止痛间歇5分钟,再重复操作1次②热熨法:将食盐和吴茱萸混合炒热,装人布袋中,热熨脘腹部,至脘腹疼痛消失为止③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④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①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若经治疗疼痛不能缓解者,应查明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急性胃痛往往针灸l次或数次即有明显止痛效果,但慢性胃痛需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②饮食调理、生活规律和精神调节对胃痛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多吃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少食易产气的食物;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饱食后不宜立即剧烈运动。

      力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③胃痛证候有时可与肝胆疾患、胰腺炎、心肌梗塞等相似,须注意鉴别,以免延误病情④对溃疡出血、胃穿孔等重症胃痛,应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或转外科治疗                             胆绞痛          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突发性右上腹剧痛、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为主要特征,疼痛部位拒按、压痛或叩击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常见于西医学的多种胆道疾患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等  •治则: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针刺为主,泻法•主穴:主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和相应募穴、背俞穴为主中脘中脘  日月日月  胆俞胆俞  阳陵泉阳陵泉  胆囊胆囊穴穴•加减:肝胆气滞加太冲、侠溪;肝胆湿热加减:肝胆气滞加太冲、侠溪;肝胆湿热加三阴交、阴陵泉;蛔虫妄动加百虫窝、加三阴交、阴陵泉;蛔虫妄动加百虫窝、迎香透四白;发热寒战加曲池、支沟、外迎香透四白;发热寒战加曲池、支沟、外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湿热发黄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湿热发黄加至阳、肝俞、阴陵泉加至阳、肝俞、阴陵泉 •中脘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寸 •日月日月   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                           隙,前正中线旁开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胆俞胆俞  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阳陵泉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囊穴胆囊穴 正坐或侧卧位,在小腿外侧上部,正坐或侧卧位,在小腿外侧上部,              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 寸 •太冲太冲     在足背侧,当第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侠溪侠溪    在足背外侧,当第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               肉际处•三阴交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寸,胫骨                    内侧缘后方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阴陵泉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百虫窝百虫窝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3                 寸,即血海上寸,即血海上1 寸。

      寸•曲池曲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                  髁连线中点髁连线中点 •支沟支沟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              上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外关外关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                 横纹上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至阳至阳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肝俞肝俞   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寸 •操作:操作:日月沿肋间隙由内向外斜刺;胆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勿深刺,以免刺伤内脏;肝俞、胆俞可用大艾炷灸至皮肤灼热;余穴常规针刺,宜强刺激,久留针(可根据病情留针1~2小时),间歇行针以保持较强的针感每日2次•其他疗法其他疗法:①指针:取胆俞或其附近的阳性反应点;以拇指重力点压10~20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①针灸对胆绞痛止痛效果较好,对急性发作、病程短、无严重并发症者疗效更佳。

      但在治疗中应查明原因,结合病因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②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味注意保暖 刮痧疗法“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工具选择工具选择 •刮痧板“是临床首选的刮痧工具 ,民间常将一些边缘圆滑的生活用具可用来刮痧,如光滑的铜钱、铜勺柄、瓷汤匙等•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务必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首选的是由天然中药经科学配方和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专用油剂;也可就地取材用香油、色拉油等作为皮肤润滑剂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① 操作方法: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用手掌握着刮痧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再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② 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③ 刮痧时间:用较重刺激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3~5分钟用轻刺激手法,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5~1 0分钟对于保健刮痧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① 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

      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② 刮痧出痧后1小时以内忌洗澡;•③ 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④ 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 5~2 0分钟 适应症适应症•感冒、发热、头痛、中暑、哮喘、心绞痛、颈椎病、高血压、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 禁忌证禁忌证•①①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用刮痧疗法;禁用刮痧疗法;•②②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疗法;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疗法;•③③ 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处禁止刮痧;•④④ 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⑤⑤ 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⑥⑥ 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可行刮痧疗法;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可行刮痧疗法;•⑦⑦ 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积刮痧;•⑧⑧ 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位禁止刮痧;•⑨⑨ 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发病  放血疗法•放血疗法就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内经》,就有“苑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的记载  适应症内科、外科、妇科、伤外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如高热、头痛、痹症、腰痛、心脏疾病、肺病、肝胆疾病、肾脏疾病、各种痛证、跌打损伤、衄血、咽痛、失音、齿疾等 • 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症,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 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 •  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 •  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 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 •禁忌症禁忌症•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      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      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2  体质虚弱、贫血、低血压、孕期和      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              宜使用本疗法•3.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不要直接针      刺患处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4.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

      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5. 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中医急救方剂1  独参汤:用于失血过多,失血性休克,妇女大出血等组成】红参30g  隔汤炖2  黄连解毒汤:用于急性热病,感染性发热性疾病,败血症等组成】黄连9g、黄柏9g黄芩9g、栀子6g 3   行军散:用于急性胃肠道感染,腹泻,急性扁桃体炎等组成】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各3g、雄黄24g、硝石0.9g4   麻黄汤:受寒高热不退,无汗,畏寒等   【组成】麻黄9g、桂枝6g、杏仁9g、炙甘草3g 5  藿香正气散:胃肠病毒性感冒,上吐下泻等组成】 藿香90g  大腹皮30g  白芷30g 紫苏30g半夏60g 白术60 陈皮60g 厚朴60 桔梗60,共为细末,每服6g,姜、枣煎汤送服 6 安宫牛黄丸:脑中风7 苏合香丸:心绞痛8 大承气汤:发热,便秘,口舌生疮等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5g 芒硝9g(大黄后下,芒硝烊化)9 大黄牡丹汤:急性阑尾炎,急腹症等 【组成】大黄15g 牡丹9g 桃仁12g 冬瓜子30g       芒硝9g(芒硝烊化) v中医急救单验方中医急救单验方v1.甘草30g--150g水煎服,用于解百毒。

      适用于各种食物及药物中毒 v    2.紫苏梗150g水煎服,用于解鱼、蟹、虾等水生性蛋白等所致的中毒v    3.绿豆100--200g水煎服,用于一些吃炒黄花菜、炒豆角(尤其是扁豆角)等引起的中毒反应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