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海洋泾航运历史文化的梳理与探究.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2670154
  • 上传时间:2022-06-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08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海洋泾航运历史文化的梳理与探究    一、引言洋泾,一个古老的名字,一块位于上海市东郊、浦东西北角的黄金宝地自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以后,被列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率先开发的范围,从而更成为一方热土,举世瞩目国家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市转型发展、攻坚突破的关键时期为此,上海市商务委制定了《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十二五”规划期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总体部署浦东洋泾地区中心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三个地区中心之一洋泾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将以陆家嘴地区航运业和金融业为核心,不仅完善了陆家嘴地区“点、线结合”的商业布局,而且扭转了洋泾地区缺少大型商业设施的局面,解决了区域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回顾过去,洋泾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特有的航运文化是洋泾传承文化的组成部分,由此而衍生的古镇和“老街、老港、老码头、老建筑”都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因此,探究与拓展航运文化,不仅关系到洋泾的经济特色和文化形态,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为此,洋泾街道组织成立《洋泾历史·航运文化》调研小组,主要针对洋泾港、洋泾镇、洋泾地区的历史沿革、航运文化的探究和再现,进行初步调查研究。

      本文主要采取现场考察、资料收集、档案查询、名人访谈等方法,以严谨细致、科学思考、认真观察等态度,从考究洋泾港航运起源出发,探究了洋泾港的功能,并对洋泾港航运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达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二、洋泾航运的起源——洋泾浜与洋泾港之关系洋泾航运要追溯于洋泾港的形成探究洋泾港的起源及其与洋泾浜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挖掘和传承洋泾航运历史文化,对洋泾地区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一)洋泾浜的历史变迁很久以前,上海浦西有条洋泾浜的河,后来被筑成现在的延安东路,原来它与今天浦东洋泾港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曾经的洋泾浜是东西走向的,但现在的洋泾港却是南北走向的,且相距较远,似乎并没有关系但是,洋泾浜曾经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穿过黄浦江,一直流入洋泾镇地区,这其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发展曾经的洋泾浜存在于1403年黄浦江形成以前,自东向西横跨在上海县城北侧黄浦江水系形成后,今外滩以下的吴淞江河道被黄浦江夺取,而原来在陆家嘴以上游的黄浦江100余年的冲刷,承受了太湖大部分的来水,自原来“一矢之宽”(约50米)猛然突涨到目前的400余米,自此把连为一线的洋泾浜分隔成浦西、浦东,分别成了西洋泾浜、东洋泾浜。

      二)洋泾浜是洋泾港的源头,洋泾港是洋泾浜的延续和发展洋泾港的形成曾经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变化据史料记载,此段河道原来在明朝弘历年间为自然河道杨泾,后防范黄浦江潮水筑坝填没,实事上是被重新开挖而成的洋泾浜被分成的东洋泾浜,从现在的浦东部分包括已被填没的和现存的河段,一直延伸至今天洋泾镇地区,经过现在的定水浜后成南北流向,通往华漕哒方向,流入东海海塘,它成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内河航运干线然而,该水流至杨家渡的高巷浜是经过涵洞通向黄浦江的,因此,日渐淤塞到1832年,东洋泾浜水流渐渐变小,淤塞至无法驶入船只,故自东头今北洋泾路桥起,沿北洋泾路走向向北开出一条新河道,通向黄浦江这条新开的河道,即为北洋泾港,而原东洋泾浜折向南部分,即为南洋泾港,后因为两港成为南北一线,故自鸦片战争(1841年)后统称为洋泾港,即今天的洋泾港至此,洋泾港便就形成了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出,洋泾浜与洋泾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洋泾浜是洋泾港的根和发源处,洋泾港是洋泾浜的延续和发展洋泾港是洋泾地区工农业和居民饮水之源,能够促进大自然水的循环,调节气候它不仅给周边居民带来水运交通的便利,而且也为当地居民田地农作物的灌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还起到了蓄水、排涝等重要的作用。

      三、洋泾港的功能(一)洋泾港的航运功能明代的上海港是个以土布业为特产,以内河航运为渠道,服务于内陆埠际市场的商港上海港区的拓展始于沙船业兴起沙船运输业又带动豆米业的发展,北货业随之开张北货行公所建于1809年(清嘉庆十四年),上海成为关东贸易的枢纽大宗航运也吸引钱庄业进入港区落户自元代黄道婆从海南来沪教人制造杆弹纺织工具,同时明代朱元璋又大力推广棉花种植后,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开始大量种植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当时属于上海县的洋泾地区主要靠手工织造一种仿高丽的“白生布”用于裤料,通过航运出口,远销海外棉花的大量种植,开始出现为社会需要而生产的商品到明朝中叶,洋泾地区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定居从事农业和渔业、手工业生产当时,进出上海港的主要货种是棉花、棉布、粮食和盐与上海县其他地区一样,这里的种植作物主要是当时被称为“吉贝”棉花,并且随之发展起来的织造等手工业到清朝逐渐成为人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人民的口粮当时不能自给,只能依靠青浦和松江等地商贩的贸易得到满足另外,棉花等也在该地输入输出,他们先是依靠大船从黄浦江运输到与洋泾港交界处,然后重新卸载成可以行使于洋泾港上的小船,由此可见,在洋泾港与黄浦江的河面上,就出现了较为繁忙的景象。

      因此,当时洋泾港的交通功能就凸显出来了二)洋泾港的灌溉功能北洋泾浜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浚河去坝,以通潮汐,东南各乡成资灌溉,浜名称洋泾港洋泾乡地域在宋元时,农业主要是以春麦秋豆旱作为主,从明代开始植棉,实行稻棉轮作,以棉为主洋泾镇与洋泾乡同处于洋泾港两岸,明末清初逐渐形成集市,至嘉庆年间,已成为上海县17镇14市之一各类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包括食盐)就在此集散,市面逐渐繁荣咸丰十年(1860年)改为洋泾乡、洋泾镇当时镇上居民与弄明杂居,多以种植、捕捞为业,所种的蔬菜品种有四五十种,而以白菜最多此时,洋泾港对周边的农作物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灌溉作用,可以有效避免遭遇旱灾危险三)洋泾港的水利功能洋泾港起自老三井,由黄浦江入口,经洋泾镇到南洋泾桥,漕全长3.8公里,能通航60吨船只洋泾港解放前长期失修,淤塞严重,河内引水不畅,泄水也很困难,对农业生产妨碍很大,交通运输业也受到影响1951年国家投资10万元进行疏浚,共挖168 000余土方从此河道畅通,但由于地势低洼,经常受到黄浦江高潮侧灌,田间积水不能排泄,内河不能起到蓄水、挡潮、排涝、蓄水、通航等作用1962年,洋泾镇潮汛,泥防洪堤被淹,1963年~1964年组织人力修理泥防洪堤。

      1979年,整修石驳护岸160米,投资8 100元,1983年修理洋泾难免石驳岸,投资2万元为了更好地利用洋泾港的功能作用, 1969年8月在洋泾镇西凌家弄成立了洋泾港套闸水闸为一东一西两座,称为套闸,并在两座闸边上各建造了便桥,结束了以往这里没有桥的历史,方便两岸居民往来洋泾港水闸造好以后,在浦东大道北洋泾路口设立了一块牌子并写明: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得入内同时,在水闸边也设立了一块“水闸重地,不许拍照”的牌子可见洋泾港水闸在当时是被列入重要设施范围的洋泾港水闸建成后,起到了挡潮、排涝、蓄水和船舶通航等作用,有利于沿港地区的农、工、副业生产同时,在黄浦江汛期高潮时,还可削峰纳潮,以减轻市区防汛压力因此,自水闸建成以后,洋泾港还起到了重要的水利功能,为洋泾地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洋泾航运历史文化调研的背景及发展目标在国家“十二五”期间,上海浦东承载着“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两个中心的建设任务洋泾作为浦东一块关键地段,毗邻陆家嘴,担负着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的艰巨任务,当地政府特别重视对洋泾港航运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再现,专门多次召开航运调研研讨会寄望于此次调研,深度挖掘和梳理出曾经水陆繁华的洋泾航运历史。

      通过贴画、放映等不同方式来还原出曾经繁盛洋泾镇的情形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浦东新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健全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功能”的目标要求,因此,洋泾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将以陆家嘴地区航运业和金融业为核心,重点发展以海事服务总部经济、航运组织与会展、航运信息与咨询等特色的高端航运服务业,积极促进航运物流和贸易的协调发展,加快打造航运服务体系性强、功能突出、效率至上、水平高端的现代航运金融服务高地回望过去几百年,洋泾依靠着洋泾浜和洋泾港而发展成熟,并在商贸交易、文化传播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如何更大程度地延续、拓展和传承洋泾航运历史文化显得极为迫切,因此,要综合考虑如何传承与发展洋泾航运历史文化五、洋泾航运历史文化未来的发展建议(一)洋泾航运历史文化的品牌效益1.打造“洋泾”品牌洋泾港曾对洋泾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浦东周边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过去,人们对洋泾的了解正是始于洋泾港和洋泾浜,因此,这两个字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通过开发具有洋泾航运特色的纪念品,不仅要打造浦东的洋泾、上海的洋泾,还要试图打造全国的洋泾品牌,将这种文化深入人心,也希望人们将这种航运文化世代传承下去。

      洋泾航运课题的调研告诉我们,洋泾有着悠久的航运史,极具浓郁的航运文化在 “十二五”期间,洋泾地区要突出“宜居益商、和谐洋泾”主题,努力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打造“洋泾”品牌,扩大洋泾知名度,对洋泾航运历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的作用2.重拾“洋泾浜”洋泾浜,原先只是上海的一条河浜,介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今天的延安东路但是, “洋泾浜”一词已深入到上海人脑海,一直影响着人们此后,所谓的“洋泾浜( Pidgin)”是世界各地“混杂语”的代名词,它的来源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从最初的广州洋泾浜英语到中文标读的,再到上海的洋泾浜英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影响了两个世纪的中西交流 如今这样广为人知的洋泾浜,却极少有人去深究它的起因、背景及它和洋泾之间的关系本次调研告诉我们,几百年前,洋泾浜是连接浦东和浦西的一条重要河道,后来被黄浦江隔开,形成今天的情形尽管如此,洋泾浜对洋泾的航运历史文化发展和洋泾镇复原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挖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发扬洋泾航运文化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重拾“洋泾浜”,让世人知晓洋泾浜的历史价值,回忆发生在洋泾浜上种种耐人回味的往事,更重要地是,让那条曾经活跃在洋泾镇的古河引起人们对洋泾航运历史文化的关注。

      二)洋泾航运历史文化的展现方式1.洋泾航运文化节展示一个地方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它变成一个固定的节庆2010年1月26至27日首届中国国际航运文化节在上海虹口区开幕,以挖掘航运事业发展的精神内涵,弘扬航运企业先进的文化理念,为航运业的复苏和振兴提供助力它是集中外航运业年度盘点,学术、经验交流,联谊联欢,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2009年9月28日首届上海航运青年文化节在外滩茂悦大酒店举行,旨在聚焦北外滩航运集聚区建设,丰富虹口航运青年文化生活2012年10月19日,大连海事大学也举办了首届航运文化节,旨在引导学生唤醒蓝色基因,传承航运文化洋泾虽只是一个小镇,但也可以航运文化节方式来展现文化,将无疑使该种文化传承的更加久远,让更多人知道洋泾曾经具有深厚的航运文化底蕴,也会引起人们对洋泾航运文化的思考和关注每年都以不同的航运主题举办航运文化节,如有关船舶、历史文化、航运科技、名人轶事等,就会增进人们对洋泾航运的了解,加深此类文化在大众间的传播2.航运文化博物馆文化博物馆是一种涵盖历史、艺术及各种人类文化遗产范畴的实物场所它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为公众提供知识和欣赏文化教育提供服务。

      位于上海浦东临港新城的中国航海博物馆是我国首个国家级航海博物馆,旨在普及航海知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满足城市文明发展的需要它的建成对于推动航海事业发展、弘扬我国航海文明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博物馆,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直观地为人们展示各国文化和增加知识,也会使他们深刻体味该种文化的内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