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省焦作市大定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32797522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8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省焦作市大定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3分)最动人的遗忘鲁小莫圣约翰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62岁那年,他被原先的学校聘回去,主要做一些内务管理工作许多人对学校的做法有些疑虑:身强力壮的教师多得是,何必用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呢?但很快,人们的疑虑就打消了圣约翰先生工作起来不比任何人差,他思维敏捷、口才极佳,书桌上总是有条不紊经他保管的物品,打了标签,然后在记录本上做好标注他常常提醒那些年轻人:“嗨,小伙子,上次借的书该还了他的记忆力也不错圣约翰先生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然后从公文包拿出一个小瓶子,倒出一把药,送进嘴里,仰起脖,用水送下以前的老同事,都熟知他的这一习惯可现在大家发现,他走进办公室后,常常先喝口水,然后给妻子打:“露娜,我的药忘在家里了,请帮我送过来半小时后,露娜出现在办公室她的表情有些愤怒,很不友好地把药递给他他倒是不在意,看着妻子的脸,呵呵笑着说“谢谢”露娜的面色有些蜡黄,头发也很干枯看着他吃完药,露娜转身走了,也不跟其他同事打招呼于是有人打趣他:“下次可别忘了带药哦还有一次,圣约翰给露娜打时还阳光明媚,可刚放下不到10分钟,天空就乌云密布,片刻,“哗哗”下起雨来。

      圣约翰慌乱地看着窗外,不停地给家里打,却已无人接听他慌忙打开壁柜取出一把伞,正要出门时,门却开了,露娜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浑身湿透圣约翰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满脸羞愧地迎上去露娜将药递给他的同时,几乎咆哮着说:“你这健忘鬼!”尽管露娜浑身湿透,但她仍像往常一样,看圣约翰把药吃下去之后才走露娜走后,圣约翰在窗前静静地站了很久同事们都以为,他是在懊恼自己的健忘,心想下一次他一定不会再忘记带药可是下一次,圣约翰先生依然我行我素以至于大家慢慢都习惯了:上班后半小时,露娜出现在办公室有人嘀咕,圣约翰真是老了也有人说,露娜愤怒也是应该的,谁让他总是那么健忘还有人说,圣约翰的健忘其实是露娜惯出来的毛病,她完全可以不来送药,因为他工作起来并不健忘嘛!两年后,圣约翰先生辞职,那时候,他的健忘症似乎好了很多,露娜很少出现在办公室,偶尔出现,也不像两年前那样怒气冲冲,而是笑眯眯的,温和地跟大家打招呼圣约翰先生拍着大家的肩膀,说着辞别的话,大家也嘱咐他:保重,别忘了按时吃药他笑了,道出了“健忘”的原因原来,露娜在两年前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暴躁、易怒、自闭、厌世,甚至还自杀过两次任凭他怎样精心照料、带她求医问药,都不见好转。

      无奈之下,他想出一个办法他找到校长,要求校长给他一份工作,打扫卫生或者做门卫都可以鉴于他以前的表现,校长就让他做了一份内务管理工作这样,他可以每天在离家以外的地方吃药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年轻时发作过几回,幸好有露娜的用心照顾才有惊无险这么多年了,虽然他的病未再犯过,可一直是露娜的心事他通过忘记带药的方式,让露娜走出家门,走在阳光下,利用她的爱,重新唤起她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热情如今,露娜已经康复,他该回家和她一起安享晚年了圣约翰先生的话让大家一愣,继而他们紧紧握住他的手,那是一双多么苍老的手啊!如今,大家还常常看到,圣约翰先生和妻子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那对相互搀扶、不离不弃的身影,多么像两片老到深秋的枫叶,周身都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选自《读者》2009年18期,有删改)2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A.文中同事的“打趣”“嘀咕”“嘱咐”“一愣”等行为,说明同事和圣约翰一直存在着误会B.文中多次交代露娜来给圣约翰送药并看他吃完药才离开的情节,这样安排不够简练,影响主题的表达C.文中运用了插叙方式,插叙的内容有:露娜深受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的折磨;圣约翰上班时忘记带药重新唤起露娜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热爱等。

      D.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为喻体的枫叶所散发“迷人的光泽”象征着圣约翰夫妇对爱情真谛的完美诠释E.文中露娜从不跟同事打招呼到笑眯眯的,温和地跟大家打招呼,说明了露娜的病情已经好转,直至痊愈21、文章的开头,作者写到“他的记忆力也不错”,该句在行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22、请结合全文概括圣约翰这一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3分) 23、本文以“最动人的遗忘”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谈谈它好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20、DE(A.“一愣”说明了同事对圣约翰的误会已经消除了;C.应在“忘记带药”前面加“故意”二字才符合内容;B.“不够简练,影响主题”不当,这是作者故意安排的,有利于主题的表达)21、①与下文主人公的“健忘”形成对比,突出其健忘,造成悬念;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也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③为后文交代“健忘”的原因埋下了伏笔此题问的是结构上的作用,考生就必须从结构上来思考,即伏笔照应、情节发展、前后呼应、脉络线索、行文顺序等方面来考虑答案22、他是一个尽职尽责、待人友善、体贴妻子、工作细心、执着耐心的退休教师他对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对妻子关心体贴、耐心执着,对同事友善宽宏。

      他身上有着负责任的男人风范,他实现了爱情的完美23、①标题中的“遗忘”表现了主人公带药上班的“健忘”,是对全文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②“遗忘”其实并不是“遗忘”,而是“假忘”真记,忘记带药是假,故意不带药是真,想唤起妻子的生命热情和责任意识是真,对妻子的爱是真;③“最动人”和“遗忘”形成字面意思的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最动人”概括了主人公对治愈妻子严重的神经官能症的良苦用心,是最感动人,最打动读者心灵的最动人的遗忘”诠释了什么才是细心和体贴,什么是执着和耐心,因而既突出了人物性格,又突出深化了作品主题 (这是一道探究试题,答题的角度可从作品情节、人物性格、结构设置和揭示主题等角度来思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清明节源于周秦,作为中国忠孝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清明节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了不同时代节日习俗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且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在扫墓祭奠活动中肃穆悲伤,在踏青游春活动中欢乐喜庆,兼具两种情感特征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大节。

      在周秦,祭祖扫墓习俗已经存在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认为“夫祀,国之大节也”,孔子甚至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而使节俗上升为礼俗,祭祖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汉代风俗与礼俗开始融为一体,《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清明节祭祀祖先的真正源头,正是延续周秦习俗而来的墓祭习俗,只不过,在周秦乃至两汉,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更谈不上清明节了清明”一称最早记载于周代,在汉代作为节气而真正形成西汉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公元105年,汉武帝命太史令司马迁等制订了《太初历》,从此,中国历法两千多年再无大的变化,这对于清明节的具体日期确定在公历4月5日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清明节俗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人们在介之推被焚的忌日禁火冷食以示纪念,是为“寒食”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因魏晋的“晋”和春秋时介之推故事发生地——晋国的“晋”是同一个“晋”字寒食节也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扫墓祭祀祖先成为主流。

      由于李唐王朝发迹于寒食节流行的中心——晋地山西,所以寒食习俗被带到了长安城,并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被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的前二天,《开元礼》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唐玄宗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代宗“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公元790年,唐德宗下令将其延长至七天,唐将寒食并入清明,突出了祭祖扫墓的主题,同时,唐代清明节还融合了三月三上巳古节祓禊除灾的习俗内容,加入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的“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可为力证宋代,随着理学兴起和封建伦理观念深化,传播孝文化的清明节受到重视,朝廷明文规定:从寒食至清明三日,各阶层均须祭扫陵墓但寒食节的悲戚色彩已经淡化,从邵雍《春游吟》“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可见已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元废除火禁,寒食节遭受重创,上巳也被淡化,清明已成扫墓、游春为主的大节明清时寒食节、上巳节基本淡出,清明节已是春天唯一的大节1.下面关于“清明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清明节承载中国忠孝文化,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特点不同,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形式主要是户外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B.清明节是兼具悲喜两种情感的复合型春天大节既因祭祀扫墓、缅怀祖先而有肃穆悲伤的情感;又因踏青、游春活动而有了欢乐喜庆气氛C.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被古人视作“国之大节”,被孔子称为“国之大事”,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D.清明节祭祀祖先源自周秦的墓祭习俗,《后汉书》记载秦始皇在墓侧起寝,汉沿袭此俗,在每月和每年的一些重要日子都会给先人上饭祭奠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对清明节的贡献,主要是把寒食节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确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之前,将寒食这个节俗与清明这个节气相融合B.唐初《开元礼》寒食清明放假三日,后用诏令形式确定,列入五礼之中,直至唐德宗放假七天,可以看出唐代对寒食与清明的重视C.唐代寒食、清明、上巳三者融合,禁火冷食、祭祖扫墓、祓禊除灾与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活动并存D.宋元时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淡出,清明节继承了两节的节俗内容,在明清两朝时由最初的一个单纯的节气上升为一个大的节日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清明”一开始是作为节气出现的,早在周代就有记载《淮南子天文训》说清明节气在春分后的第十五日,北斗星指向乙的时候。

      B.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奉汉武帝命令制订了《太初历》,两千多年基本没有变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