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备考策略辅导.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52443302
  • 上传时间:2024-02-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考备考:中考化学满分攻略-  一、专项训练,集中强化,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在一模考试前后,考生已经完成了化学知识的系统复,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这段时间内,建议考生能够进行中考题型的专项训练这不仅有助于考生总结某一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也有助于发现自身答题过程中的弱点,集中突破  建议同学们选择历届中考试题,但是打破套题练的模式,按照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例如,通过选择题的专项训练,有意识地培养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能力单选题力求快速准确,不定项选择题要慎重作答,对于拿不准的选项多采用对比法,明确出题角度,总结常见思路  遇到情景比较新的实验探究题时,首先要静下心来,通读题目,明确实验目的,其次抓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的相互提示,顺利答题还建议同学们,集中复一段时间内做过的综合实验题,也许会发现每次不能突破的只是其中一点而已,寻找规律就能突破难点  二、珍惜套题,查漏补缺,珍视错题,考后满分  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时间内,考生还要进行历年各地中考试题的模拟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和应试能力关于模拟试题的使用,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限时训练,提高效率。

      最好能在70分钟内限时完成一套题目,即使没有整块时间,也要限时完成试卷中的一部分例如用20分钟完成选择、填空等等,切忌拖延时间  第二,珍视错题,考后满分做到考后满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来明确这样一个道理:考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复后,很多同学能稳定在一个高分水平例如,模拟练总能达到90分以上但是中考的好成绩往往取决于能否把剩余10分的漏洞找到并弥补上,这也是本阶段复任务的重中之重对待错题的整理,一是要及时寻找错误的原因,从知识上进行弥补;二是要进行错题的积累,反复纠正  第三,分门别类,整理试题考前同学们做过大量的模拟练,建议把试题分门别类、合理有序地整理在一起例如按照考场练、平时练或某个时间段题等标准,把试题分类这不仅有助于总结出练中常出现的错误,也为考前的自主复提供了一手资料  三、降低重心,回归课本,落实规范,关注细节  教材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考题中通常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依据课本编制的那么,考前需要复课本中哪些内容呢?可以对课本上出现的知识做一个梳理,包括: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演示实验、实验现象、实验基本操作、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课本例题、课后题,教材插图,单元小结等等。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对于一些必知必会的内容要整理出来,利用空暇时间熟读,这也是一种提高化学成绩的好方法  其次,还要注重答题的规范和细节问题其实,每年中考阅卷中,化学术语、仪器、药品名称的错别字;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计算结果不正确、计算过程无单位、解题过程不规范等等,均酌情扣分  在我们经过了大量复后,进入最后备考阶段,一定要再次把规范和细节的问题提上复日程比如填序号、填名称、填化学式、保留一位小数等要求,在审题时就要格外注意初中化学中与“三”有关的知识  1、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三大发明: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从世界范围看,污染空气的三大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3、通常所说的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必须是可燃物、可燃物跟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4、通常所说的燃烧具有三个特点:剧烈的化学变化、发光、放热  5、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6、 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7、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8、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的单质,组成单质的元素有三种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表示该元素形成的单质。

        9、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10、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11、三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白磷和红磷、金刚石和石墨  12、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无污染  13、元素按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分为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14、原子结构中的三个决定: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15、确定微粒的三种方法:当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阳离子;当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阴离子;当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原子  16、铁元素的三种微粒:铁原子( Fe)、亚铁离子( Fe 2+)、铁离子( Fe 3+)17、铁元素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铁( Fe 2 O 3)、氧化亚铁( FeO)、四氧化三铁( Fe 3O 4)  18、化学反应前后,从微粒角度看的三个不变量: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19、常见的三种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21、常见的三种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22、常见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23、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三种物质:氢气、一氧化碳、碳  24、常见的三种黑色氧化物: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  25、人类不可缺少的三类重要营养有机物质:糖、脂肪、淀粉  26、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7、铁生锈时,相互作用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28、常见的三种铁矿石: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 2 O 3)、磁铁矿(主要成分为 Fe 3 O 4)、菱铁矿(主要成分为 FeCO3)  29、炼铁的三种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30、三种常见的液体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31、溶液的三个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3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三种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33、粗盐提纯三步:溶解、过滤、蒸发  34、 配置溶液三步:计算、称量、溶解  35、生成盐和水的三类反应:酸和碱的反应、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

        36、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溶解放热  37、工业上的三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38、溶液的 pH值及溶液三性:当 pH< 7时,溶液呈酸性、当 pH=7时,溶液呈中性、当 pH>7时,溶液呈碱性  39、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40、记忆金属活动顺序表采取三段记忆法: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4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有水生成、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具备其中一条就可发生反应  42、土壤中常缺乏的三种元素: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备战中考:化学实验十五大常见错误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14.实验结束时,没有将所用玻璃器皿洗干净,桌面也没有整理好,影响下一节课的实验  15.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用手拿着酒精灯或者酒精灯的位置不当,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中考复指导之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错误  一、实验现象描述中夹带生成物名称   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推断得出的。

      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夹带生成物名称实验现象是描述人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现象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不能描述成“生成了氢气”,而应描述成“产生气泡,锌粒逐渐消失”再如: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反应现象描述,不能叙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铜,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应叙述成“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出现无色液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质的结构、组成却是不能被感知的 二、“烟”、“雾”不分在化学中,“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微滴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时,其实验现象不能称为“产生白雾”,而应该说“产生大量浓白烟”再如,打开装浓盐酸的瓶塞,实验现象应描述为“白雾”,而不能说“白烟”,因为看到的是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三、“发光”与“火焰”混用   物质燃烧时,一般都产生火焰或发光,但要注意正确区分二者,不要张冠李戴   “发光”是指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没有产生火苗如下面实验现象描述:点燃镁带称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称为“ 火星四射”   “火焰”是气体燃烧时伴生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火苗”。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先汽化再燃烧,现象描述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称为“淡蓝色火焰”   四、顾此失彼,现象描述不全面   化学反应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因此描述实验现象,要仔细全面,不要顾此失彼   例如:描述物质燃烧现象,要唱好“三部曲”即先描述发光(或火焰)的颜色,再描述放出热量,最后再描述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五、用词不当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如用词不当,也不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出现白色沉淀”,这样描述就不妥当,因为看到的只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不是“出现白色沉淀”化学答题技巧 在实际考试过程当中究竟该如何分配时间呢?答题的顺序究竟该怎样安排呢?倘若遇到不会的题目究竟是该尽力攻克还是跳过去先做其他题目呢?这就牵扯到了答题的原则问题,以下为大家整理了四个原则,希望对同学们的考试有所帮助:1、做题顺序一般来说,物理、化学题目的排列顺序都是先易后难,因为出题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大家尽快进入到答题状态中既然这样,那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就应该尽可能地依据题目安排的顺序一一解答这样不仅符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