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思考(下).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4584428
  • 上传时间:2021-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思考(下)李显君发布时间:2012-02-023.5产业竞争结构扭曲尽管戸前很多产业的竞争结构已经相对合理,但是1997年之前由于政府过度干预,汽车产业竞争 结构发生了扭曲最大的扭曲是改革开放后政府20多年限制民营资木进入整车产业,导致了该产业的不充 分竞争哈佛大学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内充分竞争是一国产业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的前提; 国内充分竞争促进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木、积极投资于新技术吉利,作为第一个民营整车企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初便想进入轿车领域,但遭到了政府准入 的拒绝半吋李书福呼吁主管部门:“请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产业,允许民营企业实现造车梦想几十 亿的投资,我们不需要政府一分钱所有的投资都出自我们自己的口袋我请求政府给民营企业一次失败 的机会直到1997年吉利才被允许进入汽车产业,四年之后才被允许向市场销售它的汽车冋顾历史, 如果不是吉利率先在全国降价,汽车是否能够大规模走进的家庭?其连锁反应最终使跨国公司逐渐减 低价格,使中国的消费者广泛受益与汽车产业不同,的家电、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设备等产业自由竞争,允许各类资木进入因 此,这些产业建立了相对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涌现出了一批跨国公司和世界级品牌。

      日本和韩国尽管对 汽车产业实行了长期保护政策,限制国外直接投资和国外品牌汽车销售,但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却没有任何 限制因此,1987年关于汽车产业的“三大三小”政策和今天又在鼓吹的“几大几小”政策,都是限制竞 争有待商榷的需求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索之一但是1990年之前,政府规定个人不允许购买轿车,只能是政府和企 事业单位购买集团用户对轿车的价格和质量不敏感,难以对为吋国有轿车企业产牛减低成木和提高质量的压力这一•政策长期抑制了广大消费者购买轿车的需求,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3.6整合能力缺乏为什么我国很多汽车企业集团在国内外并购及重组小失败案例较多且损失较大?为什么一些企业集团“集血不团”、分子公司各自为政?主要原因是整合能力缺乏,造成了一方而无法对所并购的企业及资源 进行有效整合,另一方而无法协调统合内部分子公司战略分工和运营我国汽车企业整合能力缺乏,主要表现在集团总部没有建立有效的经营模式国内外任何成功的企业, 都建立了独特有效的经营模式,如苹果公司、IBM、福特公司、丰田公司、海尔集团等经营模式包括管理 模式、业务模式和文化模式,血我国很多汽车企业集团不能说清IH己的经营模式,因此不能像丰田公司那 样为其全资子公司、合资公司提供有效技术、管理和文化支持。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很多汽车企业集团存在 的一些怪现彖:靠召开董事会管理旗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的“会管企业”;靠委派的总经理个人的思想和 管理方式“人治企业”的特殊治理模式任何企业发展都需耍引进利用外部资源,集团总部必须能够向旗 下企业和所并购企业输出采购模式、研发模式、生产模式、管理模式和文化模式等不能输出这些模式, 只是资本输岀到位,最终是不能真正整合分子公司和所并购的企业,从血导致失败4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实现既大又强关于汽车产业如何实现既大又强,汽车产业及社会各界一直在积极思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汽 车产业规律的充分认识和对成功及失败经验的总结,各界提出并践行诸多有效措施本文作者基于对这一 产业“大血不强”的原因分析,提出如下六个策略4.1加强对汽车产业发展规律研究,提高产业认识能力知乃行的前提,没有正确的知会造成兢兢业业做错误的事我国汽车产业很多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初衷不对,血是出于对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创新、竞争和运营等规律缺乏认识比如,国家曾采取的“市场换技术”发展轿车战略,便没有认识到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与核心能力必然采取的隔离机制产业集中度、 规模化和集团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经过充分的技术、管理、运营等积累后并建立在核心技术与核心 管理能力形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组织形态,而且每个金业都经历自身的充分发展后才走向集中和进 一步集团化的。

      福特公司在成立80多年后才进行了第一次并购但国内不少人士及主管部门不分青红皂白 积极倡导中国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丄规模上水平,也耍形成中国的“几加几”格局但这些人如 果仔细分析一下戴克的解体及国内大集团兼并重组的失败会作何感想?我们的企业,包括行业的传统“三大”基本上都没有经历充分的技术积累和充分的发展便匆忙走上了 集团化;我们在产业理论不清、政策不明的情况下摇摇晃晃地就走向了集中产业的发展尽管有时出现跨 越,但不能违背基本的演化规律再比如,百万辆汽车作为汽车企业的规模经济,最初是由英国两位经济 学家50多年前根据对利兰汽车厂统计分析得岀的各国产业条件不同、今天的技术与半个世纪前的技术已 有质的变化,但我们的学者、企业家和行业中介就跟着叫喊,结果我们的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就是“规模 化”或“规模超百万辆”,这不是不对,血是不合时宜,我们没有让自己的产业和企业充分发展、充分实 现技术积累,只能实现数量丄的粗放扩张因此,汽车产业实现既大又强的前提是提高对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把握产业演化模式和机 制首先要做好三点:一是政府、汽车企业、行业组织、大学等研究机构必须加大对汽车产业创新规律、 竞争规律和运营规律研究,为产业政策制定、战略选择和运营策略提供思想支撑。

      既要研究发达国家汽车 产业演化规律,又要研究我国身规律,因为我国作为最大发展家、最大汽车产销国,必然蕴含着独 特的规律二是政府必须清理泛滥成灾的各种低层次行业会议和论坛,它们不但无谓地增加企业成本,血 且扰乱人们的认识因为H前国内很多会议和论坛实质是信息发布会,重复且老调常弹,缺乏引领行业或 提高产业竞争和创新方式的思想及方法三是切忌认为我国汽车产业只缺乏核心技术,而忽视核心管理同 样缺乏的事实4.2选择正确的创新方向,实行有效的创新组合创新是企业竞争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血对于后发国家企业,由于资源和能力的双重约束而必须在创新的方向、方式和强度上进行有效匹配与组合在我国全而实施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今天,政 府在制定产业创新政策和金业制订创新战略时,一定注重创新轨道的有效组合,切忌“过度高端”、“过 度自主”和“过度依赖”,血要根据产业技术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选择创新组合在传统能源汽车技术 轨道丄:首先要遵循技术学习的累积性原则,在产品和技术上应选择从低端到高端的创新路径;创新的方 式丄要坚持从模仿到自主创新,因为绝大多数汽车企业至今没有完成模仿所规定的任务;在创新强度 丄要依循从渐进性创新到突破性创新、从局部创新到整体创新、从外围技术创新向核心技术创新的突破。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轨道上,曾经在传统电机技术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德系企业,对于电动车用电机,同样处 于研发的起步阶段,并无绝对代势可言应该说,在电动车用电机的技术丄,国内外基本持平在工程应 用丄国内企业甚至还具有相对优势因此,的新能源汽车应遵循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突破性创新路径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技术积累的过程性和核心技术的根植性为H前国内传 统大企业自主创新“一步到位的高端定位路径”提出了警戒二是新能源技术展于汽车动力系统,血汽车 还是个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因此那种企图只要大力投入新能源动力技术研发就能使赶超发达国家汽 车产业是不现实的想法4.3优化竞争环境,提高产业竞争质量汽车产业属于竞争性行业,我国汽车产业要想建立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学习家电、通信设备和计算机 等产业尽快建立起较为充分的竞争体系主要做好如下四点:一是对国内资本而言,提高自由化和降低国有化自由化,是指我国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产业实施零门 槛限制试想一下,如果政府在1997年不降低产业进入门槛,能有今天的吉利、比亚迪?能出现车企 收购沃尔沃、在美国设立区域总部吗?汽车产业是不是仍为国有大集团同国外跨国公司一同固守国外 品牌的价格与竞争格局?降低国有化,即为减少汽车产业国有成分。

      汽车产业不属于垄断行业,而属于竞 争行业,国有成分太大会自然影响到产业竞争质量H前,整车国有成分占我国汽车产业总资产超过60%二是和地方政府一定要切忌行政组合集团的“拉郎配”行为,冒进实行产业集中,特别是要放弃“几大几小”的错误思路难道我们还没有尝尽1987年“三大三小”产业组织战略及其引出的产业政策给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和创新造成的伤害吗?三是政府要完善消费者保护政策,如汽车召回政策;要求跨国公司实施国内外统一的服务政策,如免 费保养政策H前各个国外跨国汽车公司,在小国所实行售后服务政策与在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实质是 一种歧视性政策四是消除产业发展噪音,制止乱评比、乱排名特别是,半行业出现混乱思潮影响产业竞争和创新时, 政府一定要及时站出来澄清模糊认识,统一发展思想,确立科学标准,避免类似“要不要轿车”、“要不 要自主品牌”等旷H持久的争论4.4建立健全产业创新系统,增强创新引擎任何层次上的创新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我国汽车产业要实现创新的根本突破,绝不能仅靠技术 创新就能完成,血必须各环节系统创新产业创新系统包括五个子系统:制度系统、支持系统、运行系统、 资源系统和整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涉及技术、管理、政策、法律、文化、 企业家等方而。

      产业创新系统就是各子系统及其要素间的合作演化、融合创新、集体学习和集群发展的过 程;产业创新活动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大学及其它研发机构、中介组织政府是产业创新系统建 设的主导者和引导者建设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要做好如下几方面:首先,必须认识并重视建立产业创新系统的意义FI前我国政府关于汽车政策的相关文件中,还没有 岀现产业创新系统的概念可以肯定地讲,如果我们不能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创新并制定相应战略及政策, 中国汽车产业不可能实现“既大又强”的冃标其次,着重实现产业创新系统核心要素一一技术、管理和文化的协同创新突破,必须改变H前技术决 定论、单靠突破核心技术就能实现既大又强的认知误区任何国家的任何产业貝有技术上的创新而没有管 理和文化价值观的创新,是不能实现创新的根本兑变的,发达国家及韩国创新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再次,建立产业创新系统运行的核心平台与机制核心平台包括:创新管理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创 新服务平台、高效融资平台和创新文化平台核心机制包括:创新系统主体Z间的联结机制、学习机制、 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培育企业家产生和企业家精神的创新文化第四,政府要加大对H主品牌汽车的采购力度。

      政府采购,实质丄既是创新政策也是激励机制,己成 为发达国家促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激励手段我国H前对H主品牌产品采购力度不够,美意日 韩等国家,政府部门用车基本采购纯粹的本国品牌血政府采购用车包含了合资企业产品,由于H主 品牌发展时间短、质量差距大,很显然政府采购主要是国外品牌,我国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十分有 限最后,完善创新过程管理国家对创新投入的管理不仅仅针对创新的两端,还要加大对创新中间环节 的管理力度,提高创新过程的组织整合能力和控制能力政府要加强对各类创新投入的资金和成果评审验 收管理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阶段的评估和控制特别对国家投入的重点项要完善管理体制 和管理主体近年来,政府对国家投入的重大项冃存在管理主体分散的倾向4.5平衡好外部引进和内部努力的关系,培育企业吸收能力发展家企业必须引进发达国家技术才能逐渐建立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发 展的所有阶段都进行引进汽车企业如果想要并能够创造自主品牌,血不像巴西企业那样全部依赖国 外跨国公司,就必须在内部研究与发展上投入大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