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清彩瓷概述》课件中国瓷器发展简史.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5610970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瓷器发展简史一、总叙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心之一,中国古代对世界上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发明了瓷器中国陶瓷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技术和艺术内涵从陶瓷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李家治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年)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将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上的创造和成就归纳为五个里程碑,来概括他们的发展进程,用三大技术突破总结他们的重要成就五个里程碑依次是: 1.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 2. 新石器时代晚期印纹硬陶和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 3. 汉晋时期南方青釉瓷的发明; 4. 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 5. 宋代到清代颜色釉、彩绘瓷和雕塑瓷的辉煌成就三大技术突破分别为:1、原料的选择和精制;v 陶器所用的原料是就地取土,为满足成形、干燥和烧成的特殊要求,还会加入砂、草木灰和贝壳等v 印纹陶和原始瓷还是就地取土,但对原料有了特定的要求v 在从陶到瓷的过程中,原料的变化南北方并不相同北方是从易熔粘土配方发展到高岭土和长石的配方;南方是从易熔粘土配方经过瓷石质粘土配方到瓷石加高岭土的配方。

      2、窑炉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烧成温度有两次突破:第一次,商周时期印纹陶的产生,窑温从700-800℃上升到1000℃;第二次是北方白瓷产生时期,白瓷的烧成温度平均达到1240 ℃ ,温度的提高主要靠窑炉的改进达到的,其发展顺序是:无窑阶段-使用窑炉-龙窑出现-燃料的变化 3、釉的形成和发展 釉随着原始瓷的出现而产生,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v 夏商以前,釉的孕育阶段——陶衣和黑色泥釉出现v 夏商周时期,釉的形成阶段原始瓷上的釉层薄,斑驳,易剥落釉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氧化钙的含量增加,达到20%;窑温的提高,使釉能够达到玻璃化温度v 汉、晋、隋、唐、五代时期,釉的成熟阶段助熔剂的比例提高,助熔剂的成分为钙、钾、镁形成了CaO-K2O-Al2O3-SiO2系的高温釉和PbO-Al2O3-SiO2系的低温釉v 宋代到清代,釉的发展阶段形成了青、白、黑等常规色釉;铜红釉、钴蓝釉等彩釉;这些都是玻璃釉,此外还形成了析晶釉(如黑胎龙泉和郊坛官窑),分相釉(钧釉)和二者兼而有之的析晶分相釉(黑釉兔毫,分相后析晶)二、陶器的出现与发展(一)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 根据考古资料,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14C测定,时代为距今10800~9700年。

      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广西桂林市甑皮岩和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都发现了距今为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这些都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之一这些陶器的特点是:质地粗糙疏松,出土时大多是碎片,很少有可以复原成形的整器烧制的原料是就地取土,都含有大小不等的砂粒,其中大者可达8毫米左右,各遗址所含的砂粒也不相同烧成温度一般在700 ℃上下这些遗址无一发现窑炉遗迹,可能是平地堆烧的器形简单,都是泥条盘筑或手捏成型的以罐、钵类的小件水器和食器为主对东亚地区早期陶器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的最早陶器就应该是同源发生,而后向各处传播的二)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陶器及技术普及到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距今7500~6900年);河北武安县磁山文化(距今7450~7285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距今6960~6730年)时期,都发现有陶器制作遗存制陶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陶片的数量大大增加,陶质有了砂质、泥质和夹炭陶颜色有灰陶、红陶、黑陶和白陶尤其是在河姆渡文化(第四文化层下部)发现了少数彩陶开始采用窑炉烧制陶器(三)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生产技术的大发展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成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和代表。

      生产技术得以大发展1、 选料上已经会选用那些易于成型,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都比较小的易熔粘土做为制瓷原料,有时还夹砂、炭化后的草木碎叶和谷壳以及贝壳等2、 成型方法:捏塑、泥条盘筑、又出现了模制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慢轮和快轮成形法出现(慢轮出现于仰韶文化中期,快轮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盛行于山东龙山文化时期)3、 烧制上普遍使用了窑炉,目前各地发现的陶窑已经有100多座 4、 仰韶文化的彩陶,龙山的蛋壳黑陶和商代的白陶是中国古代早期陶器制作杰出成就的代表5、 中国古代陶器的制作成就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装饰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制作精良如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商代的白陶,在当时都是领先于世界所有其他文化的6、 造型最有特点的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三足器,汉唐以后的人物、动物雕塑则更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集大成者 三、从白陶、印纹硬陶到原始青瓷1. 瓷器的概念 第一,瓷器必须用瓷土作胎第二,瓷器必须经过1200℃以上的高温焙烧,使胎体充分烧结,结构紧密 第三,瓷器的表面应施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 白陶的出现与技术传播v 据研究白陶最早出现于山东大汶口文化,这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高岭土生产的器物;v 其后该技术一支南传在马桥文化时到江浙地区,并进而南传,这可能和上古人群的南迁有关(……),其后以百越民族为代表的南方人群生产出了原始青瓷;一支留在北方至商代生产出商式的北方白陶。

      印纹硬陶印纹硬陶主要是在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一般认为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成熟于商代,兴盛于西周,春秋战国以后衰微印纹硬陶是用原料为含杂质较多的瓷石质粘土原料烧成,氧化铁的含量低于陶器,烧成温度可达1200℃;称为印纹硬陶是因为器物都用刻印有阴文的花纹,印模在器表拍印花纹,这些花纹给陶器带来了优美的装饰,又有一定的强化器物胎体的作用质地也它比一般的陶器具有更致密坚硬的质地原始青瓷原始青瓷是指汉代以前的瓷器,但这个概念是学者们强加在这类器物身上的名称以瓷土做胎,器表施釉,但烧成温度没有达到1250℃的器物称为原始瓷器 四、成熟青瓷器的诞生 东汉晚期以早期越窑为代表的青釉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完成了瓷器发明的过程从此世界上有了瓷器,其做为一种材料影响更为深远 到东汉 晚 期,在主要胎釉特征上都达到了现代标准的成熟瓷器产生了,代表窑址为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址 “瓷和陶的差别在于它的胎体外观坚实致密,多数为白色或略带灰色调,断面有玻璃态光泽,薄层微透光在性能上具有较高的强度,气孔率和吸水率都非常小在显微结构上则含有较多的玻璃和一定量的莫来石晶体,残留的石英细小圆钝这些外观、性能和显微结构共同形成了瓷的特征。

      ”(《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4页)东汉晚期到三国时期 浙江地区的窑业在全省的许多地方出现,目前已发现的三国到西晋时期的窑址有四十多处上虞是新的中心,质量最好,在曹娥江中游两岸有密集的分布,窑址数量达到30余处为后来的越窑奠定了基础西晋时期 窑址的数量未见明显增加,但生产中心主要集中在湖州和上虞一带烧成技术的改进在这一期有了突破本期的窑炉以上虞尼姑婆山清理的一座龙窑,长10米以上东晋时期 上虞一带瓷器生产严重萎缩,发现的窑址很少,至今仅有十处左右 虽然各窑场所用原料不同,坯体颜色深浅不一,导致了釉色效果的差别但窑场自己生产的器物釉色相对稳定釉层薄厚多较均匀,釉面多较光洁、晶莹,开细纹片多数器物施釉不及底 南朝后期窑场的数量开始增多,表明浙江的制瓷业在本阶段有一个短暂的中兴时期胎的质量有所下降,不很致密,有小气孔釉层一般较厚,釉面光洁滋润,玻璃质感较强越窑和地方类型的开成这时的窑业生产已扩张到了整个南方地区,最主要的是浙江的以曹娥江流域为中心的瓷器产区;江西的以丰城为中心的产区和湖南的以湘阴为中心的产区这几个产区在六朝时期交替成为产品质量最高的地区到南朝晚期、隋代时,南方地区的许多边远地区都开始生产瓷器,如福建、广东、安徽的淮南窑和四川的邛崃窑等。

      五、南青北白——隋、唐时期的瓷业生产格局 隋唐时期开始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这标志着北方地区白瓷生产的成熟和南方地区青瓷生产全面发展并走向精致1.北方地区瓷器生产的滥觞和白瓷的创制 约在北齐时期,北方地区在改进青瓷器的过程中发明了白瓷器2、低温彩瓷3.隋唐时期逐步形成的南青北白生产格局北方白瓷的生产的成熟以邢窑为代表,在隋代时生产出了精细透影白瓷,但唐代时形成了邢窑、巩义窑等生产中心晚唐时形成了两大生产体系,以邢窑和早期定窑为代表的不施化妆土的白瓷和以巩义窑及河南、河北、山西的一大批生产白瓷的窑场为代表的在器物的胎釉之间施化妆土的白瓷 南方地区则在唐代形成了六大青瓷窑,其中越窑、婺州窑和寿州窑的生产水平都很高,越窑生产出来精美的秘色瓷在岳州窑的生产系统中产生了长沙窑,开广泛运用彩绘技术装饰瓷器之先河除此以外,南方地区瓷器生产区域大大扩展,广东、福建和四川地区的制瓷业也都迅速发展了起来,出现了诸如广东梅县水车窑、四川邛崃窑等一些影响很大、出类拔萃的窑场 4.晚唐五代时期瓷器生产的快速发展 晚唐时期瓷器生产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的生产达到了高峰时期,同时,北方定窑白瓷产生和达到成熟,南方地区长沙窑,邛崃窑和广东地区窑业的发达,共同构建了这一时期制瓷业的全面繁荣,为北宋时期制瓷业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这时期有两个重要的现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多元化的瓷业生产与强盛的瓷业经济异彩纷呈的各大窑系越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系、建窑系、龙泉窑系、耀州窑系、临汝窑系、定窑系、磁州窑系、汝窑——官窑系对瓷器的认识加深:司马光《类篇》“陶器之坚致者” 丁度《集韵》“或作(次缶),俗作甆、兹瓦”1、宋代官府与瓷器生产的关系文献:《会要辑稿》、《元丰九域志》、《清波杂志》、《负暄杂录》、《坦斋笔横》、《宋史》考古发现:巩县皇陵——越窑、定窑?…钧窑(?)绍兴六陵——龙泉窑、金华窑、武义、衢州临安各宫室、官府衙署遗址:定、汝、官、龙泉、建窑、青白瓷……高丽青瓷2.税收及贡瓷 ①税收 ②贡瓷:任土作贡,唐以来旧制3.政府参与生产从越窑到龙泉窑——中国传统青瓷风格的转变1.北宋时期的越窑①监瓷窑税务官的存在 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下“……大宋太平兴国七年岁次壬午六月望日,殿前承旨,监杭州瓷窑务赵仁济……” 说明其生产之盛 北宋初年,吴越国进贡大量的秘色瓷器,数以十万计②实物:巩县皇陵出土有越窑瓷器 窑址发掘——《寺龙口越窑址》③装烧等生产工艺:主要是表现在垫烧方法的变化,由过去(五代)的多个泥点变成砂垫釉色也想浅灰系变化④越窑的衰颓2. 南宋初期越窑①受命为官府烧造瓷 平江府、余姚县②窑址发现(低岭头类型)此时的越窑生产两种风格的青瓷:a.传统的越窑青釉;b.乳浊釉的青瓷,器类有日用器、陈设器等,现在学界称为低岭头类型。

      主要窑场与低岭头、刀开山等处3.前龙泉期的龙泉窑①唐、五代——南宋早期以仿越窑为主,可以说越的地方窑场或类型②同时,北宋的刻划花技术的南传③产品的普及和产量增加4.龙泉窑风格的形成①乳浊釉②黑胎龙泉与官窑的关系③龙泉窑系a. 窑场增加——瓯江b. 福建等地的仿龙泉窑(日本、越南、泰国、波斯、土耳其)斗茶之风与建窑系的普及1.建盏与建窑系宜于斗茶的记载2.仿建产品 河南、陕西、四川、河北等地窑场的出现关于“宋五大名窑” 汝、官、哥、钧、定1.哥窑①什么是哥窑瓷器?传世哥窑瓷器是否是文献说的章生一窑?黑胎龙泉窑青瓷是否是哥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